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员有哪些权利和责任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1 19:02:46 55 人看过

世界各国立法对仲裁员的资格的规定不尽一致。个别国家对仲裁员的资格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如中国台湾地区及韩国、意大利等,对仲裁员予以严格的规定,还规定了不得担任仲裁员的一些情形;但大多数国家则规定得较松,如德国、日本,这些国家从总体上说只要是有行为能力并且品行端正,公正无私的自然人即可担任仲裁员;还有少数国家对仲裁员的资格并未作明确的规定,像英国1996年仲裁法对受聘为仲裁员的人员并没有法定条件的限制。我国1994年《仲裁法》第13条是这样规定仲裁员的资格条件的:仲裁委员会应当从公道正派的人员中聘任仲裁员。

仲裁员的权利

中国仲裁法对仲裁员的权利规定得不太明确,将一些本该属于仲裁庭的权利赋予了仲裁委员会行使。这不但不利于仲裁员公平独立、认真负责地审理案件,也不能更好的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则就不能充分发挥仲裁庭的作用。这种职权的错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仲裁法第20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做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做出决定。”该规定明确把对仲裁管辖的确认权赋予了仲裁委员会,而不是仲裁庭,这与国际上广泛接受的“自裁管辖”原则背道而驰。而且仲裁机构并未获得当事人给予的任何授权却可以对仲裁协议是否存在等管辖问题做出决定,这很显然是不合逻辑的;第二,我国仲裁法第52条规定:“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第54条规定:“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这两条规定说明对仲裁案件的裁决权和调解权由仲裁庭和仲裁委员会共同行使。仲裁委员会不参与案件的实质审理却严守案件审理的最后一关,这未免过于荒谬。且,当事人只选定了仲裁员去审理案件并未授权仲裁委员会去把关。仲裁委员会的这一做法难免有越权之嫌;第三,我国仲裁法关于仲裁员有权安排仲裁程序事项的规定比较少,而仲裁委员会却对仲裁程序事项安排大包大揽,诸多环节受制于仲裁机构,使得仲裁庭不得不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仲裁案件的审理。

因此,必须扩大仲裁庭及仲裁员的权利,赋予仲裁庭“自裁管辖权”,改变仲裁裁决书、调解书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的做法,在仲裁庭组成之前的相关程序问题由仲裁机构进行安排,仲裁庭一旦成立且案件向其移交后,有关仲裁程序的一切事项,包括开庭的时间和地点、使用的语言、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的期限等均应由仲裁庭来决定,而此时仲裁机构只应行使宏观管理职能,对个别程序问题的介入也只能限制在根据仲裁庭的要求进行协助的范畴之内。

此外,笔者认为我国仲裁立法还应赋予仲裁庭采取临时保全措施的权利,我国法律规定只有法院才有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权利,而我国仲裁中财产保全的规定则无法运作。体现现代国际商事仲裁基本精神和趋向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17条已明确赋予仲裁庭有采取保全措施的权力,为了维护仲裁的权威性,避免我国仲裁与国际仲裁脱节,我们有必要对仲裁的保全制度加以修改。

仲裁员的责任

我国《仲裁法》第38条规定了仲裁员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两种情形,但未规定仲裁员应承担何种责任。这一粗线条的规定,为司法执行增添了难度。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的仲裁员的责任制度加以细化。首先不容置疑的一点是仲裁员应该承担责任。不论从权利制约的角度,还是从权利义务一致性的要求来看,规定仲裁员的责任是必要的。至于仲裁员的责任范围,笔者倾向于“有限责任说”,即仲裁员在一定程度上可享受责任豁免。对仲裁员在执行准司法职务过程中的行为予以豁免,而对于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行为仲裁员仍应承担责任。

到底仲裁员应承担的是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还是民事责任?仲裁委员会是民间性的事业单位法人,而不是国家行政机关,且仲裁员是以个人的名义实施裁判行为的人,而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不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相对一方当事人,因此仲裁员要承担的应是一种民事责任。那么仲裁员该如何来承担这一“有限”的民事责任?

