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欺诈与刑事欺诈的状况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7 09:52:19 309 人看过

民事诈骗和刑事诈骗的区别如下:

(1)二者的行为目的不一样,刑事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来骗取他人的财物,而民事欺诈是在民事行为中,以夸大事实来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来谋取一定的利益;

(2)二者的存在基础不一样;

(3)二者的侵害对象不一样;

(4)二者的严重程度不一样。

构成诈骗罪的条件是什么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用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该规定定罪处罚。用欺骗方法骗取财物以外的其他非法利益的,也不成立诈骗罪;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诈骗行为最突出的特点是,就是行为人设法使被害人产生认识上的错觉,以致“自愿地”将自己所有或者持有的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或者放弃自己的所有权,或者免除行为人交还财物的义务;

3、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成为主体;

4、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以欺骗的方法骗回他人久借不还的欠款的,不构成诈骗罪。无论所骗财物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他人所有,或者转归集体非法占有的。

一房二卖是民事欺诈还是刑事诈骗

“一房二卖”属于一般民事纠纷还是合同诈骗犯罪,主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卖房者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和动机。

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为了获取更高利润,并无非法占有他人房款的意图,应当承担民事违约责任;

相反,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打算交房,使对方履行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单方义务,直接非法占有对方房款,其行为就构成合同诈骗罪

二是客观上是否利用房屋买卖合同这一形式,实施了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

作为合同违约的民事纠纷,往往是当事人具有履约能力,产生纠纷后能够全额返还购房款,或主动、积极与购房人协商退还相应房款。

构成合同诈骗罪的“一房二卖”,在表现形式上则是行为人在收取房款后,无正当理由既不履行合同义务又拒不退款,或携款逃匿,或用于挥霍等致使房款无法返还。

合同诈骗罪成立的关键涉及主客观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二是行为人客观上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

就“一房二卖”而言,由于行为人在卖房过程中必然要隐瞒房子已经被卖或者被抵押的事实,因而具有虚构事实;

