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申领、发放、使用、管理等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县(市)、设区市的市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居住的人员。
居住证是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就业、居住,进而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参与社会事务以及公平有序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的有效证件。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所需经费应纳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足额予以保障。
第四条公安机关负责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作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教育、民族宗教、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卫生、人口计生、工商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
第五条公安机关可以委托乡镇(街道)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用人单位等,开展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居住变更登记和居住证申领、发放等工作。
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及用人单位、房屋出租人等,应当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及乡镇(街道)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
第六条拟在居住地居住7日以上的流动人口,应当自到达居住地之日起7日内,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受委托的管理服务机构申报居住登记。
年满16周岁,因务工、经商等拟在居住地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应当在申报居住登记的同时申领居住证。未满16周岁或在居住地求学、培训、就医、探亲、旅游、出差的流动人口,自愿申领居住证。
在旅馆、招待所及其他提供住宿服务的经营场所内住宿的流动人口,依法办理住宿登记。
第七条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可由其监护人代为申报居住登记或申领居住证,办理时应当提供监护人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和与未成年人关系证明。
行动不便的老龄、残疾等流动人口,可委托亲属代为申报居住登记或申领居住证,办理时应当提供代办人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委托人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及书面委托证明。
第八条用人单位与流动人口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自订立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将劳动者信息报送公安派出所或受委托的管理服务机构,并督促其申报居住登记或居住变更登记。
用人单位与流动人口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应当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报公安派出所或受委托的管理服务机构备案。
第九条房屋出租人与流动人口建立租赁关系,应当自房屋出租之日起7日内,将承租人信息报送公安派出所或受委托的管理服务机构,并告知其申报居住登记或居住变更登记。
房屋出租人与承租流动人口解除或终止租赁关系,应当自收回房屋之日起7日内,报公安派出所或受委托的管理服务机构备案。
第十条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
(二)居住证明。包括房屋所有权证、购房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用人单位出具的住宿证明等。
对符合申领条件的,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申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发放居住证。对不符合申领条件的,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申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回复申领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居住证为一人一证,在省内通用。
居住证持有人变更居住地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7日内到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受委托的管理服务机构办理居住变更登记,无需重新申领居住证。
第十二条居住证由县级公安机关签发,每年签注1次。
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连续居住的,应当在居住每满1年的最后1个月内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受委托的管理服务机构办理签注手续;逾期未办理签注手续的,居住证使用功能自动中止。
居住证持有人自居住证使用功能中止之日起30日内补办签注手续的,其居住证使用功能恢复,在居住地的居住期限连续计算;超出30日补办签注手续的,其在居住地居住期限自补办居住证签注之日起重新计算。
第十三条居住证持有人按规定变更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或者居住证损坏不能辨认的,应当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受委托的管理服务机构办理居住证换领手续。领取新证时,应当交回原证。
居住证丢失的,原持有人应当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受委托的管理服务机构办理补领手续。
第十四条居住证持有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在居住地享有接受教育、社会救助、法律援助、就业、社会保障、文化、基本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的权利。
第十五条与居住证持有人共同居住生活的未成年子女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及居住地人民政府相关政策规定的,在居住地享有与居住证持有人同等权利。
与居住证持有人共同居住生活的子女,可按有关规定参加居住地中考和有关学校招生录取,在居住地报名参加省内高考和普通高校招生录取。
第十六条居住证持有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有在居住地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开公平、稳步有序的原则,根据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拥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等情况及连续居住年限、社会保险缴费年限等条件,制定具体落户政策。
居住证持有人符合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落户条件的,可以在居住地申请常住户口登记。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居住证持有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办法。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省定标准,建立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间流动人口信息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有关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采集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十条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住证。
行政管理部门和受公安机关委托的管理服务机构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时,可以要求居住证持有人出示居住证,居住证持有人应当予以配合。
除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押居住证。
第二十一条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的基本项目由省公安厅确定。
居住证的名称、式样、规格、材质和技术标准全省统一,由省公安厅确定并监制。
第二十二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居民在我省的居住登记和证件管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我省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按照《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办理居住登记。
第二十三条流动人口在本省首次申领居住证,免收工本费;损坏换领、遗失补领居住证,应当按照省级财政部门、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缴纳工本费。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办法实施前我省有关流动人口管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
江苏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
412人看过
-
江苏将实现省内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
246人看过
-
江苏省居住证如何办理的
244人看过
-
江苏省船舶检验管理办法
331人看过
-
江苏省省内流动人员居民身份证委托办证法律依据
318人看过
-
江苏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修订草案)
419人看过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 更多>
-
江苏省居住证办理流程是怎么样的安徽在线咨询 2022-01-26江苏省居住证办理流程需要申请办理《居住证》的,申请人可以到现居住地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申请办理《居住证》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在本市合法稳定居住;(以自己的房产证、或者租房合同为准,请带好上述材料)(二)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或者因投靠具有本市户籍亲属、就读、进修等需要在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以劳动合同、社保记录、学籍档案或学生证、亲属户籍资料等为准,请带
-
《江苏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青海在线咨询 2021-10-231、符合家庭成立条件的,户主可向常住的合法固定住所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家庭成立登记,提交以下资料(1)家庭身份和相互关系证明书(2)私有住宅生产票、土地使用证明书或公有住宅租赁使用证明书。非住宅用房.违法建造的房屋,不登记常住户口。2、公民因婚姻关系变更等原因,且生活独立,有居住条件的,可以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分户,并提交以下材料:(一)婚姻关系变更等与分户原因相关证明;(二)人民法院对房屋
-
浙江省杭州市如何做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福建在线咨询 2021-10-221、窗口处理:申报人填写《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信息表》,提交申报资料,资料齐全符合要求,当场直接处理。如果申报材料不齐全,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2、在线处理:流动人口可以通过互联网杭州市居住证服务平台新杭州人家微信号公众信号新居住证栏和警察叔叔APP居住信息申报模块自主申报。
-
安徽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办法内容?怎样写广西在线咨询 2022-09-11拟在居住地居住1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居住地公安机关申领居住证:(一)已与居住地用人单位签订的;(二)已在居住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得营业的;(三)已在居住地参加社会保险的;(四)在居住地有稳定收入的;(五)在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六)符合居住地落户条件,但尚未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
-
哪些流动人口应办理居住登记?应如何办理居住登记?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22哪些流动人口应办理居住登记: (一)拟在义乌市居住3日以上的非义乌户籍的人员,应当在到达我市3日内到各镇(街)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站)办理居住登记。居住在具有本地户籍的亲属家中的流动人口,居住时间在15日以下的,可以不办理居住登记。 (二)在宾馆、酒店、旅店、招待所居住的人员、在医院住院就医的人员、在学校、培训机构寄宿或培训的人员、在救助站接受救助的人员,应由相关单位、机构负责办理居住登记,并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