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范围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1 18:22:51 394 人看过

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范围:

(一)以农民工为一方当事人的拖欠工资或劳动报酬案件;

(二)有财产给付内容的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

(三)涉及农民工工资、劳动报酬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

(四)涉及农民工工资、劳动报酬及工伤认定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

(五)“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和涉及农民工工资的“拒不履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

(六)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进城落户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纠纷案件;

(七)其他涉及农民工工资、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的民事、行政、执行等案件。

一、九类案件是哪九类?

九类重点关注的虚假诉讼犯罪易发的民事案件如下:(一)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二)涉及房屋限购、机动车配置指标调控的以物抵债案件;(三)以离婚诉讼一方当事人为被告的财产纠纷案件;(四)以已经资不抵债或者已经被作为被执行人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为被告的财产纠纷案件;(五)以拆迁区划范围内的自然人为当事人的离婚、分家析产、继承、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六)公司分立、合并和企业破产纠纷案件;(七)劳动争议案件;(八)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案件;(九)其他需要重点关注的民事案件。

二、公司拖欠工资可以找工会帮忙吗

拖欠工资的事,找工会,也可以,要求工会来帮助解决,可以的,但是仍然应该以国家政府的法律为依据,这样才能有比较强大的力量。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为规范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预防和解决建筑业企业拖欠或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8日 00: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工资相关文章
  • 预防农民工工资拖欠有哪些保障措施
    1、明确一个“责”字,全面落实监管责任。一是纳入目标责任管理。二是明确部门责任。三是落实包保责任制。2、立足一个“早”字,从源头上控制。一是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控。二是对非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控。3、强化一个“管”字,规范建筑市场劳动用工秩序。对拒绝整改和整改不到位的不得让其复工,做到规范一家复工一家,以达到全部规范的目标。4、突出一个“效”字,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为从根本上解决边清欠、前清后欠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防欠治欠的长效机制。一是健全完善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二是建立欠薪市场准入限制制度。三是探索建立工资应急周转金制度。四是探索推行农民工工资清欠督办制度。五是建立欠薪“黑名单”管理制度。六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七是建立应急处置联动机制。5、抓住一个“查”字,对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各镇(区)和城建、交通、水利、国土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全面清查的基础上,把有拖欠工资
    2023-06-26
    499人看过
  • 农民工工资拖欠严重,农民工工资支付要有保障
    如何保护农民工的权利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通过多种程序解决:根据《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按以下程序解决:(1)双方自行协商。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2)调解程序。当事人双方不愿自行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自愿向企业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自觉履行调解达成的协议。调解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用人单位或者非法职业介绍所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可以依照《劳动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向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因同一原因引起集体投诉的,投诉人可以推荐代表投诉。投诉人应当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投诉材料。信访文书书写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并由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机构制作笔录,信访人签名。(4)行政复议。劳动者对劳动保障行政
    2023-05-07
    383人看过
  • 农民工工资拖欠纠纷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工资拖欠纠纷解决方案农民工工资拖欠纠纷解决方案如下:1.先与用人单位协商;2.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3.处理无果的,可以收集相关证据,申请劳动仲裁;等等。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构成犯罪吗?一般情况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是不会被判刑的。这属于劳动纠纷,最多也就是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和赔偿责任。但要是有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那么就会触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此时就需要根据犯罪情节进行定罪量刑。三、拖欠工资仲裁时效是多久拖欠劳动报酬的仲裁时效是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前述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法律依据:
    2023-11-16
    427人看过
  • 济南市农民工工资拖欠举报电话有哪些
    具体内容如下投诉举报电话:济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89731852、89731853济南市建筑业农民工服务中心(市清欠办)6137885061378860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67961202历下区人社局61381889市中区人社局82078634槐荫区人社局87957568天桥区人社局85872746历城区人社局88066051长清区人社局87221133章丘区人社局83226901济阳区人社局84238907莱芜区人社局0634-6115522钢城区人社局0634-5873012商河县人社局84880156平阴县人社局87890716高新区社会事务局88871303南部山区管委会88112637莱芜高新区管委会0634-8867180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66604124
    2023-06-14
    374人看过
  • 农民工工资拖欠维权需要的证据有哪些
    证明劳动关系方面的证据按证明效力依次排列如下:1、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2、工资卡、工资存折、单位盖章确认的工资条或记录、单位盖章的职工花名册;3、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4、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5、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6、用人单位盖章的考勤记录;7、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2024-05-11
    440人看过
  • 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的救济途径有哪些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救济的途径包括向劳动保障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第十条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有权依法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有权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公开举报投诉电话、网站等渠道,依法接受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举报、投诉。对于举报、投诉的处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属于本部门受理的,应当依法及时处理;不属于本部门受理的,应当及时转送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投诉人。
    2023-06-14
    61人看过
  • 工资拖欠给农民工会带来哪些影响?
    1、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法院会要求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2、把企业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钱,作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重点,依法严厉查处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责令用人单位补清所拖欠的工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拖欠农民工工资找谁1、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6条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2、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3、最有效的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用律师),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
    2023-07-03
    338人看过
  • 执行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做到“四个务必”
