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律师法》是否构建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框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4 08:12:19 336 人看过

在现行《刑事诉讼法》模式下,辩护人存在“阅卷难”,是否能够阅取所有证据,取决于检控机关,不具有主动性,亦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在庭审之前,除非检察机关主动开示,辩护人无法阅取所有的用于庭审的证据。虽然部分检察机关进行了相关改革,但由于对证据开示的理解程度深浅不一,这些改革还是偶尔的、尝试性的、小范围的、有选择性的,操作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参与证据开示的主体,有的部门规定只能是公诉人与辩护律师,有的部门规定还可以邀请侦查人员参加,有些部门还实行由审判长主持下控辩双方参与证据开示的形式;再如证据开示的范围,有的部门规定只能是控辩双方向法庭提供的证据,有的部门规定只要是证实案件事实的全部证据,都要出示。[7]而新《律师法》的规定改变了这种状况。新《律师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受委托的律师自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查阅、摘抄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诉讼文书及案卷材料。受委托的律师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有权查阅、摘抄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所有材料。”对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这个规定,使现在的证据开示制度的司法改革有法可依,搭建了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框架。主要体现在:

1.明确开示主体

开示主体是即为承办案件的审查起诉机关、审判机关与律师。这里的律师包括辩护律师和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委托的委托代理律师。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均可以向保存案卷的检察院和法院要求阅卷。审查起诉机关和审判机关应当向辩护律师开示证据材料。非律师的辩护人不享有这个权利。明确了证据开示的主体。应当注意到,检察机关起诉时,仍按《刑事诉讼法》移送“主要证据复印件”,移送全部证据材料仍无法律依据,因此,在审判阶段辩护律师阅取“与案件有关的所有材料”时,只有到检察机关阅卷。这里的开示主体,存在一定的交叉情况。但如果在实践中,从提高效率角度,检察机关在起诉时就一并移送所有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则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2.明确开示的证据范围

在审查起诉阶段,开示的证据范围为“与案件有关的诉讼文书及案卷材料”。在审判阶段,开示的证据范围为“与案件有关的所有材料”。在何为“与案件有关的诉讼文书及案卷材料”,曾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否有与案件有关由检察机关来确定。也有人认为包括所有的案卷材料,并包括内卷。绝大部分人认为,“与案件有关的诉讼文书及案卷材料”即为侦查机关移送的所有诉讼文书材料和案件证据材料,即为卷宗材料。但不包括侦查机关内部留档和备案的内部材料(如侦查手段采取材料、内部讨论纪要等)。从全省检察机关的普遍做法看,基本上是持最后一种观点。何为“与案件有关的所有材料”?应当理解为侦查机关移送的所有诉讼文书和证据材料以及侦查机关和审查起诉机关补充侦查的证据材料。

