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哺乳期女方提离婚可以得到孩子吗
哺乳期女方提离婚一般可以得到孩子。但是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或是母亲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法院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应将哺乳期孩子的抚养权判给父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二、抚养权争夺有利的条件是什么
抚养权争夺有利的条件是如下:
1.双方收入情况:双方收入情况会给自己带来有利条件,拿一方收入更好,能给孩子带来更优异的生活环境,会为自己在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上有着有利条件。
2.双方父母的基本条件:家庭的组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成长需要多人参与,所以就需要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参与,所以这也是一个有利条件,也是影响孩子抚养权的一个重要因素。
3.双方的文化程度:双方受过的文化程度对孩子也是有重要影响,所以这也是一个有利条件。
4.居住条件:孩子被判给某一方就意味着和某一方在一起生活,这就涉及到孩子的住宿条件,哪一方孩子的住宿条件更好,也是一个重要条件。
5.身体状况:双方的身体状况是否健康,可以在此出体检报告等相关,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6.双方是否有再婚对象,并且是否生育,这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7.孩子的意见。
哺乳期离婚财产的分割方式是先由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进行协议处理,如果协议不成或无法协议的,夫妻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决离婚财产的归属。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的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n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
孩子哺乳期离婚女方可以不要孩子吗,孩子哺乳期离婚会判给谁
205人看过
-
哺乳期离婚,女方能否得到孩子抚养权
494人看过
-
哺乳期孩子10个月离婚女方可以要孩子吗
324人看过
-
在哺乳期如果离婚女方是否能得到孩子?
119人看过
-
哺乳期离婚女方不要孩子可以吗,哺乳期离婚诉讼多久判决
171人看过
-
可以离婚吗孩子在哺乳期
317人看过
-
哺乳期离婚是男方不要孩子女方要得得到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3-08-03哺乳期离婚后孩子应该由母亲抚养,因此哺乳期离婚男方不要孩子且女方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下,应该由双方协商或法院审理决定孩子的抚养权。
-
哺乳期可以提出离婚吗哺乳期离婚女方怎么告河南在线咨询 2023-01-02脯乳期女方提起离婚诉讼不受时间限制,男方提起离婚诉讼需要等女方分娩后1年。民法典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
女方在哺乳期提出离婚,男方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女方可以得到补偿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051、不可以。因女方分娩后未满一年。2、除非女方确实无扶养孩子的能力而提出孩子归男方,否则应判决随女方生活,因不满两周岁的孩子法律规定一般判归女方。3、同2。4、双方感情已破裂是法定的判决离婚的事实依据。因此关键点在于证明这一问题。5、除非双方自愿达成补偿女方的协议,否则法院判决不会支持这一主张。6、女方在取得孩子随其生活的权利后,如出现丧失扶养孩子的能力,或者未善尽监护孩子之责的情况,男方可起诉要
-
哺乳期内能获得到女方孩子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8一.哺乳期离婚孩子抚养权的确定标准是什么父母离婚后,通常会产生子女与父母一方相分离,由父母另一方直接抚养的问题。夫妻离婚虽然不能消除父母子女间的关系,但是抚养子女的方式会发生变化,由共同直接抚养变为一方单独直接抚养。父母离婚后的子女抚养归属问题,不仅关系子女的切身利益和健康成长,还影响到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因此正确处理子女抚养问题关系重大。《婚姻法》中规定: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
-
哺乳期给男的打孩子女方可以得到赔偿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2哺乳期内的孩子,一般随母亲原则,你可以要求男方按月付抚养费至孩子成年,还可以要求男方共同承担孩子教育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婚姻法规定只有四种情形可以要求赔偿1、重婚,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3、家庭暴力,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