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0年6月,被告人肖某到河南某地与当地人李某签订玉米购销合同,由李某将本地玉米发车皮运至江西某地,肖某在收货半个月内将货款付清。刚开始肖某能按时将货款付清,在2000年9月间肖某在半个月内接连要李某发了五个车皮的玉米,李某再次按履约时间催讨货款时,肖某对此拒不理睬,后李某再联系肖某时,已无法联系。为此,李某多次到江西找肖某,但肖某一直避而不见,李某遂到河南当地法院起诉。经法院判决,肖某应在判决生效后立即付清所欠货款40余万元。虽肖某住别墅开小车,财产状况很好,但判决生效后其却一直以做生意亏损没有履行能力为由未履行生效判决,并逃避法院执行。
分歧:
本案在执行过程中,对肖某的处理有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肖某不构成犯罪,肖某与李某签订购销合同后产生纠纷,肖某因一时生意亏损现暂时无履行能力,并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肖某与李某之间产生的纠纷属于一般的民事合同纠纷。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肖某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被告人肖某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住别墅、有小车等财产);但未履行,并在法院判决生效后也拒不履行。
第三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肖某构成合同诈骗罪,被告人肖某以先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使被害人李某对其履约能力和诚意信以为真,进而骗取被害人李某继续履行合同,从而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肖某与李某签订购销合同后,肖某以先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使李某对其履约能力和诚意信以为真,在李某大量发货后,肖某拒绝付款,并在违约后,对李某采取拒接电话、避而不见等逃避办法,使李某近八年无法追回自己的损失。肖某在违约后的态度,可以证实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应按合同诈骗罪处罚。
作者:安福县人民法院欧**李杰
-
欺诈合同中的假名是否构成诈骗?
66人看过
-
合同兑现问题是否构成欺诈行为?
210人看过
-
价格欺诈构成合同诈骗罪吗?
236人看过
-
他们的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兼析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106人看过
-
合同篡改是否构成合同欺诈?
329人看过
-
骗婚同居致孕是否构成欺诈行为?
489人看过
-
该行为构成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云南在线咨询 2023-06-26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诈骗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 (一)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
-
合同欺诈构成合同诈骗罪行为如何认定, 处罚合同诈骗罪的情形有哪些西藏在线咨询 2022-05-05合同欺诈构成合同诈骗罪行为的认定及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对合同诈骗罪如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14一、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
-
合同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合同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有哪些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15合同欺诈行为的构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构成合同欺诈行为一般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件: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 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 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 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故意。 实际生活中,陈述错误事实并不少见,根据行为人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行为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此时就
-
欺诈合同诈骗诈骗合同构成要件有哪些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111、行为人在主观上有欺诈的故意。这种故意反映在行为人要约或承诺过程中。要约邀请中的故意,不属于合同欺诈行为。 2、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即要约或承诺表示的意思是虚假的信息,且在合同履行中未就虚假信息予以更正。 3、相对人因受欺诈而对要约或承诺的条件产生错误的认识。 4、相对人在因受欺诈而对要约或承诺的条件产生错误认识的基础上与行为人订立、履行合同。 5、行为人因欺诈成就合同获取了非法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