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经营者利用发票设置八大陷阱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19:05:09 463 人看过

新华网江西频道2月25日电(记者李美娟、冯丽)购物凭证或服务单据本是民事财产关系中重要的法律凭证,但是一些不法经营者却常在发票上设置一些陷阱,消费者一时大意或不在乎,往往就会造成利益受损而不能获赔的局面。

江西省消协根据去年消费者投诉的情况,揭露出目前消费领域中经营者在发票上设置的八大陷阱,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

陷阱一:发票上不填品名而以一些字母或代码代替,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无法举证。

陷阱二:借口没有发票,要求一周后再取,以避开七日内退货规定。

陷阱三:三包期内换货,发票上不注明换货日期。

陷阱四:以经营者之间所用的购销合同代替发票,这类问题主要发生在家具商场,一旦经营者撤柜,有的商场则称是消费者与某人的私下交易,与商场无关。

陷阱五:借口已向消费者提供了降价等优惠,如再提供发票则要消费者承担税金。

陷阱六:故意填错日期。

陷阱七:不盖公章或所盖公章与店名不符。

陷阱八:在发票上加盖降价或打折商品、售出一律不退等字样,试图混淆成处理商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1日 10: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经营者相关文章
  • 服装加盟留心被骗八大美丽陷阱
    陷阱一:诱人的广告“一年创造100个百万富翁不是梦”、“零加盟费,3月猛赚100万”、“几千亿的市场在等你”……这些五花八门的广告让人眼花缭乱。产品好得天花乱坠,“独特”、“首创”、“专利”、“填补空白”是它们戴的花帽。诚然,这些广告中的某些产品可能是货真价实的,但大部分广告令人生疑。不要太相信广告上的数字游戏,投资者要先做好详尽的市场调查,查询相关资料,特别是行业通常情况。广告中宣称的技术指标、市场占有率等,即使的确很好,通常也只会比同行稍微好一些。如果出入太大,一般都是虚假广告。陷阱二:眩人的身份这些诈骗团伙通常都在国内外合法注册,披着跨国集团、连锁加盟总部、国际集团、国际连锁机构等令人向往的“虎皮”,以成功企业家或外商身份入驻高级写字楼,企业VI识别体系完善,员工BI、MI理念行为也清晰规范,西装革履气派十足。诈骗团伙的连锁总部和正规的服装加盟招商机构表面上十分相像,最大的差别就是投
    2023-05-01
    81人看过
  • 当心家装合同暗藏三大陷阱
    本报南昌讯董炜、记者黄祥晟报道:15日,南昌市消费者协会根据近期受理的家装行业纠纷发布消费提醒,谨防家装公司合同欺诈等三大陷阱。陷阱一:合同不明确暗藏隐患很多业主在签合同时,对应写在合同中的内容不是特别了解,导致自身利益受损。而装修公司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很多项目在签合同时不明确,如工程拖延工期,施工方需要向受害方作出赔偿等内容在合同中被家装公司有意忽略了,从而留下隐患。消协提醒:在签装饰合同之前,消费者应查看装饰公司营业执照,是否有家庭装饰这一经营项目。在签合同过程中,消费者要特别留心合同上有关承包方的名称是否与装饰公司营业执照上的名称一致,谨防一些不法经营者借壳生蛋;对于合同中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后填写的项目,尽量不要遗漏;合同签字后,须加盖装饰公司的公章。此外,双方对于装饰合同的内容,包括施工期限、施工项目等的变更,都应当以书面形式予以确定;对于施工主材料报价单,应当尽可能列出装饰材料的规
    2023-06-09
    110人看过
  • 小心购房合同开发商设陷阱
    昨日起,省工商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开展商品房买卖格式条款专项整治行动。此次行动将持续6个月,重点纠正一批不合法、不公平的商品房买卖格式条款,遏制商品房买卖中的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2011最新购房合同范本此次整治行动将重点清查房地产开发商的10余种违规行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未将商品房买卖合同在合同订立前向购房者明示的;未明确、完整提供所购商品房的基本情况,却在认购书、预订书等中要求购房者签字确认已完全知悉,并认可提供方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及其附件、物业管理等中规定的内容,损害购房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广告、提供的图纸等内容具体确定符合要约规定,却规定上述内容为要约邀请或不得视为合同条款,出卖人享有最终解释权的;在认购书、预订书中有违公平原则设置定金条款,或在定金条款中设置不公平交易条件;购房者在收房、验房时,一旦开发商规定先签署《验收交接单》等才提供验房机会,或者不提供
    2023-06-05
    237人看过
  • 车主当心贴膜陷阱
    []随着国内汽车业的持续旺销,促使汽车附件的盈利空间也空前广阔起来。每年利润高达几千万元的防爆膜市场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加入该行列门槛极低,致使一些不法商贩混迹其中、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消费者常因不懂行而遭受损失。从中国质量万里行受理的来自全国各地如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西安等地的投诉案件分析总结,劣质车膜“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1.市场上充斥着不少所谓美国进口防爆膜,实为赝品。2.一些车膜无品牌,或者产地来源不明。3.一些知名品牌的假冒品,整车安装仅需几百元,实则无隔热与防爆性能,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4.很多经销商在消费者买车时赠送的太阳膜是普通膜或劣质膜,功能单一,隔热性差。5.部分汽车装饰店用国产太阳膜冒充美国进口膜,甚至用正品太阳膜作为样品,给客户贴的却是一年后褪色的假膜。一般假冒者对市场上品牌畅销的防爆膜反应相当迅速,哪个牌子卖得俏,就有很多的假冒产品出现在市场上
