关于刑事回避制度的举证责任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5 14:30:48 496 人看过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回避制度,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就具体办案人员向公安、法院、检察院提出刑事回避申请的事例和情形也很多。但针对回避事由,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举证责任的归属。

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举证责任,不同于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也不同于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承担的举证责任和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负完全举证责任。回避制度是在诉讼过程中单就相关司法工作人员存在某种特定事由,是否参与案件办理、审查活动的规定,由于提出回避的主体不同、情形不同、回避方式不同,从而存在举证责任不同划分的问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刑事回避制度的举证责任因提出回避的主体不同而不同。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具体情形不再列举)。根据该条款的规定,提出刑事回避的主体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范围,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单位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法律都同样赋予了他们请求回避的权利,但基于不同的身份特征,他们的回避举证责任也是不同的。在诉讼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由于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因此,对于他们提出的回避申请,其本人可以仅提出申请和理由,而不应负有举证责任,这时的举证责任就应该由检察机关承担。对于其他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当事人能够提出确实、充分的证据的,检察机关应就回避事由向被请求回避的人员调查核实,必要时可以自行调查,以确定回避情形是否存在。

关于检察人员自行申请回避,相比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人员任职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规定的检察人员范围较宽,包括: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书记员、司法行政人员、司法警察、检察院聘请或指派的翻译人员、司法鉴定人、勘验人员。由于这些人员熟知法律规定及回避产生的法律后果,加之从法律规定的立法精神来考虑,遇有法定情形回避也是检察人员的法定义务。因此,在上述人员遇到回避情形时,回避举证责任大多应由本人负责,检察院相关部门负责核实。

二、刑事回避制度的举证责任因提出回避的情形不同而不同。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人员回避有六种情形: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二)本人或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五)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请客送礼的;(六)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针对以上六种情形,在审查回避申请时也应区别对待:对于第一种情形中是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或第三种情形的,由于在案卷中都有明确记载,所以举证责任应在于被申请回避的检察人员或承办案件的检察人员;对于第一种情形中检察人员属于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外的近亲属及第二种、第四种情形的,可以由申请回避的当事人提出证据,也可以由检察机关自行调取证据;对于第五、第六种情形的回避申请的举证,除非回避申请人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如有被请求回避的人员违反第五条、第六条所列举行为的录音、录像、图片、照片等原始资料的,否则必须由检察机关的相关部门来履行举证责任,因为这两种情形不仅有可能影响到案件的公正审理,还存在检察人员是否存在违法违纪的问题,一旦查实,被申请回避人不仅要回避办理案件,而且还应该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刑事回避制度的举证责任因提出回避的方式不同而不同。

