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诉法解释96条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新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条是关于民事诉讼法立法依据的规定。民事诉讼是指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或者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解决争议,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对新民诉法增加规定中“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执行异议救济途径与程
一、积极作用。
新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显然,这一增加规定符合了法治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一,保护了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在执行程序中不受侵犯,给受到损害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救济。第二、对法院执行机构的执行行为起到重要监督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执行人员滥用职权,违法或不当的执行行为。
二、消极影响。
每一事物的出现总会存在正、反两方面。从积极方面看,此规定增强了当事人的权益救济功能,但从执行实践的可操作性层面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实践中可能导致当事人滥用执行行为异议制度。
有些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为了躲避执行、拖延执行而滥用执行行为异议制度,这不仅造成人民法院物力、人力、财力等司法资源的无谓消耗和执行效率的降低,也再此消耗了债权人的精力和物力,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我认为民诉法应从以下方面加以规范:
(1)应进一步细化可提出执行行为异议的具体情形,对应属于违法或不当的执行行为做出明确规定。这样既能防止当事人的滥用,又方便了法院对异议的审查。
(2)对恶意提出执行行为异议的当事人应制定相应的制裁措施。如:罚款或司法拘留。
(二)异议提出时间不明确。
此条规定对提出异议的起始时间未作规定,这就给执行实践留下了空白。我认为,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行为异议的时间,应始于知道或应当知道执行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终于强制执行程序终结前。执行程序终结后,执行处分已无从撤销和更正,其提出异议已没有任何意义。
(三)异议审查机构和程序不规范。
(1)此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但是由执行机构审查还是由审判业务庭审查不明确。我认为,应将执行异议交给其它业务庭审查,这样可以尽量消除当事人对执行机构维护本机构执行权威,而作出维持原裁决裁定的怀疑,也能给法院内部机构对执行庭起到一种监督的作用。
(2)对提出的执行行为异议还存在用何种方式、程序进行审查的问题。我认为至少应包括执行机构受理、移送审查、审查核实、作出裁定等几个环节。审查机构应采用书面审查、听证、举行必要辩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应在收到执行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完成送达异议书副本,通知当事人提交相关证据,举行执行听证、对相关证据进行质证,进而作出裁定的工作。
(四)复议审查程序和期限不明确。
对于复议审查程序和期限,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也没有作出具体规定。我认为复议可以采用书面审查方式,在执行法院审查的基础上,针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不服裁定的具体事项进一步进行审查,不必再举行辩论和听证。另外,复议期限应比执行法院审查期限短,建议应在10日内审查完毕,并作出裁定。
(五)异议和复议期间是否停止执行。
本条对此也没有明确规定。基于保护申请执行的债权人考虑,执行法院在审查执行异议期间,财产控制措施不得解除。但为了避免实质处分执行标的,造成执行不可回转,处分措施应当暂时停止,申请执行人提供确实有效担保的除外。另外上级法院在复议期间,如果认为执行法院驳回异议的裁定明显错误或不停止执行可能给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可以书面通知停止执行。
作者:兰丹丹
-
合伙企业法释义第96条
380人看过
-
民诉法司法解释第115条
132人看过
-
民诉法96条法条分析
305人看过
-
民法典51条和买卖合同解释第3条规定
109人看过
-
虚假诉讼司法解释是第几条规定
267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207条第一款规定
74人看过
赡养费是指晚辈对长辈支付的相应费用,夫妻离婚是不存在赡养费问题的,夫妻之间的是扶养费。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可以要求对方进行一定的经济上的帮助,该义务实质上是夫妻之间扶养义务的延续。... 更多>
-
民诉法解释115条天津在线咨询 2024-04-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解释为: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民诉法解释330条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9最高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三十条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案件,认为依法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可以由第二审人民法院直接裁定撤销原裁判,驳回起诉。
-
民法典46条规定解释上海在线咨询 2023-06-15《民法典》第四十六条是关于宣告死亡的规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满四年,或者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死亡。当事人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不可能生存的,申请宣告死亡不受二年时间的限制。
-
民释诉讼法解释第88条是怎样归定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6这条规定的主要目的,是规定凡是诉讼代理人,必须提交证据材料,证明自己有资格、有条件为当事人代理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八条诉讼代理人除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提交授权委托书外,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一)律师应当提交律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证明材料;(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提交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以
-
如何理解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二条规定的起诉条件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