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中国港台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18岁,女不得早于16岁。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不到这个年龄就不能结婚,只有达到或高于这个年龄才能结婚,至于结婚的最高年龄,则无限制。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结婚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具备适合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也才能履行夫妻义务,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潮汕教会女子教育
(一)潮汕教会学校的兴起
近代潮汕女子教育是由传教士在潮汕开办教会学校首开其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帝国主义列强趁机把魔爪也伸向处于前沿地带的潮汕大地,他们在利用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侵略潮汕的同时,还组织大批基督教士来潮汕,到处布点传教,积极进行政治和文化渗透。随着传教活动的扩展,他们发现教育是进行传教的有力手段,于是开始着手创办教会学校。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德国巴色城国外布道会黎力基牧师就在澄海盐灶港头社会所(佩兰轩书屋)设蒙学,课授小童,这是潮汕地区最早开办的教会学校。它的出现,为后来教会女子学校的大量兴办打下了基础。
(二)潮汕教会女子学校的兴办和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再次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潮州被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后因遭到潮州人民强烈反抗,1861年清政府遂辟汕头为对外商埠。汕头开埠后,来潮汕传教的教会增多,教会教育处于一种扩展状态。伴随着传教活动的扩展,教会女子教育作为传教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日益兴起并走向成熟,出现了教会所至,女孰接轨的局面[1]。创办教会女子学校是这一时期传教士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凡奉基督教立国,必兴女学以造就之,使女人皆得各就其质性之所宜,成为何用之材,以求胜于男人,表明其为可敬可重之人类,皆教道所结之善果也[2],以此来提升妇女社会地位,并进行基督福音传播。这一时期,潮汕开始出现了一些教会女子学校。如由美国浸信会约翰夫人创于妈屿的汕头正光女学(不久该校迁于礐石,光绪六年,由耶琳夫人捐资建堂舍,始扩办为高等小学堂);1873年美浸会派旨师母建礐石明道妇学院,开远东女学之先河[3];同年英国基督教长老会在汕头建淑德女学;1881年英长老会创办培德女校;1886年在揭西五经富创办五育女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不断输入,中国女性观发生急剧变化。西方传教士进一步通过报刊,大量评论中国妇女问题,并介绍欧美妇女运动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潮人的眼界,使潮汕教会女学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教会学校向揭阳、潮州延伸。如1899年美国牧师思雅谷的妻子在揭阳城进贤门竹巷陈厝书斋创办静远轩女子识字班;1901年陈美贤在揭阳北门礼堂创办了另一所女子识字班;1906年天主教会神父丁热力在海阳(今潮安)县城创办真原女子学堂。
这一时期,教会在潮汕创办女学,有如下一些特点:一、办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改变中国男尊女卑和禁止女子受教育的封建传统,教女之法,古者中国有之。后世轻女重男,其制不立,遂若读书明理,专为男子之事,与女子无预,识者未尝不难其偏而以西国男女并教为至善也[4],以此来培养有用的女基督徒,作为他们侵略中国的工具。但是,由于学生们学习了文化,接触了文明,却为她们打下了摆脱封建,清除愚昧的思想基础。二、教会女学的主要课程是读经。前期几乎所有教会女子学校都设有读经课,并且是主要课程。如1873年,英国长老会在汕头创办的淑德女校,教授的科目主要是圣经;1899年揭阳静远轩女子班教学内容是《三字经》和从《圣经》中摘编的十戒诗(教育学生从小要信仰基督教,用古今唯有一真神,先造万物后造人的唯心主义思想灌输年轻一代)。三、教会女子学校的学生全为教徒家女孩,学校校长和教师多由教会的牧师或有名望的会员担任。
(三)潮汕教会女子教育的扩展与没落
1907年,学部首次承认了女子教育的合法性。于是,潮汕兴起了一股创办女学的热潮。这一时期潮汕教会女子教育继续稳步扩展,形成了与社会共同办学的局面。
教会创办的女子学校不单有小学,而且有幼儿园、中学和师范教育。如1912年在礐石明道妇女学院内附设幼稚园;1917年英属基督教长老会女会在汕头外马路首设福音幼稚园;1920年浸信会在崎碌善庆里创办真光幼稚园,并在礐石创办引明幼稚园;1921年,教会所办的正光女校开始招收女中四班,学生134人;1922年,教会所办的汕头明道妇学、淑德女学、若瑟中学同时附设师范班。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潮汕掀起夺回教育权运动。迫于群众义愤,汕头市政府于1925年底正式公布收回教育权的规定:
