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如何区分
1、保护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自救行为一般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2、实施的时间不同。前者一般是已开始未结束。自救行为的发生不一定和侵害行为在时间上一致,可能发生在侵害行为完成后。
3、正当防卫对限度要求较自救行为严格。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二、什么情形才属于正当防卫
只有同时具备下列五个要件才能构成正当防卫:
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现实存在。
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指法令所不允许的,其侵害行为构成犯罪为条件。对于精神病人所为的侵害行为,一般认为可实施正当防卫。但是并非针对所有的犯罪行为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例如贪污罪、渎职罪等等不具有紧迫性和攻击性的犯罪,一般不适用正当防卫制度。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才能对合法权益造成威胁性和紧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卫行为具有合法性。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一般认为以不法侵害人开始着手实施侵害行为时开始,但是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十分明显紧迫,且待其实施后将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时,可以认为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不法侵害的结束时间——当合法权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的时候,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具体表现在:不法侵害人被制服,丧失了侵害能力,主动中止侵害,已经逃离现场,已经无法造成危害结果且不可能继续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在财产性犯罪中,即使侵害行为已经构成既遂,但如果尚能及时挽回损失的,可以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
3、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识。
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前者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后者是指防卫人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
4、对象条件:针对侵害人防卫。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防卫。由于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针对其本身进行防卫,才能保护合法权益。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也只能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而不能对其没有实行侵害行为的同伙进行防卫。如针对第三人进行防卫,则有可能构成故意犯罪或者假想防卫亦或是紧急避险。也可以是对侵害人所带协助其伤害的对象实施。
5、限度条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认定正当防卫其实并非易事,因为些许的心理差异就会造成行为上认定的不同,所以如果牵涉到刑事案件,自己有正当防卫情节,而被控防卫过当等,最好求助于专业的刑辩律师,帮助你正确认定正当防卫,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n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n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
如何准确区分正当防卫?防卫挑拨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439人看过
-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和自救行为有什么区别
147人看过
-
析“环保自卫行为”与刑法的“正当防卫”
111人看过
-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分及各自的法律后果
257人看过
-
如何明确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别及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
61人看过
-
正当防卫和自救行为在刑法中的区别是什么?
329人看过
-
在刑法中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的区别新疆在线咨询 2023-03-02在刑法中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的区别如下: 1、自救是指在遭受各种意外灾害是为保护自己人身安全和利益安全而采取的行为措施,正当防卫的目的和自救相似,但它强调的是自己遭受别人对你人身安全或利益的侵犯。 2、我国刑法中规定公民的二种自救方法: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
-
如何防卫公民的正当防卫行为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25一、如何行使正当防卫权利?关于正当防卫,我国《刑法》是这样规定的: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那么,公民应当怎样依据这一规定正确地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呢首先,对实施侵害行为的人实行防卫,必须是法律所保护的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受到侵犯时,才可以采取这种防卫的行为;其次,侵害行为必须是违法
-
正当防卫行为与行为人的行为表现不一致的,应该如何认定正当防卫?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22一、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对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实施侵害的行为采取不超过必要限度的制止性的损害行为。所谓正当防卫过当,是指采取的制止性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法侵害人的重大损害的行为。“不超过必要的限度”,是指以制止不法行为的状态为限度,不法侵害状态已处于结束状态,危险状态已消除。如:某人持刀行劫,被劫人自卫反抗,将行劫人打翻并夺下其所持之刀,刺伤
-
怎样区分为防卫过当还是正当防卫香港在线咨询 2021-10-20正当防卫是《刑法》允许的正当行为,防卫过当是《刑法》给予否定评价的行为,防卫过当是《刑法》中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一、正当防卫行为应符合以下条件:1、实施防卫行为的目的,必须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非法侵害。2、防卫行为要针对不法侵权行为。3、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4、防卫要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严重
-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有哪些区别,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天津在线咨询 2021-10-22正当防卫和防卫是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等一致,但限度条件完全不同。正当防卫不应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防卫行为应在必要的合理限度内进行,否则防卫过度。限度条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非法侵害的强度2、非法侵害的缓急3、非法侵害的权益。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度的结果非常不同。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即不构成犯罪。防卫需要刑事责任,刑法所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