3.明确开示的时限

即分别为“自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至起诉的审查起诉阶段,“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至作出裁判的审判阶段。时限非常明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6日 16:5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诉讼证据相关文章
  • 刑事证据开示法律制度具有哪些价值功能
    (一)有利于保证案件的客观真实性,实现诉讼主体间的实质平等。刑事诉讼各项诉讼制度设立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价值追求就是要探究案件客观真实,使主观化的宣判最大限度地符合客观实际。刑事证据开示法律制度能保障控辩双方在庭审前互相交流涉及案件的证据信息,保障控辩双方为开庭审理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以此弱化对抗制审判方式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法庭审理对刑事证据的质证认证,不仅保障案件的客观真实性,而且也保障了控辩双方法律地位的实质平等(二)有利于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无庸置疑,在人民法院开庭审判前,有权了解被指控犯罪事实的证据材料是“刑事诉讼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宪法性原则的具体实现;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设定,使被告人可以通过其辩护律师了解支持控诉方起诉的证据,并且使辩护人能够在法庭审判时,针对作为国家检察机关的控诉方(以下简称检控方)的指控的犯罪事实,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驳。同时通过证据开示制度,辩护方还可以了解
    2023-06-11
    309人看过
  • 我国刑法单位自首制度的构建
    一、我国刑法中单位自首存在的依据(一)法律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根据刑法规定,犯罪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等单位。犯罪单位既然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当然也应当能够成为自首的主体。笔者认为,我国刑法并未将单位排除在自首主体之外,隐含了单位自首的规定。在刑法和司法解释中关于单位自首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1.《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1997年刑法确立了自然人和单位的“二元犯罪主体”体系。刑法将单位规定为犯罪的主体后,刑法意义上的人就包括自然人和拟制的人,单位实施犯罪行为后就可以成为“犯罪分
    2023-02-13
    143人看过
  •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非法言词证据的态度是
    非法收集的言辞证据,应依法排除,不得作为定案依据。一、借条拍照片是否可以当证据借条拍照片可以当证据。照片属于书证的范畴,可以做为证据使用,但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将照片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时,其来源必须是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并且经过法庭审查属实。证据是指依照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审判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证据和证据形成的证据链再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依据充足的证据而作出的裁判才有可能是公正的裁判。证据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伪造或毁灭证据都是触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追究。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1、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8、视听
    2023-06-26
    218人看过
  •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科学构建论纲
    摘要因应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进程,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审视与系统梳理,探寻出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科学化构建的重要理论。端正刑事诉讼目的,确立人权保障意识;弘扬程序法治理念,健全程序制裁机制;遵循诉讼运行规律,理顺控诉审判关系;发展诉讼主体理念,完善刑事诉讼构造;引入谦抑比例原则,规制权力行使;贯彻宽严相济政策,探索新型诉讼程序是实现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构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关键词刑事诉讼制度;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主体;诉讼制度构建写作年份2009年正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标志着我国政治生活进入到一个崭新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为我国法学研究的复兴和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从1978年至2008年这30年间,作为我国法学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不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而且也为促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完善做出了
    2023-06-11
    336人看过
  • 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建立了吗
    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建立了。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全面推进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完善医务人员在基层工作的薪酬、职称等激励机制;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县域综合医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一、医保药品管理制度的事例医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参保人员基本用药需求,提升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制定《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对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确定、调整,以及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的支付、管理和监督等,适用该制度。二、江苏淮安医保缴费是多少江苏淮安2022年医保个人缴费标准
    2023-04-05
    64人看过
  • 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再审制度的司法建议
    论文关键词:刑事追诉期限规定以及量刑违反刑法规定的等。6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办理该案件过程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处理行为的。不利于被判决人的再审理由应当严格限于:1严重犯罪漏判的,即原判证据不足判为无罪,后来发现新的证据证明原被判无罪的人确实实施了严重犯罪。2由于以下两种情形导致错判无罪、重罪轻判、量刑畸轻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办理该案件过程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处理行为的,被判决人方串通证人、鉴定人作伪证、虚假鉴定的⑦。笔者赞同此观点。首先,该观点对再审理由进行了有利于被判决人的再审理由和不利于被判决人的再审理由的区分;其次,该观点细化了再审理由,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改革再审的审理方式我国法律对再审的审判方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
    2023-04-25
    240人看过
  • 论述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刑事证据,指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材料。这一定义概括了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反映了证据的本质属性。基于立法的统一性,三部诉讼法对证据概念的理解应当是统一的。包括(1)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的种类是指表现证据事实内容的各种外部形式。证据种类实际上是证据在法律上的分类,是证据的法定形式。证据种类的划分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具备法定形式的证据资料不能纳入诉讼轨道。刑事诉讼法第48条第2款规定:证据有下列8种形式:(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基本特征:一般认
    2023-03-01
    333人看过
