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量刑处罚规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09 10:20:14 97 人看过

《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中止犯的处罚原则较为特殊:

首先,明确是“应当”从宽处罚而非如同预备犯、未遂犯那样“可以”从宽处罚;

其次,注意对中止犯的处罚也不同于预备犯、未遂犯那样比照既遂犯进行处罚;

其三,明确对中止犯的处罚关键看是否造成损害结果,对于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减轻处罚,未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犯罪中止有两种结果:没有造成损害或是造成了损害。我国刑法对这两种结果分别制定了处罚原则,即没有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换言之,是否造成损害,不是构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处罚中止犯的量刑因素。

一、泄露个人照片隐私怎么定罪

行为人泄露他人个人照片等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其量刑标准是: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量刑是怎样的

【犯罪预备】对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绑架犯罪的被告人系犯罪预备的,轻处70%;其他犯罪预备的,轻处80%。

【犯罪未遂】实施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比照既遂犯轻处20%;未造成损害后果的,比照既遂犯轻处40%。

未实施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比照既遂犯轻处30%;未造成损害后果的,比照既遂犯轻处60%。

【犯罪中止】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轻处60%。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6日 06: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犯罪中止量刑减刑多少
    具体减少多少刑期需要根据犯罪情节来定,对于犯罪中止的,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一、泄露个人照片隐私怎么定罪行为人泄露他人个人照片等个
    2023-04-06
    52人看过
  • 量刑原则:犯罪中止量刑指南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1.时间条件: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包括犯罪预备阶段、实行阶段。犯罪行为一旦完成,也就是犯罪既遂后就不能再成立犯罪中止。2.主观条件:中止的自动性。“能”达目的而“不欲”。如果在犯罪过程中遭遇客观障碍,明显地告一段落归于未遂的,一般认定是未遂,不成立犯罪中止。虽然存在客观障碍,但行为人没有认识到,而自愿中止犯罪的,成立犯罪中止;行为人认识到了客观障碍,但同时认为该客观障碍并不足以阻止其继续犯罪,而是由于其他原因主动放弃犯罪的,也应认定为是成立犯罪中止。3.客观条件:犯罪分子的中止行为必须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的产生,如果犯罪分子主观上想要停止犯罪,但客观上其预备或实行的行为已经造成了犯罪结果的,就不能成立中止,而是既遂。对中止犯的处罚是:(一)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二)对已经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
    2023-07-08
    280人看过
  •  犯罪中止的刑罚及其规定:最新版本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中止分为两种情况:未造成损害和造成损害。对于未造成损害的情况,中止犯罪行为可以免予处罚;而对于造成损害的情况,中止犯罪行为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制止犯罪行为或者有效避免危害结果。如果行为人已采取积极措施阻止犯罪的实现,或者该犯罪结果没有发生是因为其他的原因,但事实上未能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则不能视为犯罪中止。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如果中止犯罪尚未造成损害,则免予处罚;如果中止犯罪已经造成了损害,则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制止犯罪行为或者有效避免危害结果。如果行为人已采取积极措施阻止犯罪的实现,或者该犯罪结果没有发生是因为其他的原因,但事实上未能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则不能视为犯罪中止。 刑法规定犯罪中止如何处罚?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对于犯罪中止的处罚,根据犯罪中止的轻重
    2023-08-21
    400人看过
  • 《刑法》中规定犯了劫持航空器罪怎么量刑处罚
    犯罪嫌疑人劫持航空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情节一般的,处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本罪指的劫持必须达到威胁航空器飞行安全的程度否则不构成本罪。法律依据《刑法》第四十五条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第一百二十一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一、劫持航空器罪与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区别有哪些?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和劫持航空器罪侵犯的都是航空器的飞行安全,且一般都是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实施的。两者的主要区别是:1、主观方面不同。劫持航空器罪的犯罪行为人对航空帮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其目的在于劫持航空器;本罪的犯罪行为人对正在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只有危及民用航空器飞行安全的故意,而无劫持航空器的故意和目的。2、客观方
    2023-03-03
    443人看过
  • 根据法律规定犯罪中止量刑会有档案
    根据法律规定犯罪中止量刑会有档案,如果严重,中止犯会被判刑,这样就有案底,但是会从轻或者减轻刑罚,但是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情节显著轻微,也是有可能不判刑的。犯罪分子中止犯罪的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对被害人的同情或怜悯、内心的谴责、突然悔悟、对受刑事制裁的恐惧等等,无论何种动机,只要中止犯罪出于自己的意愿都可成立犯罪中止。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我国《刑法》中规定,如果当事人在犯罪过程当中出于自己的意愿,没有把犯罪进行下去,并且没有造成严重伤害的话,此时可以被定性为犯罪中止,并且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当然,从轻,减轻处罚的比照标准是既遂犯。一、犯罪中止和未遂的区别是什么?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
    2023-02-15
    418人看过
  •  犯罪中止的刑罚与处理方式
    犯罪中止是一种重要的刑事司法解释,对于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犯罪中止的减轻处罚原则也适用于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分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构成犯罪中止的犯罪分子,在考虑刑罚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 罪 中 止 法 律 定 义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犯罪中止的法律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1. 自动放弃犯罪: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自愿放弃继续实施犯罪的意图,即其内心意志决定不再继续进行犯罪行为。这种自愿放弃犯罪的意图可以是因为行为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无
    2023-09-03
    381人看过
  • 中止犯罪的如何量刑
    1、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2、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如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一、投毒送医院是犯罪中止是?投毒送医院,有效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二、犯罪中止发生于什么时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
    2023-06-21
    155人看过
  • 犯罪中止属法定量刑情节吗
