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说,影响的只是你自己,参军主要是没有政治方面的错误就可以了,所以不太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参军,但是失信的名声是不太好的,作为父亲,是孩子心目中的骄傲和目标,所以自己也要努力尽早去摆脱失信名单,而且将来如果国家要加大对于失信人员的处罚的话,不排除有可可能对家人产生影响。
母亲是老赖对孩子考大学有影响吗
母亲是老赖对孩子考大学没有影响。接受教育是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予以不当限制。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父母的违法犯罪记录对子女受教育权的限制,并且高考制度的公平公正也不存在排除其机会的空间。总之,父母的案底对子女考大学无影响。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是指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法院认定的“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1、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2、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3、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4、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5、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6、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六)旅游、度假;(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九)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
父亲失信儿子上军校有影响吗
387人看过
-
儿子失信对父母有影响吗
462人看过
-
酒驾父亲曾被拘役儿子参军有影响吗?
414人看过
-
父亲有失信对儿子考公务员有影响吗
468人看过
-
父亲找情人,是否会影响到子女参军?
452人看过
-
父母犯罪是否会影响子女参加军队?
293人看过
-
儿子户口是公公, 对母亲有影响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21具体应以当地政策为准,下面以济南市为例说明,只要与母亲不属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就不会影响其办理低保。根据济南市民政局网站资料,如何办理城市低保1、申请城市低保要具备什么条件?答:(1)持有我市常住城市户口;(2)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3)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2、申请城市低保需要提交哪些材料?答:申请时须提供下列材料:(1)书面申请报告;(2)身份类证件
-
父亲过失犯罪儿子能参军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3-06-10父亲因过失犯罪被定罪免刑,儿子想去当兵很困难,不容易通过政审关的。 法律关于政审对家庭成员的要求: 1、本人或者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参加民族分裂、暴力恐怖、宗教极端等非法组织、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或者进行过活动的,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的其他亲属是上述非法组织骨干分子的; 2、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的其他亲属,有被刑事处罚、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
儿子有案底影响和爷爷参军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5-18爷爷有案底不影响参军。对当事人参军有影响的是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爷爷不算是法律上的直系亲属,所以,爷爷的案底对孙子的影响是不大的。在我国并不实行连带责任,只要直系亲属不是正在执行刑罚,影响都不大。
-
判缓刑对子女参军有影响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131、缓刑考验期 刑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2、缓刑的撤销 根据刑法第七十六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
-
儿子欠债对亲人有影响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09-12如果儿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欠债务由子女自己承担,不影响父母名下财产,父母还债是没有任何法律根据的。但如果父母自愿代替儿子偿还债务的,法律是允许的。《》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该借款合同仅对合同双方有约束力,由儿子还债,父母无还债义务。如果儿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是的对外欠债的,父母一般需要代替其偿还。《民法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