  • 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一、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庭前证据交换,又称庭前证据开示,也有的称之为庭前证据听证。是指开庭审理前由法院组织当事人就支持自己主张的证据出示给对方,并由对方发表认可或不认可等意见的活动。进行庭前证据交换的原因有二个,一是经过当事人的申请,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二是对于证据较多、案情复杂疑难的案件,法院依职权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审理前的准备,但没有将证据交换纳入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只是对证据交换的启动、程序的组织、开示的范围、开示的时间、次数以及对于其结果的效力等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在第5条开庭前应当做好下列准备工作:7、案情比较复杂、证据材料较多的案件,可以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是将证据交换作为个别案件庭前准备工作中
    2023-06-06
    279人看过
  • 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思考
    【论文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现代法治公共利益构建【论文摘要】行政权力的日益扩大,极易使社会会共利益遭受侵害。。如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从域外经验看,现代法治国家大多把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保障手段。但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立法尚处于完全空白的状态。这一法律制度的缺失,不利于构建社会和谐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当前理论讨论和司法实践的热点。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当在的立法上,对诉讼主体、受案范围、举证责任和激励机制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随着行政权的日益扩大,损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日益增多,为限制行政权的扩张,许多国家开始在行政诉讼领域引人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同样存在大量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受侵害的现象,却由于现行公益诉讼的缺失,无法通过保护利益方式中最有效的方式—诉讼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近年来,随着一些直接关系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案例
    2023-05-22
    185人看过
  • 行政诉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架构
    对于行政诉讼的救济功能和监督功能,在《行政诉讼法》已制定和实施16年后的今天,人们已达成了比较广泛的共识。但是对于行政诉讼是否有利于改进官民关系,消除老百姓与政府机关的矛盾和冲突,保障社会稳定,即行政诉讼是否具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有不少人,特别是少数政府机关及其领导人,对之却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社会上很多矛盾和冲突,例如征地、拆迁、罚款、收费导致的矛盾和冲突,本来完全可以利用他们的行政权力摆平、搞定。但是,有了行政诉讼制度之设,老百姓没完没了的告:起诉、一审、二审、再审,以致引起没完没了的矛盾和冲突。他们认为,官民不和谐,社会不稳定,主要是行政诉讼惹的祸。因此,他们尽量压制民告官,采取各种软硬兼施的手段和措施阻止行政相对人告;实在阻止不了,就向法院施加压力,让法院不受理,受理了就让驳回,驳不回就让协调其撤诉,协调不了就判其败诉。他们这样做也许是为了保一方稳定、和谐、发展,不要让老百姓告
    2023-06-06
    120人看过
  • 论我国仲裁证据制度的重构
    关键词:仲裁/诉讼/证据摘要:中国《仲裁法》没有建立独立的证据制度。由于对仲裁与诉讼的关系缺乏充分合理的理解,仲裁证据制度往往简单等同于诉讼证据制度,导致在认定事实时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因此,构建和完善仲裁证据制度,必须理清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使仲裁证据制度既能保持独立性,又能避免诉讼的不当干预,同时,在诉讼的协助和支持下,通过证据制度的运行,仲裁在公平、高效的纠纷解决功能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颁布,从法律上规范和统一了国内仲裁制度,确立了仲裁制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标志着中国仲裁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仲裁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自实施以来,在解决公民、法人和其他主体平等的组织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产权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与西方国家的仲裁制度相比,我国的仲裁制度还不成熟,与国际
    2023-05-07
    187人看过
  • 建立专职刑事法律援助律师制度
    根据国际上有关死刑的各种公约及规定,被控犯有死刑罪的被告享有国家资助的、由合格辩护律师进行的充足法律援助。即,如果没有合格称职的律师协助,不得进行死刑案件的诉讼程序。因此,笔者认为,在死刑案件中,国家有特别义务采取措施确保指派的律师合格称职。如果国家指派的律师不称职,或律师明显不称职,国家必须促使该律师履行其职责,或更换律师。基于以上理由,国家应当对各级司法行政部门中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专门进行刑事案件的培训,或者当法院将指定辩护的情形通知当地法律援助中心以后,应当由当地法律援助中心从注册律师中选择有刑事辩护经验的称职的律师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张永辉一、当事人拒绝辩护有几次机会?1、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的人拒绝辩护只能拒绝一次,拒绝指定的辩护律师的,需要正当理由,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的人必须有辩护律师。2、一般案件可以拒绝两次辩护,拒绝两次后,自行辩护。被告当庭拒绝辩护人辩护,要求另行委托辩护人或
    2023-06-19
    233人看过
  •  新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重大变革:2021年最新解读
    该段内容介绍了我国对证据概念的更新,包括定义证据为用于证明相关案件事实的资料,并明确了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的具体意义。此外,文章还划分了我国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并规定了刑事调查中的举证责任。最后强调要尊重人权,禁止强迫认罪的情况出现。我国对证据概念的更新,将其定义为用于证明相关案件事实的资料。并明确了实体性规则以及程序性规则的具体意义,将我国的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其次将刑事调查中的举证责任进行规定,明确了三种刑事案件中的责任分担类型。强调要尊重人权,禁止强迫认罪的情况出现。 我 国 刑 事 诉 讼 法 的 新 证 据 制 度 有 哪 些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新证据制度,自2018年12月1日起,《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开始施行。《规定》明确了在刑事诉讼中如何严格排除非法证据,以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公正实施。首先,在证据的收集过程中,人
    2023-08-31
    215人看过
  • 我国律师收费制度
    1997年3月,原国家计委、司法部联合发布《律师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律师收费行为。2000年4月,原国家计委、司法部下发文件,规定律师服务收费标准暂由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司法行政部门制定。多数省(区、市)按照这一要求,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了律师服务收费的临时标准。但是,随着我国律师业的快速发展,这个暂行办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006年,司法部与国家发改委共同下发了《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新出台的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律师收费的标准、方式、程序、监督机制和处罚措施等各个环节。办法明确,律师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和便民利民的原则。办法严格规范律师服务收费环节和收费程序,严格禁止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群体性案件以及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婚姻、继承等民事案件实行风险代理收费。因律师服务收费发生争议的,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委托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提请律师
    2023-06-13
    181人看过
换一批
#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诉讼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信息、材料和痕迹。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是用来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事实的依据。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刑事诉讼证据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 更多>

