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网络谣言公诉案被判5年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09:44:07 214 人看过

自己建网站不停地转发不良帖文,等待相关的企业或者个人主动找其删帖,以获得巨额利润7日,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就一起依靠网络谣言贴敲诈企业的案子提起公诉,该案系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颁布后,该市提起公诉的首例该类型案件,引起广大民众关注。

2013年5月以来,被告人王某(男,25岁,大专文化,无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QQ从网名为诚信网络传媒、屏蔽等数10人处承揽删除某知名网站帖文业务,后与被告人周某(男,19岁,初中文化,杭州某电子商务公司技术总监)商定以每条400-800元不等的价格删除相关帖文。

被告人周某在明知被告人谭某(男,22岁,重庆某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掌握的该知名网站论坛板块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系非法获得的情况下,与谭文杰共同利用上述权限,进行违法删帖牟利。

截至案发,王某共计支付周某删帖费用人民币284810元,周某将其中的54000余元作为删帖报酬支付给谭某。

检察院经审查认为,被告人周某、谭某、王某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扰乱市场秩序,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三被告人非法经营数额高达28万余元,情节特别严重,应当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犯罪分子自己建网站,不停地转发不良帖文,等待相关的企业或者个人主动找其删帖,以获得巨额利润。这样的情况曾经在网络上屡见不鲜,让不少企业深受其苦,但在过去,网上删帖因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往往难以查处,网上删帖专业户泛滥。负责受理此案的检察院检察长告诉记者,自今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颁布以来,意味着这类违法行为将受到明确的法律制裁,此案系该市检察院办理的首例该类型犯罪案件,对以后该类案件查处有先导意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4日 07: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网络谣言相关文章
  • 陕西首例网络诽谤案当事人被判刑1年
    合同纠纷引发激烈行为《华商报》报道,此案件是由最初的一起合同纠纷演变而来。2007年10月30日,**万邦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西安鑫龙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签订合同,内容为**万邦时代广场主力商场二、三楼的内部装修。合同约定工期90天,至2008年1月26日竣工,暂定合同总价款1190万元。2008年5月16日,因工程款和未按合同约定竣工事项,两家公司在****公司开会时发生纠纷,并演变为肢体冲突,**公司一名副总经理在冲突中受伤。法院认为,5月17日上午,在**公司总经理韩*昌的授意下,该公司在万邦工地干活的20余人打出横幅,围堵**公司,造成汉台区交通主干道天汉大道与太白路十字堵塞达3个小时。5月19日上午,韩*昌与**公司协商未果,再次指使30余人围堵汉中市政府大门近1个小时。由于当时正值抗震期间,围堵行为“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办公秩序和对抗震救灾
    2023-04-29
    280人看过
  • 网络谣言举报标准
    网络造谣即利用网络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其立案标准分为四种情形: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或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诽谤信息的传播导致被害人或被害人的近亲属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两年内曾因为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以及以暴力或其他方法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其他严重情形。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可知“情节严重”,才能达到网络诽谤罪的入罪标准,即以上四种情形之一。且网络诽谤罪除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外,属于不告不理案件。网络造谣罪最高判刑是多久网络造谣罪最高判刑是七年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
    2023-07-01
    432人看过
  •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法律综合知识
    1、要核实信息来源。在看到某篇特别耸人听闻的信息时,不要着急相信,先注意一下消息来源是否权威可靠,发消息人能否为所发的消息负责,如果来源仅仅是来自个人的博文或QQ群里的传播,而非主流媒体,其作为谣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2、要多做冷静分析。针对某个事件仔细推敲其的可行性和可信度,用理智去看待问题。3、要增强责任感。网络谣言固然可怕,但每一名网民都是网络构成的主体,都应该有责任意识。为自己在网上所说的每一句话,传播的每一条消息负责,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关系到整个互联网大环境的纯净,网络谣言也会随之减少。4、要有一定的科学、法律、社会常识,提高“免疫力”。比如,传言说吃“转基因”食物会被“转基因”。运用高中生物学知识可知,我们食入的食物,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之后在体内重组成构成人体的肌肉等物质,所以不能吸收“转基因”。5、对网上疯狂煽情、口水四溅,感叹号密集的,有“是某某人
    2022-02-19
    167人看过
  • 网络谣言如何界定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网络造谣立案标准为: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法律规定网络造谣违法吗法律规定网络造谣显然是违法的,虽然法律上并没有造谣罪的说法,但规定了诽谤罪,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就构成了诽谤罪,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2023-07-12