隐瞒真相的行为特征,因此其行为是否成立合同诈骗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一房二卖”时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3日 05: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区分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的方法
    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1)主观目的不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而民事欺诈行为人虽然也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客观方面不同。民事欺诈虽然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程度内,故仍应由民事法律、政策调整;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应由刑法来调整。民事欺诈行为有民事内容存在,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实际行为。(3)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客观上不作履行合同的任何积极努力,或者是履行小部分而骗取大部分财物;而民事欺诈行为,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能够虽有可能无法完全履行,但能作各种努力。(4)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拿到对方当事人财物后,或携款潜逃,或是挥霍浪费,根本不想履行合同或将财物归还对方;而民事欺诈
    2023-08-06
    115人看过
  •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1、判断行为人是否具备履约能力,包括履约现金、固定资产、产品、债权等。,如果没有,涉嫌诈骗的故意是明显的;2、判断行为人是否有积极的履约行为,正常的市场交易,履行义务的一方会积极准备履行义务,如果没有准备,涉嫌诈骗的故意是明显的;3、获得诈骗的资金或物品后,是否正常的市场运作,是隐匿、转移、挥霍,如果不是故意的,则是明显的。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本罪也往往同民事欺诈行为交织在一起,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
    2023-07-16
    103人看过
  • 欺诈是刑事还是民事行为
    关于欺诈行为,在我国的《民法典》中有具体的相关规定。首先,在《民法典》中的148条规定中提到,如果行为人使用了欺诈的手段,使得对方不能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也就是使对方在违背自己真实的意愿的情况下所产生了民事法律行为,那么受到欺诈的这一方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是有权利来请求执法机构或者是我国的仲裁机构来撤销收到欺诈的情况下所做出来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次,在《民法典》中的149条规定中提到,如果是由于第三人采用了欺诈的手段,使得对方违背了自己的真实意愿,这样的情况下所实施了民事法律行为,受到欺诈的一方知道或者是应当知道这一个行为是属于欺诈行为的情况下,那么受到期待的这一方是有权利来请求执法机构或者是我国的仲裁机构对于受到欺诈的情况下所做出来的民事法律行为进行撤销。从《民法典》当中,对于欺诈行为的具体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欺诈在一般的情况下是被规定为民事犯罪行为。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回
    2024-01-26
    304人看过
  • 名“借”实“骗”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区分
    “诈骗”和“欺诈”是两个含义相近的汉语用词,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二者应是不分彼此,互为替代的。但是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细化和完善,这两个概念各自归属了截然不同的法律领域。“诈骗”一般被纳入了刑事法律的范畴,体现为诈骗罪,而“欺诈”一词则偏向于民事法律范畴,体现为民事欺诈。在具体的经济交往活动中,诈骗罪与民事欺诈都具备一定的欺骗性,均损害了市场经济公平和诚信的基本原则,客观上都使对方的财产遭受损失。司法实务中,诈骗罪与民事欺诈在外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之间界限模糊,给司法人员带来了诸多的疑难和困扰。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进而使对方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为。刑事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二者在主客观方面都有相似之处:第一,主观方面,故意的形态上都存在直接故
    2024-01-15
    378人看过
  • 民事欺诈罪80万判刑吗
    诈骗金额达到80万的,是属于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法院判处的基准刑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6-12
    451人看过
  • 诈骗罪优于民事欺诈吗
    刑事责任年龄
    诈骗罪不优于民事欺诈,民事欺诈中的情况,受欺诈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而对于诈骗罪,则行为人需要根据其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以及涉及的金额确定其刑期。一、合同欺诈的构成条件合同欺诈构成要件为: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撤销或者变更。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订立、履行合同的行为。司法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合同欺诈行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表面上是合法的,行为人通过订立、成立、履行合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另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本质是非法的,行为人的行为破坏了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使相对人作出错误的
    2023-03-14
    175人看过
  • 民事欺诈案和刑事诈骗案犯罪界限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界限与区分:民事欺诈和诈骗罪区别关键在于双方当事人在行为之后,是否都获得了一定的民事利益。民事欺诈是通过双方履约来间接获取非法利益,双方当事人仍然存有民事利益;而刑法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客观上可引起他人一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但行为人从根本上没有承担约定民事义务的诚意,而是只想使对方履行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直接非法占有对方财物,对对方当事人而言无所谓民事利益。1.二者的行为动机不同民事欺诈是行为人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方法,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以此谋取一定利益,通俗点讲是“赚便宜”,其行为不必然体现出主动性;而刑事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诈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换句话说是“骗钱”,行为人不打算付出任何对价或付出极少的对价而获取对方财物,其行为表现具有主动性、积极性,主观方面一般是直接故意。行为动机的不同是二者的最主要最本质的区别。2.
    2023-08-04
    470人看过
  • 保险欺诈的民事责任
    法律综合知识
    保险欺诈行为的民事责任:本法第28条对保险欺诈的民事法律后果作了规定,即: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也不得退还保险费(但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险费的。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其他享有权利的受益人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伪造、变造的有关证据、资料或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对其虚报的部分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赔偿金的责任。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存在上述三种行为之一,致使保险人支付保险金或者支出费用的,应当退回或者赔偿。【案例
    2022-04-17
    300人看过
  • 如何认定民事欺诈?
    根据欺诈罪司法解释的规定,欺诈公私财产价值在3000元以上的,刑法金额较大的,应立案调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定金规定的金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当地执行的具体金额标准,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报告最高人民检察。如何认定消费欺诈行为消费欺诈认定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2、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应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个别消费者
    2023-08-06
    157人看过
  • 套路嫖属于民事欺诈还是刑事诈骗
    一、套路嫖属于民事欺诈还是刑事诈骗(一)属于刑事诈骗。1、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使得他人陷入认识错误,并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进而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的行为。2、民事欺诈则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3、从本质上看,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判决书中显示,检方指出,客户交纳费用后,由技师给客户提供普通按摩服务并与客户周旋拖延时间,在客户意识到被骗时,以“话术”暗示继续让客户误以为后期会推出色情服务,或者以多送会员卡金额的方式,不让客人退卡退款,从而骗取客户的充值消费款项,并以股东分红、工资、提成方式分赃。事后,营销人员会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对客户屏蔽。这一系列不让珂润退款、屏蔽朋友圈等行为,显示出其有非法占有目的。(二)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
    2022-08-22
    391人看过
  • 怎么处理民事欺诈
    民事欺诈的处理:民事欺诈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并生效,但因意思表示不真实,可以因行为人撤销权的行使,使其自始不发生效力的民事行为。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界限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界限:1、是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交易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诈骗罪实施欺骗的目的是让对方陷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从而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是民事欺诈行为人在签订合同之后,总会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履行合同;诈骗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或履行能力,即使有一点履行合同的行为,也是象征性的“虚晃一枪”;3、三是民事欺诈行为人为了减轻责任可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辩解,但不会逃避承担责任;而诈骗行为人则是要使自己逃避承担责任,最终使对方遭受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023-08-10
    392人看过
  • 民事欺诈立案条件
    法律综合知识
    民事纠纷只要符合起诉条件就可以立案,与标的金额多少没有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24-04-25
    282人看过
  • 民事欺诈与诈骗罪的区别及防范策略
    民事欺诈与欺诈的区别如下:1、民事欺诈的对象是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2、欺诈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作为犯罪对象的公私财产始终是物权的体现。1、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关于民事欺诈与诈骗罪的法律条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
    2023-07-11
    322人看过
  • 民事合同欺诈会不会判刑
    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方签订合同的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时,是属于合同诈骗的行为,构成犯罪要依据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一、合同诈骗与合
    2023-03-03
    213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民事欺诈的构成是什么,民事欺诈行为与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是怎样的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19
      民事欺诈的构成: 欺诈人 欺诈人的欺诈故意 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欺诈人的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指欺诈人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即使被欺诈人陷于错误、加深错误或保持错误而虚构事实、变更事实或隐瞒事实的行为。欺诈行为可体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方式。 被欺诈人 被欺诈人因欺诈而
    •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与民事欺诈
      甘肃在线咨询 2021-12-18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 汽车维修欺诈民事上诉状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1-15
      汽车消费欺诈民事上诉状范本如下: 上诉人:(刑事案件被告人、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原告人或被告人)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基本情况) 被上诉人:(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或被告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原告人或被告人,刑事公诉案件被告人提出上诉则不列被上诉人) (姓名等基本情况) 上诉人因______一案,不服(高法1988年解释上诉状应写明上诉人收到
    • 民事欺诈罪的量刑规则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7-21
      民事欺诈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是民事行为无效,从行为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情节轻微的,按民事纠纷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
    • 附件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区别是什么,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有什么区别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16
      合同诈骗和民事欺诈的主要区别有: 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