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资料图片
花8600元购买的苹果手机竟是走私的水货产品,包先生于是将销售商告上法庭。记者昨天获悉,市二中院终审判决销售商双倍返还手机价款,包先生则退回手机。
包先生起诉称,2008年5月,他在北京一家数码公司购买了一台8Giphone苹果手机,并开具了发票。去年3月15日,他意外得知,苹果手机没有经过国家3C强制认证,从未在中国大陆合法销售,自己所购手机应该为水货。随后,他找到数码公司要求解决,但遭到拒绝。
包先生认为,数码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要求法院判令该公司退还货款并加倍赔偿损失。
开庭时,数码公司辩称,包先生所拿手机的进网许可标志是他后贴的,他提供的手机发票联和销售凭证上均没有写明手机型号,包先生所称的水货手机不是他们公司销售的。
一审法院判决数码公司败诉后,该公司提起上诉,除了坚持以前的答辩理由,还认为水货手机并不等同于不合格产品,并称,包先生应当知道其购买的手机属于水货,因为非水货手机都有三包凭证、保修单和中文说明书,这是常识,而包先生当时购买的手机没有中文说明书。
市二中院审理后认为,数码公司有法律义务在其出具的发票联上标明商品具体型号,其没有履行相应义务,却以发票联上没有商品型号为由认为包先生所购手机非其销售,理由不能成立。数码公司向包先生销售的苹果手机,经苹果公司在北京的维修中心确认,从未在中国大陆销售过,不是中国大陆合法销售的产品。为此,数码公司在销售涉案产品过程中,存在违法和欺诈行为。包先生因误买水货手机而要求商家退款并加倍赔偿的请求,法院予以支持。
-
8600元买来水货iphone销售商加倍赔偿消费者
208人看过
-
购买假冒冰箱消费者获双倍赔偿
319人看过
-
消费者为何难获双倍赔偿
205人看过
-
水晶项链竟是玻璃造消费者获双倍赔偿
68人看过
-
135万保时捷原是二手货消费者双倍获赔
198人看过
-
包装不符合要求消费者获赔十倍货款
189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消费者什么情况可以获赔双倍价款,什么情况获10倍赔偿?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根据上述规
-
家具经营者伪造产地误导消费者购买的,消费者可以获得双倍赔偿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15家具经营者伪造产地误导消费者购买的,应该双倍返还消费者的购物款,同时要接受行政处罚。根据法律规定,家具经营者伪造产地、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的行为已经构成欺诈,消费者有权主张家具经营者双倍赔偿。同时伪造产地的行为,也会因违法而面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直至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
消费者权益买卖双方发货时间,消费者权益买卖发货时间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20对于消费者权益法时间损害法律的有关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的人身损害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的损害,也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等人格权的损害。例如,消费者因购买、使用经营者提供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商品或者服务导致死亡、伤残;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遭到漫骂、污辱;消费者的身体被搜查;消费者的个人秘密、个人信息被非法公开或者提供给他人,消费者的民族习惯没有得到尊重;
-
买房不交货过户怎么写双倍返还协议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31逾期未交付房屋2014年6月7日,薛某与林某在无锡某房地产中介公司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约定薛某将自己的房屋以100万余元的价格卖给林某。合同签订当日林某交付定金5万元,约定首付款过户当日支付,50万元由中介公司代办10年商业贷款,待房屋过户手续办理完毕且房屋所有权证下发后5个工作日内交付给薛某。另外,合同还约定了逾期交房、逾期办理过户手续等的违约责任。次月30日,林某以特快专递方式向薛某发函,要求
-
消费者知假买假真的能得到双倍赔偿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1-10-14知假买假者是可以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获得双倍赔偿的,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知假买假属于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