    #刑事诉讼证据
    相关咨询
    • 刑事诉讼法框架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26
      1.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 3.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互关系,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进行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等。 4.2012年3月,刑诉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尊
    •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制度对我国刑事制度的法律意义是什么?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27
      不起诉制度-法律意义有如下三点:1、符合现代刑法思想传统刑法注重刑罚的报应功能,刑罚强调报复和惩罚,突出刑法对犯罪实行特殊预防的作用,而单一地采取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有罪必罚,罪罚相当;现代刑法,特别是二战以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变化,观点更新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开始注重刑罚教育功能,强调教育,更加重视一般预防,在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时,采取刑罚个别化原则,探寻有无惩罚的必要,反映在刑诉制度上,就
    •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制度是怎样的?建设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制度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3
      反诉是现代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现代各国在民事诉讼立法中几乎亦不例外地规定了这一制度,但是由于普遍存在着立法简单化的倾向,再加上在实践中反诉的复杂性使这一制度在实体法律关系日趋复杂、讼事日增的当代不能有效地充分发挥其功能。那么在追求法治现代化的中国今天,中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制度(注:以下所称反诉均是指民事诉讼中的反诉)建设如何?是否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在理论和立法上又应如何进一步完善?本文试就
    • 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建立了吗
      河南在线咨询 2021-12-16
      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建立了。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全面推进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完善医务人员在基层工作的薪酬、职称等激励机制;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县域综合医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
    • 中国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框架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12
      所谓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是指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已大体形成,已远不是单项制度的"构件"的简单堆砌,而是有一座由新老制度构成的结构初具规模的"大厦"。老三项制度 1、"三同时"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排污收费制度新五项制度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2、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3、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4、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5、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新老八项制度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