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造离职证明一般不会判刑,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关系,但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离职证明是指员工离开原企业时,由原企业所开具的关于该员工的受雇职位等信息的证明。
根据法律规定伪造虚假合同会坐牢吗
根据法律规定伪造虚假合同有可能会坐牢。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法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三)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四)伪造、变造船舶户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船舶户牌,或者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的。
-
兼职广告群发者将面临法律制裁
238人看过
-
造成命案的无证驾驶者将面临何种法律制裁
61人看过
-
父亲信息造假的出生证明将面临何种法律责任?
202人看过
-
被骗多少钱将面临法律制裁?
260人看过
-
证据显示:小三是否将面临法律制裁?
218人看过
-
邪教成员将面临何种法律制裁?
105人看过
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必须出具的一份书面材料。 离职证明的作用是用人单位防止就业人员同时兼任两分以上工作,减少公司机密泄露的几率或其他特殊需要;新单位担心你和原单位还有未了结的涉及... 更多>
-
盗窃自行车将面临何种法律制裁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13在针对“盗窃自行车”问题方面,行政拘留或刑事拘留的处罚取决于自行车的实际价值以及非法行为当事人所涉及到的犯罪情节的程度。如果自行车的实际经济价值未能达到当地法院对于盗窃罪的最低立案标准(通常设定在人民币五百元至两千元或以上),那么相关执法机构将实施行政拘留和罚款等法定治安处罚。具体惩罚规定如下: 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期,并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金罚款;若情节稍显严重,其处罚标准将上升至十日以上十
-
重新结婚将会面临哪些法律制裁?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1-241. 如果一个人明知自己已有配偶而重婚,或者明知他人已有配偶而与其结婚,那么他就构成了重婚罪。对于这种情况,刑罚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 如果一个人明知对方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其同居或结婚,那么他就构成了破坏军婚罪。对于这种情况,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8条和第259条,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利用
-
驾驶员在造成行人死亡后,将面临何种法律制裁?贵州在线咨询 2024-11-23在驾驶车辆时发生交通事故,若导致致人重伤、不幸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严重后果,驾驶员可能会面临的法律责任和相应的刑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如果这类交通事故导致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司乘人员遭受重伤甚至直接丧命,或者引发了极大的公共利益及私人权益的损失,驾驶员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其次,如果机动车驾驶员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逃跑,或者在被要求履行义务且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时候故意逃避,
-
单位雇佣童工将面临何种法律制裁?广西在线咨询 2024-11-19使用童工的行为将受到劳动行政部门的严厉劝诫,并需要进行必要的整改。此外,用人单位还需依法缴纳相应的罚款作为处罚。如果情节严重触犯法律法规,该单位的营运可能会被市场监管部门勒令停止,甚至面临撤销营业执照的严厉惩罚。值得强调的是,任何用人单位都不得雇佣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等单位在招聘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时,也需按照国家相关法规予以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
-
非法集资公司的高管将面临法律制裁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24如果单位非法集资,而该公司高管并未参与,则不会构成非法集资罪,不会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在单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行为时,公司高管对非法集资起着领导、重点参与等作用,那这些公司高管就会涉及犯罪,应承担相应地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