    2023-06-07
    252人看过
  • 工资面议当心陷阱
    如今,招工启事上工资面议的字样越来越多。表面上看,工资面议似乎意味着允许协商,对劳资双方都很公平。实际上,这是很多用人单位忽悠求职者的把戏,其中隐藏着诸多猫腻。案例一:一家公司在网上发布广告招聘计算机人才,并提及工资面议。白某觉得这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遂不顾路途遥远欣然前往。可当白某按要求递交相关资料并苦苦等了7天后,却被告知月工资只能在900元以下面议,即上限是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就是根本没有面议的余地。不愿接受的白某不得不无功而返,可其已花费2000多元简历打印费、车船费、住宿费、伙食费,走时几乎是口袋空空,差点流落街头。律师说法:公司之举违法。《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公司笼统地以工资面议取代如实告知劳动报酬,明显是对自己法定义务的违反。此外,
    2023-04-25
    348人看过
  • 外出务工当心试用期陷阱
    试用期,可以说是农民工外出务工通往成功的关键一环。孰不知,这当中所潜伏的众多玄机常常让农民工始料未及。具体说来,试用期背后隐藏的猫腻一般有以下四种:陷阱一:先试用,后签劳动合同。不少农民工在找工作时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之前,总要有个试用期,而且往往试用期马上就要结束了,自己也被炒了。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不论劳动合同是无固定期限的、有固定期限的,还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用人单位应当最迟在员工开始为其工作时就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在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之后,双方才可以约定试用期,而不是在试用期满后再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不存在单独的所谓试用合同,试用期包含于劳动合同期限内。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正是利用农民工劳动法律知识匮乏的弱点,以试用期为由,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不发工资,无任何福利待遇,以达到随时解聘和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农民工空口无凭的目的。陷阱二:无条件炒鱿鱼。试用期内
    2023-04-22
    186人看过
  • 租房买房,当心四大陷阱等着你
    虚拟房屋诈骗利用租房行骗经纪公司没谱一房卖给多人一份来自上海浦东新区检察机关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上海浦东房地产市场呈现火爆之势,检察机关受理的房屋交易中的诈骗案件也随之呈现突增势头。今年1月至10月,浦东新区检察机关受理的涉及房产诈骗类案件数量已经达到去年全年该类案件的总数。这些案件所涉金额少则上千元,多则几十万元,给购房、租房的消费者造成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检察机关在调研时发现,犯罪分子主要采取虚拟房屋诈骗、利用承租房诈骗、一房多卖等手段欺骗消费者。虚拟房屋诈骗。如葛某等人合同诈骗一案,几名被告人谎称认识公安局的人,能搞到低价动迁安置房。为了取信于被害人,各被告人分工明确,有的冒充公安局民警,有的冒充房管所工作人员,甚至还以动迁组领导的名义直接单独和被害人联系。在他们伪造的政府文书上都盖有伪造的公章,各式各样的合同也一应俱全。上述伪造的文书使诈骗行
    2023-06-10
    247人看过
  • 二手房交易中当心中介设陷阱个中买卖陷阱曝光
    随着北京二手房市场的迅速发展,许多不法中介会利用多数交易者缺少经验等因素精心设计布下陷阱。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访了多位二手房买卖专家,对个中陷阱进行曝光。卖房陷阱一:个人现金收房二手房买卖专家殷丽娟告诉本报记者,由于许多业主已对“现金收房”的把戏有所提防,不法中介于是又以“个人”名义“现金收房”的花招粉墨登场。这些不法中介先伪装成个人购房者,与业主谈好房价后,再与业主一同去公证处办理房屋出售全权委托公证。不法中介手里拿着业主的房产证,可以转手高价出售,一旦无法快速将压在手里的房子变现,就会采用以业主名义出租或抵押等形式将房屋变成现金流,甚至有黑中介拿业主的房产证恶意行骗,然后卷款潜逃。专家提示不急于用钱的业主,最好不要选择“现金收购”的卖房方式。交易双方一定要见面,谈好价格后签订正规的《房屋买卖合同》,并且到房管局过完户才能算交易完成,切记不要图省事只管给对方房产证然后拿钱了事。卖房陷阱
    2023-04-22
    118人看过
  • 买顶层当心购房“陷阱”
    一直以来,顶层的住宅都是楼盘销售中最困难的部分,也是楼盘中售价最低的。而顶层之所以少有人问津,主要是住宅本身存在“先天不足”,买家或担心居住安全、舒适度等环境问题,或担心防水、防潮、隔热设施等技术问题。但是近两年,聪明的商家往往以“买顶层送阁楼”的形式进行顶层的销售,部分开发商更是将带阁楼的顶层做成了复式住宅。由于赠送的阁楼增加了使用面积,自然让人有了“天上掉馅饼”得了便宜的感觉,因此市场反应热烈也在意料之中。一时间,带阁楼的顶层从“滞销品”一跃成为了抢手的“香饽饽”,受到消费者近乎疯狂的追捧,有阁楼赠送的楼盘顶层住宅常常在排号认购期间就被人订走。而事实是,各楼盘推出的顶层住宅的价格也随行情在一路上涨。那么,仔细算一算,阁楼真的是“送”的吗?小阁楼大空间一般来说,赠送的阁楼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如果价格比较合理而消费者又可以承受,那么买顶层送的阁楼确实是非常经济实惠的。从设计上看,有阁楼的