    自全省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月”活动以来,河南省虞城县法院执行局按照活动精神行动迅速、扎实工作、刻苦攻坚,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工作作风,加强团体协作,该院执行局干警始终贯彻了“四个务必”的工作要求。截止目前,没有积压一起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执行案件。务必加强执行协作配合,提高工作效率。执行局全体干警要在该项执行工作中“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树立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各部门要团结一致,互相支持,相互配合,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在执行过程中,不忘加强执行纪律作风建设,力争将执行局打造成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准军事化执行队伍。务必穷尽执行工作措施,减少涉诉信访。对有财产未执行的案件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对确无财产可执行的案件严格按照最高法院下发的结案标准穷尽执行措施;把挂牌督办和重复信访的案件作为工作重点,加强执行,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增强调查取证意识,用尽对被
    2023-04-29
    209人看过
  • 哪个部门管拖欠农民工工资?
    1、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2、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3、最有效的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用律师),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如果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或者仲裁不公,还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直接通过法院判决执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2024-05-03
    238人看过
  • 拖欠工程款致农民工工资被拖欠
    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或者劳务分包企业,有发包、分包或者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的违法行为,该组织或者个人拖欠劳动者工资时,发包单位或者劳务分包企业应当直接向劳动者支付所拖欠的工资。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或者分包价款,专业承包企业或者劳务分包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在拖欠的工程款或者分包价款支付后,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应当将所得款项优先用于支付拖欠的劳动者工资。甲方拖欠工程款怎么办?甲方拖欠工程款可找劳动或司法部门,如公安局、人民法院等协助解决。在项目法人出资方出资到位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只应将项目法人作为被告。法律规定,施工单位拖欠工人或其他劳动者工资的,受害人可《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
    2023-07-05
    387人看过
  • 拖欠农民工资到哪申诉
    法律综合知识
    一、拖欠农民工资到哪申诉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可以依法向当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如果从时间上看,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投诉耗时较短。二、拖欠农民工资申诉需要哪些证据1.劳动合同或协议: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2.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证明劳动者应得的工资数额。3.考勤记录:证明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出勤情况。4.工资欠条或证明:由用人单位出具的证明,证明欠款的数额和原因。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证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事实。6.劳动争议调解书或仲裁裁决书:证明劳动者已经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三、拖欠农民工资申诉一定要请律师吗不是一定要请律师,是否需要请律师主要取决于你的具体情况和个人需求。以下是一些考虑因素:1.证据充分性: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工地老板确实拖欠了的工资,那么可能不需要请律师。可以直接利用这些证据与
    2024-01-31
    192人看过
  • 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方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一、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方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还规定,对用人单位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等问题的,劳动行政部门要责令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二、拖欠农民工工资找谁拖欠农民工工资属于民事纠纷,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或者院解决。用人单位无故拖欠
    2023-06-10
    124人看过
  • 农民工工资拖欠没有合同结算怎么要,拖欠农民工工资会判刑吗?
    一、农民工工资拖欠没有合同结算怎么要农民工工资拖欠没有合同结算的方式有:1.拒绝暴力用法律手段维护权利首先,必须的明确一点就是:出问题了不能盲目使用暴力或非法行为,要以合法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收集能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遇到这种事情一定要第一时间利用机会搜集对自己相关的证据3.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一般劳动仲裁有时间限制、且成本较低、程序较为简便,所以如果不是分歧特别大,内容特别复杂的都可以先提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还可以再到法院起诉。二、拖欠农民工工资会判刑吗?一般情况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是不会被判刑的。这属于劳动纠纷,最多也就是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和赔偿责任。但要是有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那么就会触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2023-04-11
    159人看过
  • 老板拖欠工资是哪些案件
    一、老板拖欠工资是哪些案件属于民事案件,民事纠纷。可以经法院诉讼受理。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用人单位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报酬时,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应当支付期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二、起诉老板拖欠工资需要哪些证据老板拖欠工资,要先经劳动仲裁,对仲裁不服的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首先,要提供能证明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比如劳动合同、工作证、上岗证、考勤记录、同事的证明、工资记录。其次,在公司拖
    2024-01-25
    380人看过
换一批
#员工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工资
    词条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工资
    相关咨询
    • 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立案时间
      云南在线咨询 2025-01-06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或者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或者未安排加班并支付加班费,或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并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者可以申请
    • 民工讨薪案件就是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吗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22
      民工讨薪案件不等于是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劳动部门只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工资”是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即不是用人单位拖欠的就不算是劳动部门的“拖欠工资”,个人拖欠的是劳务费。例如,几个老乡给某个人干活,那个人拖欠钱,这个钱就不是工资,是劳务费。但是,在建设工地不同,包工头雇佣农民工干活,虽然包工头没有用人单位也没有相关资质,但是这个包工头上级发包单位是有相关资质的,所以在建设工地发生
    • 农民个人拖欠工资,农民有哪些责任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2-23
      拖欠农民工资有责任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差额;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的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补偿: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
    • 农民工拖欠的工资处理有哪些方式?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7-09
      工资被拖欠的,可以按照以下情况处理: 1、劳动者因被拖欠工资发生争议时,应先向用人单位提出支付的要求,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一般来说,多数用人单位会考虑到诉讼成本和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同意支付合理工资的要求。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签订和解协议,但要注意该协议并无强制执行力。 2、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请求,要求其主持调解。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一般由职工
    • 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证明范本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13
      1、企业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证明可由企业自行开具,并经农民工签字或者盖章;或者企业的相关责任人也可以与农民工一起去当地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请求监察部门在调查核实后为企业开具。 2、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3、法律依据:《中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