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贿罪底线是五千还是一万
通常情况下,如果行贿金额达到或超过人民币三万元整,则需以行贿罪进行严肃的刑事追责。而对于行贿金额介于一万元至三万元之间的情形,若存在向三名及以上特定人士进行行贿的行为;将非法获取的经济利益用作行贿的用途;或者通过行贿手段以图实现职务晋升、岗位调整等特殊目的,同样需要对其施加行贿罪的法律制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三人以上行贿的;
(二)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
(三)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二、行贿罪金额如何认定
对于行贿罪数额的判定标准,我们可以得知有两种明确的规定:
首先,行贿金额若在三万元或以上,将被视为构成犯罪行为;
其次,如果金额在一万元以上但未到达三万元,同时符合《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七条所列出的任何情形之一,那么也会按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来追究其行贿的刑事责任。
《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三人以上行贿的;
(二)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
(三)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四)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实施非法活动的;
(五)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的;
(六)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
立案底线:行贿多少?
125人看过
-
是礼尚往来还是曲线行贿
307人看过
-
行贿一百五十万属于什么罪
166人看过
-
诈骗罪立案数量是五千还是三万?
416人看过
-
受贿罪有金额底线吗
114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到底是5千还是6万元
264人看过
-
行贿底线规定是什么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01第三百八十九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第三百九十条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
-
行贿罪一万元以上五千元以下判刑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8未过。您好,涉嫌行贿罪,根据第三百九十条规定,对行贿罪的处罚有以下情形:1、对一般行贿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2、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情节恃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关于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法律未作具体规定。从司法实践的情况来看,应该从行贿数额、手段、次数、人数、后果、犯罪
-
行贿罪一千万如何量刑?海南在线咨询 2023-07-27行贿数额1000万,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刑法》第三百九十条【对犯行贿罪的处罚】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
-
骗一万是诈骗五千是在诈骗还是骗一千?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13还是构成诈骗罪。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
行贿罪五千判多久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211、一般的话不构成犯罪,行贿罪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起点都是1万。所以估计就是被治安处罚以一下。。顶多罚款拘留(拘留不会超过15天); 2、若对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虽行贿数额不满一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①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②向三人以上行贿的;③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④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行贿罪,可能5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