    216人看过
  • 陕西首例网络诽谤案宣判被告人一审判一年
    备受关注的汉中网络诽谤案昨日上午在汉中市汉台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韩兴昌因犯诽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韩兴昌当庭表示将上诉。合同纠纷引发激烈行为此案件是由最初的一起合同纠纷演变而来。2007年10月30日,汉中万邦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邦公司)与西安鑫龙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龙公司)签订合同,内容为汉中万邦时代广场主力商场二、三楼的内部装修。合同约定工期90天,至2008年1月26日竣工,暂定合同总价款1190万元。2008年5月16日,因工程款和未按合同约定竣工事项,两家公司在汉中万邦公司开会时发生纠纷,并演变为肢体冲突,鑫龙公司一名副总经理在冲突中受伤。法院认为,5月17日上午,在鑫龙公司总经理韩兴昌的授意下,该公司在万邦工地干活的20余人打出横幅,围堵万邦公司,造成汉台区交通主干道天汉大道与太白路十字堵塞达3个小时。5月19日上午,韩兴昌与万邦公司协商未果,
    2023-04-24
    446人看过
  • 处理网络谣言的手段
    以暴力或者其他手段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所称犯罪,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犯罪外,只有在告知的情况下才能处理。受害人难以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公安机关协助。因此,每个人的言行都要谨慎,不应随随便便地轻蔑诽谤他人,有时会造成违反法律规定的后果,他们必须对自己所说和所做的一切负责,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合法公民。网络造谣罪立案标准是什么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通过网络进行造谣的,造成严重影响的,就会构成诽谤罪,而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信息被转发500次以上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
    2023-06-30
    463人看过
  •  网络谣言的处理策略
    在网络平台上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名誉权时,当事人可以先与对方进行协商,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等。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另外,当事人还可以报警,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需要承担行政责任,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诽谤罪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在网络平台上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名誉权时,当事人可以先与对方进行协商,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等。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另外,当事人还可以报警,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需要承担行政责任,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诽谤罪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侵犯他人名誉权如何维权?侵犯他人名誉权是一种常见的侵权行为,如果受到这
    2023-08-28
    280人看过
  •  消除网络谣言的方法
    诽谤罪是指非网络造谣在刑法上构成的罪名,如果因诽谤、诋毁行为构成犯罪,受害方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金额通常会根据侵权行为以及造成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侮辱诽谤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刑期为有期徒刑三年以下。非网络造谣在刑法上被称为诽谤罪。如果因诽谤、诋毁行为构成犯罪,受害方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金额通常会根据侵权行为以及造成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侮辱诽谤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刑期为有期徒刑三年以下。 诽 谤 罪 可 以 精 神 损 害 赔 偿 吗 ?诽谤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吗?诽谤是一种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如果因名誉诽谤造成受害人损害,导致受害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
    2023-09-29
    207人看过
  • 网络食品谣言为何屡禁不止?该如何治理网络食品谣言?
    一、网络食品谣言为何屡禁不止?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食品安全人人关注,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事件的模糊性主要指的是信息不对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会加剧信息传播的不顺畅,进而滋生谣言和消费者的不信任感。而当前消费者对食品行业整体的不信任感则加剧了这种信息真空。二、该如何治理网络食品谣言?1、加强主流文化建设。网络谣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质是腐朽的、低级的、破坏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众的、良性的文化。有学者认为,谣言与语言同时诞生。加强主流文化建设,要倡导政府诚信行政,诚信开展公共服务;要求政府官员说实话,说真话。用正气压倒邪气,用实实在在的言行粉碎一个个的谣言。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时发布政府及公共事务、突发事件信息,用正确的信息抵制谣言。当前,各地各部门在加强网站建设上动作很大,但是在维护网站上跟进不平衡。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网络管理为平台,整合政府职能