笔者认为,仲裁员的民事责任应有适当限制为宜,如果仲裁员的不法行为未给当事人造成实际损失,他所承担的民事责任应以退交仲裁酬金为限;如果其行为造成了延期裁决或偿付,则所承担的民事责任应为所涉款项的合理的利息损失。如果仲裁员的不法行为给当事人造成了其他经济损失,则需另行赔偿,但其所赔偿金额应以不超过一定的数额为宜。另外,仲裁员的不法行为如属索贿,对其所索款物应退还给当事人;如属受贿,对所受款物应由国家的有关机关予以没收。笔者还认为我国仲裁法规定的仲裁员的责任范围太过狭小,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不利,建议增加两项内容:一是仲裁员故意违反保密义务,泄露案情的;二是仲裁员应该及时完成仲裁任务,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仲裁任务的。仲裁员应承担法律责任。

仲裁界有一句名言,“仲裁的全部价值在于仲裁员”。鉴于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的作用,没有当事人满意的仲裁员,就绝不会有令人满意的仲裁制度。基于仲裁员制度在整个仲裁法律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仲裁理论界和实务界应该认真对待仲裁实践中围绕着仲裁员所发生的各种法律问题,寻求合乎规律的对策和解决措施,并对法律和有关规则进行必要的修改,早日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接轨的仲裁员制度。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0日 05: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裁员相关文章
  • 仲裁当事人有哪些权利?
    仲裁当事人拥有的权利:提出仲裁申请的权利;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可以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可以提出回避申请;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等。一、经济纠纷提出仲裁请求的流程是什么(一)受理阶段仲裁程序是以当事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为起始。仲裁委员会收到当事人提交的仲裁申请书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同时向被申请人发出仲裁通知书及附件。双方当事人在收到受理通知书或仲裁通知书后,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申请人须在规定的期限内预交仲裁费用,否则将视为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2、被申请人可在仲裁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答辩书;3、分别做好证据材料的核对及整理工作,必要时可提交补充证据;4、及时提交仲裁员选定书、法定代表人证明书、详细写明委托权限的授权委托书等有关材料;5、在被申请人下落不明的情况下,申请人应主动查找其下落,并向仲
    2023-04-11
    140人看过
  • 业主委员会职责和权利有哪些
    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性组织。业委会的权力基础是其对物业的所有权,它代表该物业的全体业主,对该物业有关的一切重大事项拥有决定权。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2-3年,可连选连任。业主委员会委员由业主担任,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在业主委员会委员中推选产生。一般说来,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委员会,根据物业管理区域规模大小,由5-15人组成。如北京新规定:凡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入住率超过50%,或首户入住已满2年的新建居住小区,均可组建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其权利为:(1)召集业主大会会议,修订业主公约、业主委员会章程;(2)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3)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管理企
    2023-03-15
    153人看过
  • 仲裁当事人享有哪些权利
    一、仲裁当事人享有的权利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当事人在仲裁中享有以下权利:(1)当事人有提请、放弃和变更仲裁的权利。当事人有权申请仲裁,同时,又有权变更仲裁申请以及撤消仲裁申请。(2)当事人有申诉、答辩和提问、质询鉴定人、证人的权利。(3)被诉人的提起反诉的权利。被子诉人有权就同一案件向同一仲裁机关对申诉人提起反申诉。(4)当事人有要求仲裁机关构予以调解或仲裁的权利。(5)当事人的委托代理人的权利。当事人可以委托1至2名律师或其他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和限制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没有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的,有权要求其指定代理人。(6)当事人有要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员回避的权利。当事人对与劳动争议案件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的,以及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仲裁员、书记员、鉴定人等,有权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回避。(7)当事人有仲裁庭审理的权利。当事人有权得到仲裁庭
    2023-03-03
    105人看过
  • 仲裁当事人的权利有哪些
    《仲裁法》规定仲裁当事人的重要权利是:1、申请人有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的权利。申请人有权申请仲裁,在申请书中提出自己的仲裁请求,在仲裁过程中,申请也有权放弃自己的仲裁请求,终止仲裁程序。申请人还有权变更仲裁请求,包括既可以增加仲裁请求,也可以减少仲裁请求。2、被申请人有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的权利,有提出反请求的权利。在仲裁中,被申请人对于申请人的仲裁请求有权表示承认,也有权提供证据表示不承认仲裁的请求,被申请人还可以提出反请求。当然反请求必须符合仲裁范围和仲裁事项的要求。3、仲裁当事人有申请财产保全的权利。《仲裁法》中的财产保全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仲裁裁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而由仲裁当事人提出申请,由仲裁委员会将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限制有关财产处分的强制措施。4、仲裁当事人有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的权利。
    2023-04-21
    213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员职责有哪些?
    当我们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和企业不能协商解决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要申请劳动仲裁。我们都知道劳动仲裁委员会是由劳动部门的代表还有工会和企业三个构成的组织。那么你知道劳动争议仲裁员职责吗?劳动争议仲裁员职责有哪些?一、接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交办的劳动争议案件,参加仲裁庭;二、进行调查取证,有权向当事人及有关单位、人员进行调阅文件、档案,询问证人、现场勘察、技术鉴定等与争议事实有关的调查;三、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提出处理方案;四、对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工作,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五、审查申诉人的撤诉请求;六、参加仲裁庭合议,对案件提出裁决意见;七、案件处理终结时,填报《结案审批表》;八、及时做好调解、仲裁的文书工作及案卷的整理归档工作;九、宣传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十、对案件涉及的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细则总则第一条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
    2023-04-28
    280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员职责有哪些?
    劳动争议仲裁员职责有哪些?一、接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交办的劳动争议案件,参加仲裁庭;二、进行调查取证,有权向当事人及有关单位、人员进行调阅文件、档案,询问证人、现场勘察、技术鉴定等与争议事实有关的调查;三、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提出处理方案;四、对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工作,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五、审查申诉人的撤诉请求;六、参加仲裁庭合议,对案件提出裁决意见;七、案件处理终结时,填报《结案审批表》;八、及时做好调解、仲裁的文书工作及案卷的整理归档工作;九、宣传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十、对案件涉及的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细则总则第一条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制定本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
    2023-02-24
    127人看过
换一批
#辞退解雇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裁员
    词条

