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停止侵害人格权禁令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1 10:53:06 419 人看过

一、什么是停止侵害人格权禁令

1、停止侵害人格权禁令,是指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七条【人格权行为禁令】

二、法人的人格权有哪些

法人名称权、法人名誉权、法人信用权和法人秘密权共同构成了法人人格权的权利体系。

1、法人名称权。法人名称权是法人依法决定、使用、改变自己的名称,依照法律规定转让名称,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盗用或冒用的人格权。

2、法人名誉权。

3、法人信用权。法人信用权是法人就其履行对他人承诺的义务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信赖和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

4、法人秘密权。法人秘密权是法人对其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经营信息和其他非技术性信息所享有的人格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30日 18: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承诺相关文章
  • 人身安全实施哪些禁令,为什么禁止人身安全禁令
    人身安全十大禁令:1。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严禁独立上岗。2、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的,严禁进入生产岗位和施工现场。3、不戴安全帽的,严禁进入生产装置和维修现场。四、未办理安全作业票及不系安全带者,严禁高空作业。五、未办理安全作业票,严禁进入塔、容器、罐、油舱、反应器、下水井、电缆沟等有毒、有害、缺氧场所作业。6、未办理维修工作票的,严禁拆卸与系统连接的管道、泵等设备。七、未办理电气作业三票,严禁进行电气施工作业。八、未办理破土工作票,严禁破土施工。9、机动设备或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保护装置不完整,使用方便。严禁启动。10.运行中严禁擦洗或拆卸机动设备的旋转部件。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内容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内容,即人民法院保护受侵害当事人的具体措施,包括:1、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2、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3、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4、保护申请人人身
    2023-08-08
    397人看过
  • 著作权侵权善意侵权人需要停止侵害吗?
    一、著作权侵权善意侵权人需要停止侵害吗?著作权侵权没有恶意善意之分,侵害著作权的都要停止侵权,即侵权行为无论先前是否知晓该行为侵权,都应当停止侵权行为,善意侵权人侵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一般不需要承担其它民事责任,只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认定著作权的侵权要符合下列条件:(1)有侵权的事实。即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按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条件,擅自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2)行为具有违法性。著作权是一种绝对权,任何人都负责有不能侵犯该项权利的不作为义务;(3)行为人主观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侵权人对其侵权行为及其后果所抱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二、怎么认定著作权侵权?1、有侵权的事实。即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按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条件,擅自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著作权侵权行为,既没有征得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
    2024-02-10
    345人看过
  • 权利人申请责令停止侵权或证据保全
    申请责令停止侵权,申请责令停止侵权是权利人的诉前法律行为。即,权利人在提起诉讼前先提出申请,申请人民法院责令行为人停止侵权,以及时保护、制止、减少其损失。权利人申请证据保全,是权利人认为证据有可能灭失或者证据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为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与案件事实有关的证据的法律行为。对于2001年10月27日以前发生的侵犯著作权行为,当事人于2001年10月27日后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采取责令停止侵权行为的适用著作权法关于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权利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侵权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权利人提出财产保全措施,应当提供担保并承担因保全错误而给被保全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如果不提供担保,人民法院驳回其保全申请。对于被申请人而言,对人民法院作出的
    2023-06-07
    103人看过
  •  禁止令的法律意义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禁止令的立法价值,包括:1、禁止令是刑罚立法趋于科学化的结果;2、禁止令制度有利于实现刑罚个别化行刑个别化;3、禁止令制度是行刑社会化立法深入的体现。其中,第一点提到禁止令是刑罚立法趋于科学化的结果,第二点提到禁止令制度有利于实现刑罚个别化行刑个别化,第三点提到禁止令制度是行刑社会化立法深入的体现。禁止令的立法价值包括:1、禁止令是刑罚立法趋于科学化的结果。所谓社区刑罚,是将罪犯留在社区内接受教育矫正的各种刑事处遇措施的总称。禁止令对象所适用的管制和缓刑属于社区刑罚,其中管制属于非监禁性刑种,缓刑则属于监禁刑替代措施,两者均体现了以社区为本的行刑社会化理念。由于社区刑罚属于开放性处遇,因此其执行制度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以缓刑为例,西方国家的缓刑制度发展得较为成熟,常常与具有保安处分性质的保护观察制度相结合,我国禁止令颁布之前的缓刑制度与之相比,主要在附加性的缓刑指示、缓刑负担、缓
    2023-09-01
    365人看过
  • 离婚法院的禁止令是什么
    禁止令是指由法官签发的令状,主要是禁止被告为一定的行为,禁令救济的具体体现。民事禁止令通常在家庭暴力、子女虐待等类型的案件中下达,主要用来确保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同时,禁止令也可用来禁止邻居间的恶劣纠纷。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禁止令的期限,既可以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但判处管制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三个月,宣告缓刑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二个月。禁止令的执行期限,从管制、缓刑执行之日起计算。一、离婚诉讼中的禁止令涉及到哪些方面意见稿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民事案件,应当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受害人
