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合同三年后还是否能起诉
施工合同三年后还能起诉,法律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是否能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签订合同之后还是否能反悔
如果双方是否能协商一致的,是否能解除合同。但是违约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如果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的,应当按照约定赔偿违约金,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是否能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是否能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如果双方没有约定违约金的,是否能按照实际造成的损失承担违约责任。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是否能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是否能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是否能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是否能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三、施工合同起诉是否有诉讼时效
施工合同起诉有诉讼时效,施工合同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是否能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是否能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施工合同撤销后能否诉讼
153人看过
-
三年后的交通事故是否还能提起诉讼?
255人看过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能否起诉股东
72人看过
-
借款三年三年后起诉是否有效
313人看过
-
三年后能否起诉违约行为?
60人看过
-
出户三年后能否再次起诉?
236人看过
-
超过三年的施工合同还能起诉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19工程施工合同三年后还能起诉,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一十九条
-
起诉过三年的合同是否还能生效?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29合同过了三年还能起诉,但会丧失胜诉权。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施工合同三年后还可以起诉吗,法律的规定是什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0-21施工合同三年后还能起诉,法律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
修路要签工程施工合同三年后可以起诉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3-09-10施工合同三年后还能起诉,法律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
女方起诉离婚三年后是否还能要抚养费江苏在线咨询 2023-07-05可以,以孩子名义起诉抚养费有效期是一直到孩子十八周岁,超过十八岁,孩子一般没有被抚养权。离婚后,父母仍然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在哺乳期抚养孩子的原则是跟随哺乳期的母亲。因哺乳后子女抚养权争议,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行使探视权的方式和时间由双方约定;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