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均属于刑法意义上的信用卡。2004年12月29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解释》。该解释规定:“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可见,立法机关通过立法解释进一步扩大了并统一了刑法意义上”信用卡“的范围认定。
一、窃取他人开卡邮件并激活信用卡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
被告人虽然采用秘密手段窃取他人信用卡,但该卡并未激活,尚不具备信用卡具有的消费、提取现金等支付功能,实际上等同于作废、无效的卡片。被告人真正取得财物是通过激活信用卡并冒用的行为,故应当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一)私自取得未激活信用卡属于窃取行为。
(二)窃取他人信用卡后激活并使用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1、私自激活他人信用卡并使用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行为。2、未被激活的信用卡不属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调整的范围。发卡行邮寄给申领人的信封中的卡片因未激活,还不具备信用卡的基本功能,属于广义上的无效卡范畴,故盗窃未激活的信用卡超出了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信用卡“外延。3、盗窃记名的票据、金融凭证、信用卡,行为人不论是否采取其他欺骗行为,在兑现时,须冒充权利人行使权利从而取得载体物财产价值,且”冒用“情形是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客观方面均要求的行为。行为人如果冒充权利人兑现财产价值,则以上述金融诈骗罪定罪量刑。4、信用卡作为一种记名的、使用时必须附随一定印鉴、身份证件、密码的金融凭证,行为人盗窃未激活的信用卡后,并不能无条件地获取财物。兑现财物需实施冒名激活、冒名使用的欺诈行为,故以信用卡诈骗罪处理更为合适。
二、透支信用卡用于经营活动导致无法归还的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一)行为人将透支款项用于合法经营,因客观原因导致无法归还透支款项的不能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主观上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第二,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超额或者超限透支“且”经两次以上催收不还“的行为。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理解仍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综合考察行为人申领行为、透支行为、还款行为等各种因素,重点考察以下三方面的因素:第一,行为人申领信用卡时有无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第二,行为人透支款项的用途。第三,透支款项时行为人的还款态度及是否逃避催收。
(二)恶意透支被停卡后至催收后未满3个月期间所偿还款项应视为偿还本金且应从犯罪数额中予以扣除。在涉案信用卡被停卡之后,行为人若部分清偿欠款的,虽然银行按照信用卡合约规则视为优先偿还利息、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行收取的费用,但此时银行与持卡人之间的正常民事合约关系已经终结,在”经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未归还“这一犯罪成立要件达成之前,行为人处于一种从正常民事合约关系到成立犯罪的过渡状态,其在此期间的还款在刑事诉讼中应视为优先偿还本金,而不是优先偿还发卡行所收取的费用,并应将该期间的还款数额从犯罪数额中予以扣除。在”经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未归还“这一要件成立后,行为人所偿还的款项亦视为优先偿还本金,但该部分还款计入犯罪数额,只是在量刑时予以酌情从轻处罚。
-
如何认定恶意透支信用卡而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中的诈骗数额?
94人看过
-
信用卡诈骗罪中“信用卡”含义的确定
406人看过
-
认定信用卡诈骗罪怎么进行,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的区别
454人看过
-
信用卡诈骗中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是如何规定的?
392人看过
-
信用卡诈骗行为的法律适用范围
304人看过
-
信用卡诈骗如何定罪 信用卡诈骗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132人看过
-
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定罪范围湖南在线咨询 2023-11-27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利用可网上支付信用卡的功能、特性,出于诈骗意图为自己或第三人获取经济利益,故意实施诈骗活动而导致他人财产损失的行为。
-
如何认定恶意透支信用卡而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中的诈骗数额?广西在线咨询 2023-06-13在信用卡诈骗罪中,诈骗数额的认定直接影响到犯罪嫌疑人的量刑轻重。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恶意透支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相关法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
-
涉嫌信用卡诈骗罪,罪行范围云南在线咨询 2023-01-20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能构成本罪。在此应指出的是,在信用卡诈骗罪的各种行为中,行为
-
诈骗罪和信用卡信用卡恶意透支如何认定宁夏在线咨询 2023-07-13按照《刑法》第196条的规定,所谓“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拒不归还的行为。而两高《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恶意透支作了更具体、更明确的规定,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行为。 一、“恶意”,必须是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要区别
-
信用卡诈骗罪如何量刑,信用卡诈骗多少钱,信用卡诈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2-22我国规定信用卡诈骗的罚款金额为: 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