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于处罚的情况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五)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如果按照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其他生效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不予追究。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前审判工作实际,现对审理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适用缓刑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数额在二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情节较轻,能主动坦白,积极退赃,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适用缓刑。
二、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一万元以上,除具有投案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等法定减轻情节的之外,一般不适用缓刑。
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数额一万元以上不满五万元,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适用刑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减轻处罚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下量刑的,一般不适用缓刑。对其中犯罪情节较轻,积极退赃的,且在重大生产、科研项目中起关键性作用,有特殊需要,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可以适用缓刑,但必须从严掌握。
三、对下列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一)犯罪行为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二)没有退赃,无悔改表现的;
(三)犯罪动机、手段等情节恶劣,或者将赃款用于投机倒把、走私、赌博等非法活动的;
(四)属于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或者犯有数罪的;
(五)曾因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受过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的;
(六)犯罪涉及的财物属于国家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款项和物资,情节严重的。
其实也就是指相关法律中规定的不能对贪污犯罪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形。当然,在诉讼过程中其实要是可以委托律师进行辩护的话,争取一下也是有机会被免于刑事处罚的。如果你在这方面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
-
贪污罪是否能够避免刑事处罚?
293人看过
-
贪污罪免于刑事处罚是不是无罪
490人看过
-
贪污罪申请减刑有哪些条件
423人看过
-
贪污罪会免于处罚吗,不能免于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426人看过
-
不能对贪污罪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形
154人看过
-
贪污受贿罪有哪些条件可以减刑
254人看过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驱力。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 更多>
-
贪污罪免于刑事处罚无罪吗贪污河南在线咨询 2023-01-22贪污罪免于刑事处罚不是无罪。《刑法》规定,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刑法》第三十七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
-
贪污罪案件怎么处罚贪污罪有哪些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27怎么处罚:(一)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并处没收财产。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
-
贪污免于刑事处罚的条件包括什么?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29本人是检察院反贪局的,希望能帮助你。 第一,免于刑事处罚不代表无罪,一般是犯罪比较轻微免于刑事处罚。但还是有罪的。 第二,事业单位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虽然免于刑事处罚,但毕竟是犯罪的,严格来说应该双开的吧,不过既然没有实际处罚措施,一般来说保留职位,但抹掉领导职位(如果有的话)。 考核当然是不合格了。不过实际情况还是自己把握。
-
贪污罪刑事案件怎么处罚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20【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
贪污罪免于刑事处罚罪名的辩护词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08办理贪污罪刑事案应着重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找出突破口,这类案件在证据方面办案部门往往存在缺陷,随着取证的要求越来越严,证据取得的合法性对办案部门来说,要做比较多的工作,有些办案部门工作做的不细,突破口还是比较好找的。 一、从贪污罪的犯罪主体上看,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 二、行为人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 三、行为人是否实施了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 四、行为人主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