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权代持是否合法怎样避免风险
股权代持是合法的,避免风险的方式有:
1.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约定由名义出资人作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股东权利;
2.实际出资人应当保留履行出资义务的证据。
需要注意的是,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三条当事人依法履行出资义务或者依法继受取得股权后,公司未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当事人请求公司履行上述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股权代持协议无效的情形
股权代持协议无效的情形:
1.代持股协议意思表示虚假;
2.代持股协议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
3.协议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三、股权代持协议是否应进行公证
股权代持协议不一定应进行公证。只要当事人是依法达成股权代持协议的,并且程序合法的,则该协议是有效的。公证可以对法律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当事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公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七条申请办理公证的当事人应当向公证机构如实说明申请公证的事项的有关情况,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明材料;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的,公证机构可以要求补充。
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公证事项的法律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并将告知内容记录存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17修正):第四章 公证程序 第二十七条 申请办理公证的当事人应当向公证机构如实说明申请公证的事项的有关情况,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明材料;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的,公证机构可以要求补充。\n 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公证事项的法律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并将告知内容记录存档。
-
股权代持协议中法律风险分析与规避方法
404人看过
-
股权代持合同是否能够有效防止股权质押风险
443人看过
-
如何规避代持风险
422人看过
-
股权代持合法性及风险评估指南
330人看过
-
法定代表人的风险怎么避免
403人看过
-
如何避免无代理权签订的合同风险?
96人看过
-
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是什么,该怎么避免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14股权代持作为一种直接持有公司股权的一种变通方式,其隐蔽性和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使投资者更便捷的作出适当的股权安排,这种方式在资本运作者提供自我保护并扩大商机的同时,也确实蕴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那么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是什么,该怎么避免?
-
股权转让法律风险怎么避免?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21一、主体资格风险。防范:作为主体资格的尽职调查,主要通过考察目标公司的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等注册文件来了解; 同时还要查证是否有批准文件,批准和授权的内容是否明确、肯定,内容对此次并购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财产和财产权利风险。防范:土地与房产的价值主要查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其权利状况决定了土地和房产的价值; 机器设备要查看其原始采购凭证,扣除适当折旧后,评估其净值,对于通过融资租赁形式获得的机械设
-
怎样避免银行的股权质押风险浙江在线咨询 2023-09-27法律分析 银行防范股权质押风险的措施: 1、应慎重选择目标股权。 2、规范交易市场的准入条件、管理规定、监管措施。 3、建议有关部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质权人的相关权益。 4、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作为监管机构,应切实履行其监管职能。
-
股权代持风险有哪些?如何防范股权代持的风险台湾在线咨询 2024-08-23首先,法律是承认股权代持的合法性的。其次,股权代持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因为股权代持是名义出资人和实际出资人的私人协议,不具有公开性。名义出资人对内对外行使一切实际出资人的权利,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决策,可能会作出擅自转让或质押股权、滥用经营管理权、表决权等权利的行为。名义出资人如果去世,可能会将实际出资人卷入遗产纠纷中。最后,如何规避风险的问题。由于名义出资人是通过与实际出资人的协议,由实际出资人授权
-
代持股协议能否规避债务债务风险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09这个可以在代持股权协议中明确写明,但是这种协议只对双方当事人有效,对合同的第三人是没有效力的,善意第三人还是可以要求代持人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