    2023-04-22
    331人看过
  • 贴士:买家具当心陷阱
    虚假打折:标识虚高开价,买卖低价成交。无依据的标签价,四折、五折或更低的价格成交。以多打折、特价、促销等超低价的噱头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乱标材种:材种高就低做,讨得顾客欢心。贴面材料假冒实木材料或者是把木纹近似材冒充名贵木材,以低价讨得顾客欢心。假冒进口:假冒进口家具。辨别进口真假的关键要弄清产地,目前家具市场上有国外直销、代理、合资合作、境外注册、品牌卖断等多种形式,真正国外直销的进口家具是很少见的。不开发票:不开发票让利为诱饵,损害消费者权益。经营者会主动以不开发票开收据为条件,而消费者为了图个价格便宜,纵容了这一不正当做法。其实后果是严重的。薛飞
    2023-04-22
    241人看过
  • 购房八大陷阱抢先看
    购房陷阱防不胜防,本文爆开发商陷阱,让购房者擦亮眼睛购房,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许多人是用毕生的积蓄来买房子甚至负债来置业的,在买房的过程中却容易被开发商的种种伎俩蒙蔽了眼睛,往往在买房之后懊悔不及却回天无力。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目前买房主要有以下几类陷阱:第一类:虚假广告设计精美的广告经常是吹得天花乱坠,很多购房人买某一个项目的欲望首先来源于房地产商的广告或展会上的沙盘。样板房也耍花招,一些开发商利用样板房欺骗消费者,样板房质量、结构与实际所交房不符、装修中利用视觉误差、家具尺寸相对缩小等进行误导。应对:购房者要仔细阅读购房合同中的内容,必要时还要把广告宣传的内容全部载入正式的合同中,这样才有保证。第二类:配套设施开发商在销售项目时对今后的生活配套设施承诺得完美无缺,但购房者真正领取了住房钥匙准备入住时,会发现许多的承诺并不到位。应对:购房者应冷静分析各种配套设施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不
    2023-06-10
    280人看过
  • 订制家具当心合同“陷阱”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纷纷买新房或者是重新装修。装修后,不少人又将以前用的老家电、老家具也给一并换掉,这使得近年来家具销售市场持续升温。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关于家居消费的纠纷投诉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这其中有不少纠纷是由于消费者在订购家具时没有同商家签订合同。而有的消费者即使签订了订货合同,但由于一时疏忽,没有看清商家在合同中设置的文字陷阱,也同样是吃亏不浅。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家具销售场所,并向商家索要了多份订货单、合约单等订货合同样本。记者拿着这些合同样本找专业律师帮忙查看分析,结果发现,这些订货合同大都存在一些细节疏漏和条款模糊等现象。文登昆嵛先锋律师事务所律师迟志磊介绍,有些家具经销商合同的名称只是自己起的字号,没有在工商等部门进行登记,不具有法律上规定的法律诉讼主体的资格。所以,消费者在与经销商签订合同时,应要求经销商负责人在合同
    2023-06-09
    499人看过
  • 当心致富新技术有陷阱
    林某是山西的一位农民,他在一家媒体上看到一个广告,说北京某高科技公司转让一项用废塑料提炼汽油的新技术。林某来到北京找到这家公司,一位自称是公司专家的人热情地向林某讲解了这项技术,还在一个小型的试验装置上做试验,当然这个试验不是白做,收了林某1000元参观费。林某看了这个试验感觉非常值,他便花了3万元买了这项技术和配套设备。回到老家后,林某又投资数万元将设备安装好投入生产。可是,林某炼出的油,拿到有关部门检测,根本达不到燃油标准。林某这时才明白了,这是一个骗局。林某也要求退款,但遭到拒绝。工商执法人员提请广大消费者,今后对这类所谓技术转让项目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这类公司一般都在大学或者科研院所租写字楼办公,起一个和该大学或院所相近的公司名称,再由公司人员作蛊惑人心的宣传,很容易使购买者步入误区。因此,工商执法人员在呼唤有关法律早日出台的同时,也提醒消费者:选择致富新技术,也要警惕假货。
    2023-04-23
    293人看过
  • 买房投资当心追高陷阱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元月本市商品房平均售价增长8.8%,2、3月房价又在此基础上继续攀升,个人购房的积极性也随着价格走势一路追高。然而,目前市场上一些房地产产品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却很容易使部分置业者陷入追高投资的误区。陷阱一老产品按新成本销售去年以来的房价速升,很多业内人士的释都以新规则提升产品成本为由,但事实,很多已经在建甚至已经建成的“老”项目,在按照新的价格标准进行销售,对购房者言,这无疑是在花高价购买低成本产品。新建项目成本升高有三大因素,土地成、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配套设施升级。然,一些完全没有应用这些新成本的项目价却标高不亚于新开产品。红桥区有一个项目,三年多前以转让方拿到的土地,粘土砖混结构,配套设施也是标准级别。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该项目成本最高不超过2300元/平方米左右,平售价卖到2800元/平方米已经是比较理的销售状态。然而,去年以来,该项目价格认购期的2100元/平
    2023-06-10
    447人看过
换一批
#消费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经营者
    词条