综合分析法律规定,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刑事回避制度实际上包括三种回避,即申请回避、自行回避、指令回避。申请回避是因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而发生;自行回避是因公安、检察、法院等案件承办人、参与人本人提出而发生;指令回避是由于存在回避理由而有关人员没有回避,被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或部门负责人发现后,直接决定其回避。自行回避对于本人来说,在某种意义来说是一种权利,当案件当事人与自己有特定关系,为避免自己被误解、被指责,便于案件得到更加公正地处理,他有权向检察机关或检察长自行请求回避;从指令回避的角度而言,自行回避又是检察人员的法定义务,他必须遵守法律关于刑事回避的规定,主动自行回避,否则检察机关经查证其确实存在法律规定的六种回避情形,就可以责令相关人员立即回避承办该案,并面临着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理。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第16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检察人员在明知具有本办法第9条或者第10条规定的情形,故意不依法自行回避或者对符合回避条件的申请不作出回避决定的;拒不服从回避决定,继续参与办案或干预办案的,视情予以批评教育、组织调整或者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暂行办法》第17条规定,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或者其他知情人认为检察人员有违反纪律、法规有关回避规定行为的,可以向检察人员所在人民检察院监察部门举报。受理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将意见反馈举报人。因此,指令回避不同于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申请回避、自行回避不一定必然导致相关人员的回避,但指令回避则必然会引起相关人员的回避。从上述规定不难看出,指令回避的举证责任完全在于检察机关,准确地说,应该由检察机关的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必要的调查取证,来证实案件承办人是否具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六种情形,并依据调查结论决定相关检察人员是否回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1日 12:4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举证责任相关文章
  • 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一、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刑事诉讼法》二十九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二、回避的决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三、回避的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本章关于回避的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规定要求回避、申请复议。
    2023-04-14
    84人看过
  • 有关公务员任职回避制度的规定
    公务员任职回避任职回避,又称职务回避,是指对有法定亲情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比较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的限制。1.任职回避中的亲属关系在任职回避中,对亲属关系作了一定的范围界定,对于足以产生实际影响的亲属关系的,必须执行职务回避。职务回避中的亲属包括四类: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2.任职回避中应回避职务的范围任职回避中应回避职务的范围包括三种:第一、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第二、在同一机关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第三条将同一领导人员解释为包括同一级领导班子成员。3.任职回避的变通规定现实中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到可以变通执行任职回避制度的情况较少,考虑到法律规定的严肃性,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才可以对任职回避作变通规定。
    2023-04-24
    239人看过
  • 刑事回避制度回避理由具体是什么
    一般理由: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勘验人或者诉讼代理人。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5、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的。特殊理由:1、参与过前一诉讼程序的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后一诉讼程序;2、再审合议庭的组成3、死刑复核发回重审的案件一、法条链接《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相关规定1、第二十八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2、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
    2023-02-25
    291人看过
  • 关于刑诉法回避制度的规定适用哪些人
    适用回避制度的人员(1)审判人员。审判人员指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2)检察人员。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32条的规定,应当回避的检察人员包括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3)侦查人员。包括具体侦查人员和对具体案件的侦查有权参与讨论和做出决定的负责人。(4)参与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回避适用哪些情形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第三十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
    2023-02-04
    114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的程序
    1、回避的种类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令回避。2、申请主体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3、申请期间诉讼的任何阶段。4、申请方式书面或者口头,不论是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自行回避,还是当事人申请办案人员回避。5、告知程序法院应当依法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并告知其合议庭组成人员、独任审判员、书记员等人员名单。6、决定主体院长:审判人员、法院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检察长:检察人员、检察院书记员、检察院聘请或者指派的鉴定人、翻译人员。侦查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及由其指派或聘请的翻译人员、鉴定人。机关决定:审委会决定院长、检委会决定检察长或者侦查机关负责人。7、申请回避后的处理和救济程序非法定情形的,法庭当庭驳回,并不得复议。提出回避申请--(审查期间)--作出回避与否的决定--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复议决定。申请复议一次的主体:被驳回回避申请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
    2023-03-29
    428人看过
  • 医疗损害责任举证制度
    医疗损害责任
    为平衡当事人的利益,更好地实现实体法保护受害人的立法宗旨,对医疗事故引起的侵权诉讼,《证据规定》确立了举证责任倒置的分配原则,审判实践中有人认为,实行举证责任导致就是将所有的诉讼证明事项甚至释明事项都由医疗机构承担,这是对举证责任倒置的误解。在举证责任中倒置的情况下,虽然增加了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并不意味着受害人没有举证责任,从实体法角度而言,任何人主张权利都应当提出证据证明其权利的存在;认证据法角度看,主张的一方也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即使法律从保护受害人的目的出发,为加强对其举证遇到障碍的特定保护,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只是将过错、因果关系等事项倒置给医疗机构,并不是将所有的诉讼证明事项都交给医疗机构承担。因此,即使在实施举证责任倒置后,也不免除应由受害人证明的责任。相反,受害人陷瞒了对自己不利的证据,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患者的举证责任1、医患关系。患者应当举证在医疗机构接受过治疗或
    2023-03-17
    336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公诉案件的公诉机关(检察院)和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 公诉案件的检察院负责举证,公安机关有侦查权,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可以作为检察院举证的材料,但公安机关没有向法庭举证的资格。... 更多>

    #举证责任
    相关咨询
    • 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制度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04
      民事诉讼关于回避制度,1)回避申请均应通知或送达受到回避申请的法官。被声请回避之法官,对于该声请得提出意见书,并告知其同意回避或者告知其不同意回避的理由。如果其同意,毋庸裁定,应即回避;如不同意或者不予答复,由接受申请的法院或者其上一级法院就回避申请做出裁判。(2)对申请回避的裁判,可以不经过言词辩论。因此,无需传唤当事人亦无需传唤被申请回避的法官。被声请回避之法官,不得参与该裁判。(3)裁判决定
    • 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制度的规定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14
      【回避制度】第一,回避主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回避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对于审判人员的范围,《若干规定》明确为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其他人员包括人民陪审员、执行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勘验人员。第二,回避方式和程序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可见我国回避制度
    • 关于行政诉讼中的回避制度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29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有两种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和法官主动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是指当事人认为法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法官回避。根据《最高法院解释》第四十七条,当事人申请回避的,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如果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知道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申请回避的人员应当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暂停参与本案工作,但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
    • 刑事回避制度简介
      天津在线咨询 2021-12-24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1)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4)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平处理。第三十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礼品,不得违反规定与当事人及其委托人见面。审判人
    • 刑事回避制度适用于哪些人员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3-09
      刑事回避的适用人员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刑事回避是指与案件有法定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关系的人员及机构,不得参与该刑事案件的处理的一种刑事诉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