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立案的条件: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扰乱金融秩序情节严重的情形。
非法集资立案多久开庭
非法集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刑法上的非法集资包括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罪名。如果非法集资涉嫌犯罪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侦查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审查起诉阶段,第三个阶段为审判阶段,当中审判阶段有包括了法院一审和二审。非法集资从涉及刑事犯罪被拘留开始计算,犯罪嫌疑人会在三十七天内被批准逮捕,通常情况下,案件自批捕逮捕之日起一般在二个月内应当侦查完毕,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审查起诉的时间通常为四十五天,案件进入了审查起诉后,会进入法院审判阶段,案件如果是简易程序的,一般情况下是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如果是普通程序审理的,一般情况下是受理后二个月内宣判。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八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扰乱金融秩序情节严重的情形。
-
非法集资立案2年才抓人吗
455人看过
-
怎么举报非法集资才能更快立案
96人看过
-
非法集资数6000元会立案吗?
62人看过
-
几个人参与非法集资才能被立案?
389人看过
-
非法集资人数上限30才能立案吗?
185人看过
-
公司非法集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非法集资有什么特征?
403人看过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
非法集资立案什么样才判刑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6一般情况下,会对非法集资的首要人员判刑。非法收集公众资金的犯罪嫌疑人,通常都会构成集资诈骗罪,法院会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非法集资案件涉案人员是比较多,非法集资如果属于共同犯罪的,那要追究该案件的主犯刑事责任。法院要根据从犯的具体犯罪情节来决定要不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
怎样举报非法集资最快立案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31建议向公安部门报告,可拨打110,并向中国银监会、工商行政管理局(电话12315)报告,由当地银监会、公安、工商部门介入调查处罚。《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
非法集资几个人报案会立案……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27非法集资罪立案标准与人数没有关系,与吸收的金额有关。满足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立案: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的。
-
非法集资案多久才会判决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18审查起诉终结,决定起诉的进入法院审判。审理是二审终审制,一审是在法院受理后一个月内开庭审判并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如果是边远地区案件、重大犯罪集团、流窜作案的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如果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可以上诉;如果检察院认为一审判决确有错误的,也可向上一级法院提出抗诉,案件进入二审程序。二审的审判时限跟一审的审限是一样的,也是一个月,不超过一个半月,如果是边远地区案件、
-
非法集资的案件中,非法集资者会被怎样处罚?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30根据《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因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而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以及其它任何单位。 债权债务清退后,有剩余非法财物的,予以没收,就地上缴中央金库。在取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只负责组织协调工作,而不能采取财政拨款的方式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