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是否适用著作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1 14:52:31 486 人看过

您好,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五条第规定:本法不适用于:(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二)时事新闻;(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因此,一般认为,如果国家和行业标准属于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的,不适用著作权法,不拥有版权。

但是,在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曾经就标准的版权问题,与国家版权局进行了函商。当时得出结论:强制性标准是具有法规性质的技术性规范,推荐性标准不属于法规性质的技术性规范,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这一结论值得商榷。

一、著作权

著作权,又称为版权,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著作权过去称为版权。版权最初的涵义是版和权,也就是复制权。此乃因过去印刷术的不普及,当时社会认为附随于著作物最重要之权利莫过于将之印刷出版之权,故有此称呼。

二、著作权注意事项

1.文档内有图文的作品,先按照文字作品登记一次保护文字内容,再按照美术或摄影(根据具体图片来看)作品登记一次保护图片内容

2.著作权人为多人(两人及以上)的,证明材料里需要上传两个人的合作协议,私人聊天记录不能作为材料佐证;

3.著作权人姓名与作品署名不一致的,在作品介绍中说明一下情况,或者增加一个声明来确认身份一致;

4.为公司创作或者与公司、机构等相关联的作品,存在权属不清的情况,要提交授权协议等证明材料;

5.录制好的音频文件按照音乐作品登记,曲谱按照音乐类型登记,歌词按照文字作品登记(不要求一定要拆分开登记,根据实际情况和版权保护的需求操作即可。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0日 11: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著作权相关文章
  • 商标著作权法可以结合适用吗
    可以,商标权法和著作权法的结合,可以适用在注册商标在申请商标权和著作权时进行处理,特别是权利人的著作权结果是商标时,是可以进行重叠享受上述两种法律的保护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商标权法和著作权法的结合,主要是权利人将自己的著作权成果申请为商标时,就可能出现著作权与商标权的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著作权和商标权的权益保护并不自相矛盾,其产权保护是相互交叉和重合的。著作权也被称为版权,是作者和其他人有权对相关著作产品享有财产权和人身权的总称。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对其商标所享有的独占的、排他的权利。著作权与商标权是两种不同的权利,分别受《著作权法》和《商标法》的保护。著作权与商标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商标法著作权法的区别主要有哪些?第一,保护的对象不同。著作权保护的是供人们欣赏、学习和阅读的作品,如小说等;商标权保护的是用于区别不同生产经营者和不同商品的商品和服务标记。第二,保护的条件和要求不
    2023-03-25
    468人看过
  • 造成著作权侵权赔偿标准,著作权侵权赔偿标准
    (一)被告侵权使原告利润减少的数额。这种方法在实践中也是很少操作的,因为诉讼中的当事人是相对的,但是原告的损失可能是由许多的侵权人共同造成的,很难证明原告损失份额里是由于相对被告的原因占多少份额,这种比例是很难确定的,所以这种计算方法实践中不是很常用。一、股东权利被侵害有哪些先进的救济方法股东权利受到侵害的救济方法是:1、直接诉讼,在这种诉讼中,原告为股东,被告可能是公司,也可能是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2、派生诉讼,在公司利益受到侵害时本应由公司来起诉,但由于各种利益关系或其他原因,公司不起诉,这时股东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股东可以自己提起诉讼,原告是股东。二、商标侵权如何计算实际损失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侵权案件确定赔偿数额时,首先会考虑权利人受到的实际损失。但在司法实践中,权利人很难对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进行举证,存在着举证难的现实情况。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便需进一步考虑侵权人因侵
    2023-04-12
    291人看过
  • 原创性标准在著作权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是什么
    作品的原创性不仅是确定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的标准,也是许多国家判断侵犯著作权的主要依据,[16]因为只有在确认作品的原创性之后,当事人才能主张权利,权利归属与司法侵权也相应地涉及其中。特别是在涉及抄袭、部分复制、模仿等著作权纠纷时,往往需要判断作品是否原创。对此,“更应该看原作是否以非原作的方式包含在被告作为侵权人的作品中”[17]。但是,要处理此案,就必须紧密结合以上几个方面对原创性进行界定。以剽窃和剽窃案件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首先,排除“独立完成”的可能性:(1)当发生剽窃和剽窃时,剽窃和剽窃作品已经存在(2)剽窃者和剽窃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得原作其次,排除作品“创造性”的可能性:主要看被控作品和原作在形式上是否相似,被告可以证明其作品是如何通过原创性创作的,在著作权实践中,原创性标准可以说是很有用的。除了剽窃和剽窃侵权,比如演绎作品和复制品的区分,合理使用、引用和侵犯著作
    2023-05-07
    63人看过
  • 著作权适用于地图吗
    1地图作品可以申请著作权但是需要注意地图作品应在整体构图、客观地理要素的选择和表现形式上体现独创性。2公知地理信息的简单组合,不具有独创性,不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地图作品。3收集、提供地图现实资料以及核对资料有无遗漏或者错误的行为属于辅助绘制地图的工作,不能视为创作行为。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工作,均不视为创作。
    2023-06-13
    96人看过
  • 著作权付酬标准如何规定呢
    《著作权法》第二十八条使用作品的付酬标准可以由当事人约定,也可以按照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付酬标准支付报酬。当事人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付酬标准支付报酬。第二十九条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依照本法有关规定使用他人作品的,不得侵犯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第三十条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并支付报酬。《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第三十四条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
    2023-02-23
    439人看过
  • 正确适用著作权法解决网络著作权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就《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作了修改并重新公布,记者今天就此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负责人。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有关情况。负责人:《解释》是在著作权法修改前、法律没有对网络著作权问题作出任何规定的情况下出台的。《解释》对涉及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的管辖、作品数字化形式与著作权的关系、著作权人享有的在网络传播作品的权利、网络传播作品行为的性质、网络环境下的法定许可使用作品、侵权行为的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权利管理信息保护、侵权损害赔偿的责任范围等问题的法律适用等都作了规定。这些规定科学合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基础,基本解决了网络著作权保护的难题,具有前瞻性,不少内容为著作权法修改时所采纳。实践证明,《解释》的出台,是人民法院在信息时代为著作权提供司法保护的一个亮点,受到公众和法学界的
    2023-06-08
    208人看过
  • 国外著作权是否通用
