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30 07:30:01 250 人看过

一、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引起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构成本罪,必须实施引起中毒,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把喷过敌敌畏的蔬菜未冲洗净,到集市出卖,致购食者多人中毒;误将毒药投入饲料中,致使大量牲畜食后中毒等。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把装过农药的口袋与粮食口袋混杂在一起,把瓶装敌敌畏与瓶装食油放在一起,因不慎误用农药口袋装粮食,误用敌敌畏炒菜,以致造成多人中毒死亡的严重后果,就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如果没有引起中毒的行为表现,或者致人中毒的行为并不危害公共安全,均不能定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例如误将毒药当作药品给特定人服用致死,根据案件具体情节,可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根据本法规定,只有发生法定严重后果,即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才能构成本罪。未发生中毒后果,或者造成的后果尚未达到法定的严重程度,不构成本罪。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引起中毒,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或者对这种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严重的中毒事故。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这一特征是本罪区别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关键所在。

二、区分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界限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都表现为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并且都危害公共安全,两者的客体、行为手段都相同,其区别主要在以下方面:

(1)犯罪主观方面不同。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在主观方面出于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在主观方面则是出于故意。

(2)后果要求不同。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结果犯,必须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后果才构成该罪,而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无此要求。

(3)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要求不同。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是16周岁,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是14周岁。

(4)犯罪形态方面不同。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不存在未遂形态,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构成犯罪,而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有既遂与未遂之分。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一项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犯罪行为。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人实施了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并且足以威胁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3日 09: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条件会有什么?
    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条件具体如下: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一、非法运输危险物质罪的犯罪构成(一)客体要件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同时还侵犯国家的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物质管理制度。本罪是涉及到危险对象的犯罪,但并不表现为对这种对象的破坏,也不具有投放危险物质等罪一经实施即会同时造成多人死伤或公私财产广泛破坏的特点。将其归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就在于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一旦被犯罪分子控制,有可能危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国家财产
    2023-03-13
    360人看过
  • 怎么样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是:1、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这是投放危险物质罪同使用投毒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根本区别之所在。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放危险物质行为。如果存在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放危险物质行为,而尚未发生人员重伤或死亡结果的,应按照刑法第114条论罪处刑;如果投放危险物质行为发生了致人重伤或死亡结果的,应按照刑法第115条第1款论罪处刑。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已满14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4、犯罪的主观方面。按照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投放危险物质行为必须是出于故意,且应对投放危险物质行为足以造成公共危险有所认识。如果行为是出于过失而致人重伤、死亡的,应按刑法第115条第2款论处。与杀人罪不同:前者是要造成特定或不特定的多数人或畜类严重中毒的危害公共安全的
    2023-03-06
    416人看过
  • 虚假投放危险物质罪是否构成罪名
    虚假危险物质罪的量刑:虚假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爆炸性威胁、生化性威胁、放射性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知道是编制的恐怖信息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的严重后果,处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虚假投放危险物质罪构成条件是怎样的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条件包括:1、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2、客体是社会秩序;3、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心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3-08-06
    377人看过
  •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立案标准?
    1、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以及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2、犯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尚未造成危害后果,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是指,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是指,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
    2024-05-15
    88人看过
  •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法院怎么判?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既遂的,法院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行为属于情节较轻的,则应当由法院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一、构成失火罪既遂怎么量刑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几年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
    2023-04-03
    150人看过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的。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行为有可能会污染环境,也有可能会引发人身伤亡等安全事故。任何公民,在现实生活之中,发现了他人正在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行为,是可以采取录像等的方式,来收集证明特定主体,实施了违法行为的证据的。一、一般什么罪会拘留三天拘留三天是治安管理处罚,并不涉及刑事拘留,故也没有犯罪。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
    2023-03-09
    232人看过
  • 哪些要素能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符合以下要素会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在主观为故意。投放危险物质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一,行为人投放的必须是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害人的生命、健康或牲畜、禽类、水产养殖物安全的危险物质。其中,毒害性物质是指含有毒质甚至腐蚀性的有机物或者无机物,如砒霜、敌敌畏、氰化钾、西梅脱、硝酸、硫酸、1059剧毒农药等;放射性物质是指通过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射线发生伤害作用的物质,如镭、铀、钴等放射性化学元素;传染病病原体是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2023-07-31
    160人看过
  • 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需要满足的条件:1.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2.主观要件;在主观上必须为故意;3.客体要件: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4.客观要件:在客观上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怎么认定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行为,只有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才成立本罪。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
    2023-07-27
    204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
    有期徒刑
    投放危险物质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怎样处置根据刑法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犯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
    2023-08-12
    325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会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行为具备以下条件的,才会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3、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条件会有什么1、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条件一般会有:犯罪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引起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
    2023-07-28
    89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危险犯还是行为犯?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危险犯,即即使是行为没有造成不特定的或者是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产安全的重大损失,但只要具有造成损害后果的危险状态即可构成既遂。所以本罪的未遂是犯罪行为没有能够达到这种状态。其中止是行为人在自己意志的支配下自愿放弃该犯罪行为,或者是在进行该行为后,造成危险状态后有积极的消除这种危险状态,没有造成损害后果的行为。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立案。本罪原为投毒罪,为了适应冲击恐怖活动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对本罪作了修正,修正后的法条不仅包括原投毒罪的行为,并且内容更加广泛。本罪是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人实施了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并且足以威胁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逃
    2023-03-21
    338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过失罪如何定罪处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要求提取主要思想,即提取出文章或文本中的核心思想或主旨。接着,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本,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从中提取出主要思想。最后,我们需要将提取出的主要思想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并保持原意不变。在阅读文本后,我们可以发现,该文本主要讲述的是如何通过学习英语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提取出主要思想为“学习英语,提高语言能力”。犯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人,刑罚为:若犯有此罪,则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情节较轻,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或者足以危害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过 失 投 放 危 险 物 质 罪 刑 罚 是 什 么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一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对致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3-09-27
    14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特征是什么,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特征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14
      一、什么叫投放危险物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以及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对投毒罪进行了修订,将投毒罪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包含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同时取消投毒罪这一罪名。二、投放危险物质罪有什么特征(一)犯罪客体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 危险物质投放罪犯罪构成条件有哪些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10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为本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量刑标准是什么,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量刑的标准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4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过失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情况都会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如把喷过敌敌畏的蔬菜未冲洗净,到集市出卖,致购食者多人中毒;误将毒药投入饲料中,致使大量牲畜食后中毒等。那么,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量刑的标准是怎样呢?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量刑的标准一、刑法条文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
    • 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投毒罪的区别有哪些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13
      过失投毒罪与投毒罪,都是以投毒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客体要件、犯罪手段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是: 1、投毒罪是故意犯罪,过失投毒罪是过失犯罪,二者对危害结果的态度是根本不同的。 2、过失投毒罪在客观上以造成法定的严重后果作为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未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不构成犯罪。投毒罪只要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毒行为,不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作犯罪处理。 3、投毒罪有既
    • 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8-27
      客体要件。 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这是投毒罪同使用投毒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客观要件。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其一,行为人投放的必须是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害人的生命、健康或牲畜、禽类、水产养殖物安全的危险物质。其中,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