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动车把人撞了逃逸应该怎么处理
1.电动车撞人后逃逸,受害者可以选择报警处理,然后交警会根据现场划分责任,根据交警出示的责任认定书给付相应的赔偿,具体涉及金额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2.电动车也同样受到交通法规调整,肇事后逃逸属于违法,承担全部事故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犯罪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律师调解交通事故优势是什么
1、专业优势:律师是专门处理各类纠纷的专职人员,熟悉各类法律法规,精通处理各类纠纷的处理程序,具有其它任何群体调解所无法比拟的专业优势。
2、职业动力优势:律师因为其职业的需求往往能够主动的与对方事人进行沟通,就某些问题达成一致,在当事人中间充当调和器的作用。这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和法院调解及其它基层组织调解所无法比拟的。
3、手段灵活性的优势:律师进行调解往往能够选择双方当事人能够接受的任何方案,对调解地点和时间的选择也没有任何要求,白天晚上任何地点都可进行调解,只要律师有时间可随时随地举行。
三、电动车肇事逃逸的按规定是不是必须要拘留
1、电动车肇事逃逸不是必须拘留。
2.司机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对驾驶人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
电动车撞到小车电动车逃逸
296人看过
-
电动车撞人逃逸拘留吗
412人看过
-
无偿代驾把车撞坏了应该怎么处理
338人看过
-
把汽车后视镜撞了逃逸
405人看过
-
把羊撞了逃逸怎么判
105人看过
-
把别人车蹭了一下后逃逸怎么处理
327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电动车撞人逃逸怎么处理,应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27逃逸即为逃跑,一般是指逃离事故现场,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行为人并非从事故现场逃离的情况,对此能否认为行为人具有逃逸行为?例如肇事者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后从医院逃离。逃逸行为的本质特征就是从现场逃离?还是行为人对抢救义务的不作为和对法律义务的逃避?能否以是否从现场逃离来界定逃逸行为的有无?还是只要行为人有对以上一项义务的逃避就可构成逃逸?例如行为人在肇事后没有逃离现场,但是也不抢救受害者,而只是进行现场
-
行人把电动车撞了应该怎样定责?广西在线咨询 2023-10-01电动车撞行人责任划分主要以交警划分责任为准。正常发生交通事故,主要后果就是后期赔偿伤的轻医药费。根据住院时间会有误工费、护理费、伙食费、营养费、交通费、辅助器具费等。伤的重的话,伤残赔偿金、扶养费、赡养费、精神抚慰金伤的重或者轻的标准是通过司法鉴定机构做鉴定,有伤残鉴定标准(具体参照人体损伤伤残鉴定标准)最好是及时了解清楚对方伤情,划分清责任。
-
开车撞人电动三轮车肇事逃逸应该怎么办?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6-28肯定负法律责任啦 要根据造成的后果来判断 比如伤亡情况(刑事部分)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民事部分) 所以很多人是事后主动投案自首的 否则后果的严重性无法估量现在查监控太容易了
-
电动车撞人逃逸不立案应该怎样上诉?山西在线咨询 2023-03-29警察说他们不管这事,报交警,第二天上午我朋友去了交警大队,签张事故单子了事,现今公司报工伤要事故责任认定书,与事故当天相隔数十天了,请问事故责任认定书应怎么开?如果交警不开怎么办?事故发生后先把我弄到医院救治,才去派出所报的警就去报警就可以。
-
电动车撞电动车逃逸怎样处理?会判刑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12-15所谓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需要指出的是,构成该情节加重犯,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否则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其次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如果对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产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也就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再次,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