    国外著作权一般是不通用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自动享有著作权。而其他外国人、无国籍人一般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著作权。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管理办法1996年12月31日(96)国权联35号一、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外著作权的保护,加强对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管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二、申请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国外著作权人及有关权利人的组织,必须是国家版权局已经指定的认证机构(以下称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三、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申请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应当经国家版权局批准后,依据国务院《关于管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暂行规定》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外国
    2023-07-24
    485人看过
  • 软件著作权是否有用
    软件著作权
    对于软件开发者来说,办理软件著作权登记虽然不是国家强制的政策,但是软件办理了登记,它的百利而无一害的。1、《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是在软件著作权发生争议时证明软件权利的最有力的证据。这不仅是在进行诉讼或在发生一般纠纷时,都能起到很好的证明作用。但如果没有进行登记,著作权人的权利就很难获得全面的保护。2、《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是软件著作权人进行投资和交易的重要资本和财富。现在的经济都是知识经济,有知识才有价值。而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就是知识的最后凭证。3、《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有时还是企业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非常重要的砝码,有了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就能证明企业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而这也是高新认定非常重要的部分。4、《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是企业申请软件企业必不可少的证明材料。5、从以上3、4点可以看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也是企业获得国家税收减免、人才优惠等国家政策的条件。
    2023-06-13
    430人看过
  • 侵犯肖像权适用著作权吗
    [案情]1999年12月19日,江苏省南通市唐闸工人文化宫举办了一场“平民歌唱家胡某德个人独唱音乐会”。高级摄影师黄某斌受文化宫主任之托,在现场进行了摄影,但对摄影作品的著作权未作出明确约定。31日,《南通日报》对胡某德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同时配发了黄某斌投稿的一组反映胡艺术生涯的照片,主题照是黄某斌所拍摄胡在音乐会上引吭高歌的形象。2000年1月上旬,南通百乐渔都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乐渔都)决定在其开业两周年之际举办胡某德个人演唱会,为宣传需要,要求胡某德提供一些资料。胡遂从南通日报社送给其作留念之用的一组照片中,挑选了几张交给百乐渔都,其中一张就是前述的“主题照”。胡某德未告知照片的作者是谁,百乐渔都也未询问。此后,百乐渔都将此照片除用于店堂门口的广告宣传外,还委托某晚报社广告部制作了报刊广告,发布于1月13日该晚报头版报眼位置。整个演唱会历时6天。照片之原件在演唱会结束后由胡某
    2023-04-27
    245人看过
  • 著作权转让适用个税吗
    著作权转让适用个税,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一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公开拍卖(竞价)取得的所得,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一、个税的税率包括几种?1、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2、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
    2023-04-02
    408人看过
  • 根据规定商标权是著作权吗
    一、从律法角度来说,商标权是著作权吗?商标权的获得需要经过登记注册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商标权是企业或个人为商业目的而智力劳动创造的专有性成果。根据《商标法》规定,商标权有效期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期满前12个月内申请续展,在此期间内未能申请的,可再给予6个月的宽展期。续展可无限重复进行,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自该商标上一届有效期满次日起计算。期满未办理续展手续的,注销其注册商标。商标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经济价值,可以用于抵债,即依法转让。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可以转让,转让注册商标时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转让协议,并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在转让商标权时,应当按照《企业商标管理若干规定》的要求,委托商标评估机构进行商标评估,依照该评估价值处理债务抵偿事宜,而且,要及时向商标
    2023-03-16
    144人看过
  • 著作权中的适当引用的规定目的是什么
    为了豁免复制、信息网络传播等使用行为可能导致的侵权责任。《著作权法》规定的“适当引用”正是为了豁免这种复制、信息网络传播等使用行为可能导致的侵权责任。规定的第二种“合理使用”的情形为适当引用,根据《著作权法》第22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适当引用指的是: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适当引用的情形包括在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信息网络,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络。一方面在于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在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从而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创作评论文章和学术著作时,不可避免地要引用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论、说明问题、证明观点。如在微信公众号中写一篇影视评论文章,就
    2023-04-01
    210人看过
  • 著作权是否可以取代商标权
    著作权不可以取代商标权,著作权与商标权尽管均属于知识产权,但二者有许多区别。著作权和商标权的区别:1、著作权的主体既可以是公民个人,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既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是其继承人或其权利义务的承受人,有时还可以是国家。商标权的主体主要是法人,公民个人如在我国申请注册商标,则必须是个体工商业者。国家不能成为商标权的主体。2、著作权在我国同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都是在作者的作品创作完成之后,即依法自动产生,而不需要经过任何主管机关的审查批准。而商标权在我国实行的是注册在先原则,只有经过最先申请注册并获主管机关的审查核准后,才能取得商标专用权。3、著作权的对象是作者所创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是有形资产。而商标权的对象是以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的注册商标,属无形资产。对商标权的保护范围以核准注册的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4、著作权依自动保护原则自动产生,不需办理任何法律手续,即可受到
    2023-02-26
    120人看过
  • 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范围
    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原则上属于作者,委托的作品的归属权为由合同进行约定,若是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则著作权属于受托人。公民死亡的,著作权属于其继承人。一、幼儿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享有著作权幼儿虽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享有著作权并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作出了具体规定:1、著作权属于作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2、《著作权法》所称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1)文字作品;(2)口述作品;(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7)工
    2023-06-26
    307人看过
换一批
#著作权法
北京
律师推荐
    #著作权法 知识导航
    展开
    #著作权
    词条