    裁员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该词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对阶段性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与生产不饱和、富余员工较多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 更多>

    #裁员
    相关咨询
    • 仲裁员权利有哪些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1-21
      1、仲裁员认为仲裁委员会秘书局(处)、分会秘书处记载的培训记录有错误的,有权要求仲裁委员会秘书局(处)、分会秘书处更正。 2、仲裁员对于仲裁员资格审查考核委员会的评定结果和处理意见有异议的,有权向仲裁员资格审查考核委员会提出申诉。
    • 仲裁委员会有哪些权利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14
      仲裁委员会作用: 1、通过立案审查和程序性工作,保证仲裁活动的顺利进。 2、通过行使监督权,保证仲裁案件的公正性。 仲裁委员会是常设性仲裁机构,是独立、公正、高效地解决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常设仲裁机构。 一般在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由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
    • 仲裁委员会的权利有哪些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24
      仲裁委员会作用: 1、通过立案审查和程序性工作,保证仲裁活动的顺利进。 2、通过行使监督权,保证仲裁案件的公正性。 仲裁委员会是常设性仲裁机构,是独立、公正、高效地解决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常设仲裁机构。 一般在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由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
    • 劳动仲裁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9
      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庭不承担取证的义务,举证是当事人双方的义务,举证不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九条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
    • 劳动仲裁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29
      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庭不承担取证的义务,举证是当事人双方的义务,举证不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九条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