    经营者是指向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它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并与消费者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消法》上的经营者,具有以下三个基本法律特征: 1、经营者各种所有制性质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的提供... 更多>

    #经营者
    相关咨询
    • 用人单位设置的用人陷阱有哪些?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2-23
      1、合同主体不具备资格根据规定,签订建筑工程合同的承包方,必须具备法人资格和建筑经营资格。只有依法核准拥有从事建筑经营活动资格的企业法人,才有权进行承包经营活动,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签订的建筑承包合同,都属合同主体不符合要求的无效合同。 2、借用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根据《建筑法》的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也就是说,任何
    • 怎么规避借条的八大陷阱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2-22
      借条的八大陷阱表现在 ①借款文书不规范或干脆没有,导致文义含糊、不确切,利息约定不明确; ②借贷双方名字书写不规范; ③借条不是借款人本人亲自书写; ④还有碍于双方友好关系,干脆没有任何文书,借款事实存在与否都很难证明。
    • 用工单位布设的陷阱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5
      一是“霸。合同”。用人单位在合同条款中处处体现“我说了算”,令求职者处于被动从属地位。二是“押金合同”。通常做法是在招工时收取风险基金、保证金、抵押金。三是“暗箱合同”。多见于民营企业,采用格式合同,根本不与劳动者协商,不向劳动者讲明合同内容。在合同中,只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规定用工单位的权利和劳动者的义务,而很少或者根本不规定用工单位的义务和劳动者的权利。对于这样的合同,由于其约定的条款内容与法律相
    • 民法典规定借条的八大陷阱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6-30
      一、打借条时故意写错名 二、借款用途用于非法途径 三、利用歧义,大小写不一致 四、以“收”代“借” 五、财物不分 六、自书借条 七、两用借条 八、借条不写息借条是凭证,打条收条应谨慎。
    • 租房陷阱中介常用有哪些陷阱
      福建在线咨询 2023-11-18
      1、陷阱一:隐瞒代理期限到期房屋擅出租。 2、陷阱二:热情回馈诱交租人去楼空无处寻。 3、陷阱三:低价免收中介费中介资质要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