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一般不会有事的,有不参与公司决策。不过公司的高管可能会坐牢,因为他们直接参与公司重大事件的决策,属于帮凶。
一、公司股东是父子
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只是你们父子两人的话,可能就不能申请有限公司。
公司就是法人,公司可以作为其他公司的股东。如果你说的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的话,也是可以的。公司法只禁止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时成为其他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就是一个人最多成为一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这并不影响在身为一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的同时成为其他公司的股东。也许你会担心,他如果是另外公司的股东,那么跟本公司发生商业冲突的时候会不会损害本公司或者股东那边公司的权益?因为股东大会是权力机关,而不是决策机关,所以具体决策并不由股东行使,股东也不能代表公司从事商业活动。而法定代表人却不同,法定代表人可以公司的名义对外进行商业活动,并且将后果归于公司。
二、执行董事可以不是股东吗?
根据相关法律中针对执行董事的规定,执行董事不一定是股东。因为执行董事是公司内部,负责公司日常运营决策的机关,其选任程序由公司章程规定,一般是由公司股东选任或者派选,也可以由股东担任。而股东的职责最重要的是向公司履行出资义务,而其他的经营事务一般不插手。
三、如何监督股东经营?
普通股东参与公司经营的方式:通过参与重大决策、行使优先购买权、行使表决权,以及查阅公司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等方式,监督公司经营。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共同犯罪吗
293人看过
-
公众存款非法吸收怎么举报
424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公司股东是谁?
72人看过
-
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什么构成特征?
472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有效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构成要件
79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拘留之后怎么判?
245人看过
优先购买权是指特定人在特定的买卖关系中享有的,能够优先于其他人购买标的物的权利。该权利在法律或者合同中可以约定,并且在同等条件下,该权利人有优先于其他人购买的权利。在公共交易中,享有优先购买权的主体一般是特定的当事人,如承租人、共同共有人等... 更多>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方式有哪些,如何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08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方式有:一是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二是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三是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四是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五是不具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有哪些行为?河南在线咨询 2023-12-10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有: 1、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2、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3、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判刑多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多久)贵州在线咨询 2023-08-14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多久回答如下: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本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自然人犯本罪的规定处罚。个人实施本罪行为,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或30户以上;或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公司如何回退重庆在线咨询 2021-12-02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四条及相关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的赃款,应当作为违法所得收缴,部分法院在早期判决中确实做过类似处理。然而,随着近年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频繁发生,犯罪数额急剧上升,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从安抚上访群众、维护稳定出发,法院大部分判决将涉案赃款按投资者损失比例偿还。2014年的《非法集资意见》也认可了上述做法,规定: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一般应在诉讼结束后返还集资参与者。涉案财产
-
实施怎样的行为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河北在线咨询 2023-12-10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以或者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扰乱金融秩序并达到下列标准的行为就认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一、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的。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