    2023-06-06
    484人看过
  • 谁该为网络谣言和盗版谣言的传播负责?
    制造网络谣言,1.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2.构成犯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传播网络谣言属于犯罪吗利用网络谣言诽谤他人,只要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要予以治安处罚。没有次数的限制规定。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
    2023-07-04
    239人看过
  • 受到网络吹捧的谣言怎么判刑
    网络上散布谣言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故意传播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处罚规定?若行为人的行为构成《刑法》中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既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二、传播疫情涉嫌什么罪传播疫情会涉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行为人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根据《刑法
    2023-03-22
    66人看过
  • 平凉网络起谣言公安快速查处
    近期,平凉本地互联网空间大量出现平凉出现人贩子、崆峒区再次发生杀人盗取器官等谣言,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对此,平凉市公安局崆峒公安分局迅速组织警力开展了落地查处工作,迅速消除了社会影响。据悉,崆峒公安民警通过网络巡查核实,8月12日王某、8月16日李某分别在其个人腾讯微博发布了平凉最近又出现人贩子了、最近有一伙杀人恶魔在甘肃平凉杀人不管男女老少的心脏挖出使人死亡等贴文;8月26日,网民望着背影的走的人在《百度贴吧—甘肃吧》发布标题为杀人盗器官案的帖文称:杀人盗器官在农村时有发生,尤其是小孩和中年人的器官,这两天在我们家乡就正在发生,犯罪者还没抓获正在到处作案。经民警深入核查,帖子内容无一真实,纯属谣言。崆峒民警通过网民身份信息核对,分别确认了上述网络谣言为崆峒区王某、李某某、曹某所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崆峒公安分局分别对违法行为人王某、李某某、曹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
    2023-06-06
    66人看过
  • 十大谣言刷爆朋友圈,传播网络谣言将入刑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第四条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第五条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第二百
    2023-12-22
    478人看过
  • 广东首例网络赌球案5名犯罪嫌疑人被批捕
    广州市天河区检察院3日通报,该院近日依法提前介入办结广东首例网络赌球案,5名犯罪嫌疑人利用赌博网站接受足球、篮球等体育竞技的赌博投注,检方以涉嫌开设赌场罪依法批准逮捕。经广州市天河区检察院审查,自2009年10月开始,犯罪嫌疑人周某等5人涉嫌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先后纠集并按层级管理的形式,利用某赌博网站接受足球、篮球等体育竞技的赌博投注,并按每万元投注额抽取10元至30元不等的回水费,或者充当庄家赌博进行赢利,至案发时各犯罪嫌疑人已非法牟利1万元至10万元不等,涉案投注金额极其巨大。2010年3月25日,周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据广州市天河区检察院介绍,网络赌球是新型赌博犯罪,具有隐蔽性强、涉案人员多、作案手段先进、证据无形多变易灭失等特点,如何固定案件证据,以及确定各犯罪嫌疑人在案件中的犯罪行为和作用,成为办理本案的难点。天河区检察院负责人表示,该案是公安部督办案件,并且是广东第一例网
    2023-06-11
    170人看过
换一批
#网络侵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网络谣言主要涉及内容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 更多>

    #网络谣言
    相关咨询
    • 网络谣言犯罪会被判多久?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15
      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造谣罪的规定,而是根据造谣行为的具体情况,分为诽谤罪、诬告陷害罪等判刑。 1、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如何报案处理网络谣言?
      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27
      针对网络诈骗类刑事案件的侦查管辖权属于公安机关。当人们遭受网络诈骗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于网络诈骗具有不稳定性、犯罪分子身份、位置不确定、极强的隐秘性和伪装性,很多人在遭受网络诈骗后感到困惑和无助,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因此,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在遭受网络诈骗后,应尽快将有关信息保留下来。网络诈骗是通过互联网实施的一种违法犯罪活动,网络信息具有极强的可篡改性和被毁灭后的不可恢复性。如果被删
    • 如何起诉一些带有谣言的网络谣言或诽谤?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9-14
      应当去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 网络谣言造谣到什么程度能起诉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3
      1、造谣不管到什么程度满足下列条件就是可以起诉的: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被告明确;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造谣一般涉嫌侮辱、诽谤罪,属于亲告罪。 2、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
    • 网络谣言被查后如何定罪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9
      一、传播网络谣言如何定罪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