    犯罪中止属于法定量刑情节,根据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属法定量刑情节吗?如果需要经验更丰富的建议或者想在当地找律师的,有2个途径:1.点击#找律师#,可以选择同城、领域、是否在线以及电话咨询服务!!私密咨询个人法律问题。快速解决你的困扰!2.点击#找律师#→按专长找→选择纠纷专长→咨询我→最后点击电话咨询,不想一来就打电话的,还可以进行缓冲,在线咨询哦。委托律师打官司应注意哪些事项(1)要审查资格律师法规定,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因此,当事人
    2023-12-04
    409人看过
  •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量刑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一、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有哪些?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
    2023-03-24
    217人看过
  • 如何量刑累犯偷窃罪的犯罪处罚规定
    对盗窃罪的累犯的量刑规定是,应从重处罚,即盗窃数额较大的,在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范围内从重处罚;数额巨大的,则在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范围内从重处罚。一、累犯盗窃1元自首怎么判累犯盗窃12000元自首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从重处罚,因有自首情形,所以在累犯量刑的基础上,适当减轻处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二、盗窃累犯能判几年1、累犯从重处罚。具体量刑看情节。盗窃罪累犯应当从重处罚。盗窃罪累犯具体判刑是需要根据盗窃的数额来决定的,虽然是累犯,但盗窃数额不大也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涉嫌盗窃罪,要根据涉案金额、有无自首立功、受害人谅解等情节,由法院综合全案确定刑期,盗窃罪的量刑标准:(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一千至三
    2023-03-09
    304人看过
  • 犯罪中止包括什么意思,刑法怎么规定犯罪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4-04-23
    124人看过
  • 犯罪中止应当如何认定与处罚?共犯中止如何认定?
    一般我们在法律上是鼓励犯罪中止的,犯罪中止包括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有的犯罪分子可能在犯罪预备的阶段时就停止的犯罪活动,这种我们一般称为主动放弃犯罪,若在犯罪实施过程中停止了犯罪行为,则为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一、犯罪中止应当如何认定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根据这一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中止包括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两种。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实行过程中,自动放弃实施或者继续犯罪。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具有下列特征:1、必须是在犯罪预备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成立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如果犯罪行为已经完
    2023-06-11
    144人看过
  • 刑法中毒品犯罪量刑规定
    按照贩毒数量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量刑。一共有四档刑罚。1、一般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严重的话会被判处三至七年之间的有期徒刑。2、毒品数量巨大的,会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还要处罚金。3、如果是数量特别巨大的,会被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贩毒大麻量刑标准涉及大麻类毒品犯罪量刑标准有以下几种情形: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大麻油五千克、大麻脂十千克、大麻叶及大麻烟一百五十千克以上,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其他毒品数量大”,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2、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大麻油一千克以上不满五千克、大麻脂二千克以上不满十千克、大麻叶及大麻烟三十千克以上不满一百五十千克,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其他毒品数量较大”,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大麻油一千克以下、大麻
    2023-07-16
    160人看过
  • 认定构成犯罪中止处罚几年
    《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中止犯的处罚原则较为特殊:1、明确是“应当”从宽处罚而非如同预备犯、未遂犯那样“可以”从宽处罚;2、注意对中止犯的处罚也不同于预备犯、未遂犯那样比照既遂犯进行处罚;3、明确对中止犯的处罚关键看是否造成损害结果,对于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减轻处罚,未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犯罪中止有两种结果:没有造成损害或是造成了损害。我国刑法对这两种结果分别制定了处罚原则,即没有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换言之,是否造成损害,不是构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处罚中止犯的量刑因素。一、犯罪中止怎么认定犯罪中止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认定: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预备或者着手实行犯罪过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经得逞,则不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2、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
    2023-02-21
    40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犯罪中止如何量刑犯罪中止怎么认定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3-07
      实践中,对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认定如下: 1、在简单共同犯罪中,共犯都是实行犯,共犯中有一人决定中止后,然后极力劝说其他人放弃犯罪,如果其他人接受了劝告,放弃本来可以继续下去的犯罪,全案都是犯罪中止。 2、在复杂共同犯罪中,实行犯中止犯罪,教唆犯应认定为未遂的教唆;帮助犯有一定的从属性,实行犯中止犯罪,帮助犯不知道,对其应按照犯罪预备认定;反过来,教唆犯、帮助犯要中止犯罪,对教唆犯来讲,必须阻止实
    • 有规定犯罪中止不刑罚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3-12-18
      中止犯罪没有造成损害如果是在预备阶段中止的是不用处罚,如果在实施犯罪的阶段中止是需要进行处罚的。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认定及处罚与处罚的数量标准是什么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8
      在刑法理论上,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作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它们并不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构成犯罪中止,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 (二)必须自动地中止犯罪或自动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
    • 犯罪中止的刑罚后果,犯罪中止应该怎么处罚?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3-29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这样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原则。由于犯罪中止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减轻了其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法律对中止犯的处罚,采取了“应当免除”或“应当减轻”进一步从宽的原则。这是因为对犯罪分子判刑的目的在于改造罪犯。既然犯罪分子自动放弃了犯罪,又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说明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已经消除或者减弱,罪犯已经悔罪,容
    • 犯罪犯罪人有哪些犯罪中止处罚规定?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28
      对于犯罪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