1、教会学校应在中国政府立案,受中国政府管辖。
2、教会学校应由中国人任校长。
3、不准教会学校开设宗教课程。于是,潮汕教会女子教育自此走向没落,有些教会女子学校被迫停办或改办。如1926年汕头正光女校就被迫停办,翌年美国浸信会国外宣道会岭东大会不甘学校停办,遂议决按中国办私学原则,呈请汕头市政府转省教育厅核准,将礐石中学和正光女校合并,改为私立礐光中学。
1939至1945年,日寇侵占潮汕。沦陷期间,潮汕教会女子学校发展再次受挫。不过,这一时期仍有教会女子学校在潮汕创办。如1940年法国天主教会就在汕头花园路开办起晨星女子补习班,开设国文、英语、数学三门课程。1945年改名晨星女子中学,校址在外马路天主教修道院院内。
解放后不久,汕头市及潮汕各区县逐步完成对教会女子学校的接管、整顿、改造工作,并于1957年全面清灭教会女子学校。
清末至民国时期,潮汕教会女子教育有如下一些特点:一、课程变化甚大。前期教会女子教育的主导课程是读经。之后,伴随着教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教会学校教育效果与目的偏离的现象,后期文化课的比例反而更大。而随着清政府学部改革,教会女子教育不再处于垄断地位。于是很多教会女子学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体育、美育等传统教育所没有的内容。二、招生对象有所扩大,出现非教徒的学生。教会女子学校前期所招学生都为教徒家女孩,发展至后期也招收非教徒的学生(如首创于1908年的揭阳宗光女校,1929年改名为真理女子中学,就开始招收非教徒的女青年入学),教师和校长也出现很多非教徒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婚姻登记条例》第六条办理结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一)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二)非双方自愿的(三)一方或者双方已有配偶的(四)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五)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
-
消除性别歧视的法律有哪些?
50人看过
-
如何消除职场中的性别歧视
433人看过
-
消除性别歧视勿忘“三八”精神
77人看过
-
性别歧视:女性法定退休年龄的争论
297人看过
-
消除年龄歧视的申请书
386人看过
-
芬兰修改平等法消除工作岗位性别歧视现象
349人看过
男性和女性的法定结婚年龄不一样,男性的法定结婚年龄为二十二周岁,女性的法定结婚年龄为二十周岁。如果男女当中有一方在结婚时没有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婚姻属于无效婚姻,相当于男女双方从没有结过婚,双方不需要对另一方履行夫妻义务,同时也不享有夫妻权利... 更多>
-
要健全什么机制,消除什么歧视和身份歧视广西在线咨询 2023-02-20要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消除性别和身份歧视,使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就业成为我国发展的突出亮点。 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
面对求职单位的女性性别歧视如何处理山西在线咨询 2023-11-09面对求职单位的女性性别歧视,可以到当地劳动部门进行投诉的。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
产假延长女性歧视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17目前,产假期间妇女的工资是由社保出的,但是,这还不足够。一是,有没给齐的部分,还是得由妇女所在单位出的。二是单位因为人员变动的效率损失被忽略了。这个时候,保护、优待生育妇女的规定,不过是法律强制一部分人必须做什么,强制这部分人必须为妇女生育付出额外的代价。 比如,保护生育妇女的利益,针对的就是企业主或生育女性身边的同事。如果老板请一个人来替代,或者多给加班费给其他员工,让他们多承担一些工作,那么,
-
子女性别歧视,父母如何筹措养老资金?河北在线咨询 2024-11-131. 子女有责任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无论男女,这是子女应尽的责任。 2. 赡养扶助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现有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子女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并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对父母表示尊敬、关心和照顾。 3. 在父母需要赡养时,有经济负担能力的成年子女都应依法尽力履行自己的义务,直到父母去世。 4.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发生在婚生子女与父母之间,也发生在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之间,养子女
-
带有民族歧视性的注册商标,会被取消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0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由商标局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