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持刀未伤人的量刑,具体如下:
1、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犯罪分子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持刀未伤人的,有伤人故意的,可以处理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犯,有杀人故意的,可以处理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
3、无伤人意图只携带刀具,可以处理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控制刀具、危险品危及公共安全的罪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持刀伤人罪量刑标准
1、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以特别残忍手段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造成六级严重残疾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除外;
(4)故意伤害致一人死亡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除外。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伤亡后果、伤残等级、手段的残忍程度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雇佣他人实施伤害行为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条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打架持刀未伤人如何处罚
220人看过
-
持刀杀人罪量刑标准持刀伤人有哪些行为?
66人看过
-
山东一男子持刀伤人,持刀伤人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103人看过
-
持刀伤人造成重伤的量刑标准:
441人看过
-
持刀伤人罪量刑标准包括哪些
404人看过
-
持刀打架未遂会判刑吗
137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如何定罪?持刀未伤人,持刀未伤人的量刑标准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15持刀未伤人的,如果是有伤人的故意行为可以定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犯处理,如果是有杀人的故意则可以按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处理。 法律依据为:《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
-
持刀故意伤人罪量刑标准是什么持刀故意伤人罪量刑会加重刑罚的标准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14我国刑法中有故意伤人这一罪名,是指行为人蓄意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故意伤害罪的量刑一般依据受害者人身损害的情况与行为人伤害的手段而定,如果是持械伤人量刑会加重。一、什么是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故意伤害罪虽然有3个幅度的法定刑,但不可能将同种数罪作为法定刑升格的情节,如果按一罪论处,难以实现罪刑相适应。二、持刀故意伤人怎么判刑1、构
-
持刀伤人罪量刑标准处理以持刀伤害罪量刑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01持刀伤人致人重伤者,应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者,应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持刀绑架罪罪行量刑标准宁夏在线咨询 2021-12-311、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在实施绑架的过程中,犯罪分子除了非法劫持人质外,还剥夺了人身自由权,有时还会造成受害人的严重伤害和死亡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处罚几种犯罪,行为人绑架造成严重伤害,死亡结果有时不是犯罪分子追求的结果,而是绑架行为的联合行为,这种严重的法律后果不是行为人的主观两种独立意图,也不是两种独立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想象竞争合作伙伴,即行为人故意实施行为"绑架殴打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2
-
持刀伤人罪轻伤量刑标准?持刀伤人应该怎么判刑?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0打架致使受害人受伤,经鉴定达到轻伤以上的,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量刑。2013年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引入了刑事和解制度。如果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就赔偿问题达到协议,取得受害者谅解的,司法机关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