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处罚情节,其判断要点在于被告人的逃逸行为导致了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即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这种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因被告人的逃逸行为致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发生死亡结果,两者须放到刑法的语境中去理解。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的处理
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6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5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这界定了逃逸致人死亡的具体范围。司法实践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未介入肇事者本人其他加害行为即交通肇事后单纯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
3、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按照《解释》第六条规定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4、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在逃逸过程中介入肇事者的“加害”行为,如拖着伤者逃逸故意到车轧人,将受害人抛入水中,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对此行为应当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对肇事者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进行数罪并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逃逸行为已成为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行为,因此不应再被作为前一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是由,否则有违“禁止一行为重复评价的原则”。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醉驾肇事逃逸造成人死亡死亡规定
51人看过
-
怎样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呢什么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
489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造成人员伤亡当事人死亡咋处理
465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造成死亡逃逸判刑依据是什么?
215人看过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一般判几年,交通肇事逃逸造成人员伤亡怎么赔偿
99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人当场死亡怎么判,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赔偿
260人看过
交通肇事逃逸一般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处罚标准有以下两点: 1、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更多>
-
造成死亡,肇事者逃逸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27根据法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首先,应该及时报警,由交警部门及时处理并做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划分.此次事故因肇事后逃逸,很可能全责;肇事司机可能涉及交通肇事逃逸罪(刑事)和民事赔偿责任。当发生交通事故后,报交警处理,先由交警部门出具责任认定书分清责任。如果构成伤残的建议先去做伤残等级鉴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
-
交通事故造成肇事逃逸,怎么办,怎样认定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20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是有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实践中,可以将如下情形界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
-
交通肇事造成人死亡, 肇事逃逸定罪与量刑的规定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05一、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这里所说"责任"是指民事责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赔偿责任。法律将该责任确定为推定过错责任。由于当事人逃逸导致事故现场遭到破坏,使交管部门对事故责任难以认定,首先推定其有过错,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若其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
-
司机逃逸造成轻伤,交通肇事逃逸造成轻伤怎样处罚呢?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27肇事者负事故主要或者全部责任,如果你父亲经过鉴定为重伤,才可以追究逃逸者的刑事责任。轻伤不会构成交通肇事罪。赔偿问题可以通过交通队调解,如果不成向法院起诉。
-
造成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该如何认定呢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1-04认定标准: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