    著作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在我国,著作权即指版权。广义的著作权还包括邻接权,我国《著作权法》称之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更多>

    #著作权
    相关咨询
    • 请问著作权是否适用于书?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15
      当然有著作权啊,论文吧。著作权的对象是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作品特征 一、作品是思想、情感的表现形式,不是思想、情感本身 二、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 三、该表现形式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范畴受保护对象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四)美术、建筑作品; (五)摄影作品; (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
    • 律师;著作权是否适用于实践中?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3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有三种类型的作品不受法律保护。 第一种是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第二种是不适用于《著作权法》的作品。它们包括下列作品: (1)法律、法规,国家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极其官方正式译文; (2)时事新闻; (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第三种是超过了《著作权法》规定的保护期限的作品
    • 我国法律规定著作权不适用于什么范围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法不适用于以下范围: ①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②时事新闻; ③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 著作权法不适用范围如何确定的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03
      著作权法不适用于下列作品: 1、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2、有悖社会公德和妨害公共秩序的作品。 3、进入公人领域的作品。 4、不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 主要有,国家的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 选秀节目歌曲著作权的适用范围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16
      选秀节目歌曲著作权的定义如下:一般来说,相关歌曲的著作权由其制作者享有,并且只有著作权人有权表演、修改、播放或者许可他人表演、修改、播放其创作的歌曲、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