    2023-03-20
    446人看过
  • 著作权侵权诉前禁令的规定是什么?
    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权利、妨碍其实现权利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作出一定行为等措施。采取临时禁令措施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申请人的请求是否具有事实基础和法律依据,包括请求保护的知识产权效力是否稳定;(2)不采取行为保全措施是否会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或者造成案件裁决难以执行等损害;(3)不采取行为保全措施对申请人造成的损害是否超过采取行为保全措施对被申请人造成的损害;(4)采取行为保全措施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其他应当考量的因素(如是否提供担保)。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提起诉讼之前,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措施,以避免当事人在判决前处分判决生效后用以执行的财产。人民法院接受诉前财产或证据保全申请后应于48
    2023-06-22
    443人看过
  • 刑事案件的禁止令是什么?
    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事禁止令,是“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由此可见,刑事禁止令对于解决限制人身自由刑与社会防卫需要之间的冲突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具体适用刑事禁止令时会遇到一些实践难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说明》中对此也未作详细说明,只是提到增设刑事禁止令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管制的执行方式和缓刑的考察方式作出适时调整,有针对性地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人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进行必要的行为管束,以适应对其改造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从《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来看,刑事禁止令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程序上都不够明确,但在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及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
    2023-03-29
    98人看过
  • 禁止侵犯人格权义务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九条【人格权编的调整范围】本编调整因人格权的享有和保护产生的民事关系。第九百九十条【人格权定义】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第九百九十一条【民事主体的人格权不受侵害】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第九百九十二条【人格权禁止性规定】人格权不得放弃、转让或者继承。第九百九十三条【人格标识许可使用】民事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姓名、名称、肖像等许可他人使用,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许可的除外。第九百九十四条【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第
    2023-04-17
    401人看过
  • "禁止侵犯请求权"是什么意思?
    排除妨害请求权是物权请求权的一种。物权请求权时一种行为请求权,请求相对人作为或不作为。排除妨害请求权系因妨害行为而引起,与妨碍和损害相比,妨害行为是一种持续侵犯他人享有之物权但又未必造成实际损害的行为。排除妨害请求权的构成要件如下:1、请求人为物权人2、妨害人以无权占有以外的方式妨害物权行使3、妨害具有不法性或者超越了正常的容忍程度4、提出请求时,妨害仍在持续中5、被请求人系对妨害的除去具有支配力的人。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继续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要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1号)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行住房限购措施。限购区域应覆盖城市全部行政区域;限购住房类型应包括所有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购房资格审查环节应前移至签订购房合同(认购)前;对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
    2023-07-07
    243人看过
  • 刑事禁止令禁止接触的人指哪些?
    一、刑事禁止令禁止接触的人指哪些?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事禁止令,是指“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由此可见,刑事禁止令对于解决限制人身自由刑与社会防卫需要之间的冲突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具体适用刑事禁止令时会遇到一些实践难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说明》中对此也未作详细说明,只是提到增设刑事禁止令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管制的执行方式和缓刑的考察方式作出适时调整,有针对性地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人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进行必要的行为管束,以适应对其改造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从《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来看,刑事禁止令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程序上都不够明确,但在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及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对判处管
    2023-06-03
    63人看过
  • 禁止令包括哪些禁止接触哪些人?
    禁止令禁止接触的人员下面几种:1、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2、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证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3、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控告人、批评人、举报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4、禁止接触同案犯;5、禁止接触其他可能遭受其侵害、滋扰的人或者可能诱发其再次危害社会的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第五条,人民法院可以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接触以下一类或者几类人员:(一)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二)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证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三)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控告人、批评人、举报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四)禁止接触同案犯;(五)禁止接触其他可能遭受其侵害、滋扰的人或者可能诱发其再次危害
