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劳务合同不能认定为劳动关系,劳务合同应当为一般的雇佣关系,不享受社会保险、福利待遇,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依法签订的为劳动合同。
我国法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一、签了劳动协议可以不签劳动合同吗
只签订劳动协议不签合同不可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一年以上的,视为是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因为延期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的,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用人单位什么时候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效
入职一个月之内,用人单位是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如果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从第二个月开始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从劳动者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三、可以同时签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吗?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只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是不能同时签订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只有工友证明能不能证明有劳动关系?
460人看过
-
劳动局能开无劳动关系证明吗?
379人看过
-
如何证明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
225人看过
-
劳动合同丢失怎么证明劳动关系 合作关系
201人看过
-
劳动关系到分公司能不能重签劳动合同
207人看过
-
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实物
489人看过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以法院强制程序追诉权利人的权利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 更多>
-
订立劳动合同未签劳动合同是否能证明劳动关系?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02确认劳动关系需要满足以下三点: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规定; 2、劳动者受用人单位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满足这三点就能确认劳动关系。
-
没有劳动关系证明是否能解除劳动合同?福建在线咨询 2022-09-03如果没有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新公司也决定录用你的话,你也可以放心,因为与原单位的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只是为了证明你与原用人单位不再具有劳动关系,没有其他的作用,仅此而已。但是如果你没有解除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就与新的用人单位签订了,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连带赔偿的份额应
-
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有哪些,怎么证明劳动关系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08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 (1)证人证言:工友、用人单位的其他工作人员、劳动见证人等的证明劳动者在该单位工作证言; (2)工作期间给第三方提供服务后,第三方所出具的工作情况证明; (3)职业中介机构印有双方名字的收费单据。 3、来源于有关社会机构的证据 (1)发生工伤或职业病后医疗诊断证明; (2)向劳动保障部门寄出的举报材料等邮局回执。
-
劳动合同证明不能证明劳动合同的问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08劳动者首先应该证明劳动者与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在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想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可以采用下面几个证据: 1、工资发放记录如盖章的工资条、工资卡的银行记录 2、胸卡、门禁卡、工作证、工作卡或工作记录单(表) 3、社会保险记录 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4、房贷收入、缴税证明 可以以买房买车贷款为由让公司开据收入证明。 最好原件,且有公
-
劳务关系能证明工伤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1-11-23不,申请工伤鉴定的前提是有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因此劳动者发生人身伤害事故,不能申请工伤鉴定。在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要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要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方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