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权法院是否有权直接执行债务人的债权
法院能直接执行债务人的债权。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如果第三人没有异议但是又在法院指定期限内没有履行债务的,则法院可以强制执行。
二、债权转让管辖权如何确认的
债权转让确定管辖权的方式:
1.债权转让管辖的一般原则。债权转让后提起诉讼的,遵循原告就被告的一般原则,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债权转让管辖的特殊原则。具体是指根据诉讼标的或标的物所在地确定管辖,即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3.债权转让协议管辖的原则。债权转让的当事人可以协议约定管辖法院,提起诉讼时按照约定确定管辖。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三、债权转让后的诉讼主体
债权转让后诉讼主体变了,诉讼主体是原来的债务人和受让人。在债权让与情况下,债权人向债务人的通知义务是债权让与成立的关键。如果未尽到通知义务,债权让与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如果引起诉讼,原债权人才是适格当的诉讼主体。
1.债权让与
债权人通过让与合同或者法律允许的其他方式将其享有的债权转移给第三人享有的行为。就债权让与的性质而言,其实是债权人处分其权利的表现。这就要求处分人(债权人)必须享有处分权。
2.债务承担
债务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债务承担合同,将其债务的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行为,称为债务承担。该第三人叫作承担人。就债务承担的性质,其实质则是债务人转嫁其义务的表现。
3.债权债务概括转移
所谓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是指一方当事人将其债权债务一并转移给第三人,由该第三人概括的承受全部权利义务的行为。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实际包括了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两个行为,但又不是这两个行为的简单叠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管辖 第二节 地域管辖 第二十二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n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n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
债务人的债权法院可不可以直接执行
119人看过
-
能否向法院申请直接强制执行债务人的到期债权?
230人看过
-
债务人是否拥有直接代位权
296人看过
-
债权人能否直接要求次债务人偿还债务?
300人看过
-
能否直接对保全的债权直接强制执行
456人看过
-
次债务人直接向债权人清偿
437人看过
-
能对债务人直接执行其债权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4-12-03当债务人无法清偿债务时,如果债务人对其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向该第三人送达履行债务通知书。如果该第三人在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未履行债务,但并未对债权人的债务提出异议,那么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不过,申请执行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开始计算。如果法律文书规定了分期履行,则应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如果法律文书未规定相应的履行期间,则应从
-
直接划给债权人是否会直接划给债权人山东在线咨询 2023-01-13如果已经出具判决书,且对方强制执行的,法院会把钱直接划给债权人的。 我国法律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 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
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债权人能否直接执行!广东在线咨询 2021-11-11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的,债权人不能申请执行,但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权的行使有下列情形: (一)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 (2)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收购他人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受让人知道情况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
-
债务人的债权法院可不可以直接执行有没有法律规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3-11-27法院能直接执行债务人的债权。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 如果第三人没有异议但是又在法院指定期限内没有履行债务的,则法院可以强制执行。
-
债权人有没有权利直接对债务人举行诉讼宁夏在线咨询 2023-12-10债务人有起诉债权人的权利,只要符合起诉的法定条件即可,即原告要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要有明确的被告,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且当事人需要准备好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