    2024-05-15
    405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九)禁止令是什么?
    《刑法修正案(九)》禁止令《刑法修正案(九)》第一条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根据其犯罪情况,同时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内、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对禁止令的适用范围、执行方式等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如下:(一)适用对象:“二犯”----管制犯、缓刑犯(二)执行方式:禁止“三个特定”,特定活动;特定区域、场所;特定的人。1、禁止从事特定活动:(一)禁设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利用设立公司等方式从事犯罪活动的);(二)禁证券交易、贷款、票据、信用卡(涉证券、贷款、信用卡等犯罪的);(三)禁特定经营活动(如禁任职务、职业等);(四)禁高消费(刑事附带民事未赔偿、未退赃退赔、未缴罚金的);(五)禁其他活动(兜底条款,如饮酒、驾车、吸食麻醉品等)。2、禁止进入特定区域、场所:(
    2024-01-23
    421人看过
  • 物权请求权有停止侵害吗
    一、物权请求权有停止侵害吗有。物权请求权,又称物上请求权,是指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碍或者有被妨碍之虞时,物权人为恢复其物权圆满状态,得请求妨害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它的主要类型:1、返还原物请求权。当物权归属不明或是否存在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专门国家机关提出请求,即为物权确认请求权。2、排除妨害请求权。当所有人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时,财产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请求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或者请求法院责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3、消除危险请求权。当他人的行为非法妨碍物权人行使物权时,物权人可以请求妨害人排除妨害,也可请求法院责令妨害人排除妨害。4、恢复原状请求权。当物权的标的物因他人的侵权行为而损坏时,如果能够修复,物权人可以请求侵权行为人加以修理以恢复物之原状。5、损害赔偿请求权当他人侵害物权的行为造成物权人之经济损失时,物权人可以请求侵害人赔偿损失,
    2023-05-06
    168人看过
  • 缓刑刑期禁止令规定是什么
    当事人违反缓刑期禁止令,尚不属情节严重的,由负责执行禁止令的社区矫正机构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一、判三年缓刑2年是什么意思?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两年,一般指的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两年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如未违反相关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二、缓期执行是什么意思是不执行了吗缓刑是一种指对已经触犯刑律构成犯罪、依法宣判定罪应收到刑罚的行为人,暂不执行判处;由相关机构在一定期限内监察罪犯,并根据考察罪犯在期限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后,如果不存在仍有其他未被发现的罪行或判决宣告前没有其他罪行未被判决;和在考验期内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对缓
    2023-02-23
    261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承诺
    词条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承诺
    相关咨询
    • 著作权侵权禁令是什么
      新疆在线咨询 2023-12-21
      著作权侵权的禁令就是诉前保全措施,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著作权侵权是违法行为,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私自使用他人著作权的属于侵权行为,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需要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 什么叫停止侵害?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9-04
      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法律术语。加害人正在实施侵害他人财产和人身的行为的,受害人可以依法请求其停止侵害行为,这实际上是要求侵害人不实施某种侵害行为。第一,妨碍行为必须在客观上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产生了侵害影响或者是侵害危险。比如,上述案件中,一楼用户的行为确实影响到了楼上用户的正常生活。第二,妨碍行为的主观方面是否恶意或者是否预见到行为后果并不影响排除妨碍的适用。比如,堵住
    • 法院民事禁止令格式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11
      是直接以法院的裁判文书格式来确定的。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条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
    • 什么是禁止令?禁止令的适用条件有哪些?禁止令的适用情况是怎样的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05
      禁止令是人民法院对判处管制以及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认为确有必要,在判决的同时发出的,禁止其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场所、接触特定人的指令。禁止令的适用有一定条件: 1、针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2、是对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间的行为进行限制; 3、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法院可酌情禁止这三项中的一项或几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
    • 侵害人格权指什么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3-29
      一、侵害人格权指什么 1、侵害了公民的人格平等、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 2、加害人存在主观故意; 3、受害人实际遭受了精神损害,并造成严重后果。如甲商场因怀疑乙偷拿商品,强行将乙带到办公室搜身,最终发现乙没有偷拿商品。搜身时,除工作人员外没有第三人在场,商场工作人员也未对外透露,甲的行为没有侵害乙的名誉权等具体人格权,但甲侵害了乙的人格尊严、人格自由,造成严重后果,乙有权以人格权遭受损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