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建网站不停地转发不良帖文,等待相关的企业或者个人主动找其删帖,以获得巨额利润7日,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就一起依靠网络谣言贴敲诈企业的案子提起公诉,该案系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颁布后,该市提起公诉的首例该类型案件,引起广大民众关注。
2013年5月以来,被告人王某(男,25岁,大专文化,无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QQ从网名为诚信网络传媒、屏蔽等数10人处承揽删除某知名网站帖文业务,后与被告人周某(男,19岁,初中文化,杭州某电子商务公司技术总监)商定以每条400-800元不等的价格删除相关帖文。
被告人周某在明知被告人谭某(男,22岁,重庆某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掌握的该知名网站论坛板块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系非法获得的情况下,与谭文杰共同利用上述权限,进行违法删帖牟利。
截至案发,王某共计支付周某删帖费用人民币284810元,周某将其中的54000余元作为删帖报酬支付给谭某。
检察院经审查认为,被告人周某、谭某、王某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扰乱市场秩序,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三被告人非法经营数额高达28万余元,情节特别严重,应当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犯罪分子自己建网站,不停地转发不良帖文,等待相关的企业或者个人主动找其删帖,以获得巨额利润。这样的情况曾经在网络上屡见不鲜,让不少企业深受其苦,但在过去,网上删帖因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往往难以查处,网上删帖专业户泛滥。负责受理此案的检察院检察长告诉记者,自今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颁布以来,意味着这类违法行为将受到明确的法律制裁,此案系该市检察院办理的首例该类型犯罪案件,对以后该类案件查处有先导意义。
-
网络谣言传播多少立案
427人看过
-
谣言行为案件立案标准网络
52人看过
-
网络谣言的范围
84人看过
-
一网民传播网络谣言被拘留
61人看过
-
散布网络谣言被行政处罚
402人看过
-
网络谣言如何界定立案标准?
216人看过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网络谣言主要涉及内容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 更多>
-
网络谣言犯罪会被判多久?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15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造谣罪的规定,而是根据造谣行为的具体情况,分为诽谤罪、诬告陷害罪等判刑。 1、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如何起诉一些带有谣言的网络谣言或诽谤?台湾在线咨询 2022-09-14应当去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
网络谣言被查后如何定罪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9一、传播网络谣言如何定罪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
网络谣言造谣到什么程度能起诉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31、造谣不管到什么程度满足下列条件就是可以起诉的: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被告明确;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造谣一般涉嫌侮辱、诽谤罪,属于亲告罪。 2、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
-
按照刑法编造网络谣言的判几年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13把网络传播谣言纳入刑法,显示了我国依法规范网络行为的坚定决心,表明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谣言是网络世界里的一个顽疾,尽管之前我国颁布了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但网络谣言仍是“野蛮生长”,甚至成为社会的公害。这次把网络谣言入刑,是快刀斩乱麻的举措。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了网络谣言涉及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四种情形,明确界定了网络谣言入刑的范围,旨在防止出现“打击面扩大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