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八十五条规定,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自然人的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因受到不法侵害,造成受害人精神利益损害而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或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及其他情形的赔偿金)的,具体赔偿标准规定如下:
(一)侵害人是自然人的,一般性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为一千元——三千元;严重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为三千元——五千元;
(二)侵害人是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一般按照公民赔偿标准的五——十倍予以赔偿。
侵害人侵害行为特别恶劣、受害人的伤害程度特别严重或社会影响特别大的,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提高上述赔偿标准,但判决前必须呈报省法院复核。
一、什么是精神损害抚慰金
精神损害抚慰金,也就是俗称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因受害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格自由权等人格权利益遭受不法侵害而导致其遭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精神反常折磨或生理、心理上的损害而依法要求侵害人赔偿的精神抚慰费用。
精神损害赔偿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即便实现了,也是在一定的限度内,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除了考虑伤残等级外,还需综合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情节、赔偿能力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予以确定,更需要看的是法官对于精神损害赔偿情形的判定。
二、关于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关于造成死亡是否可以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可以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解释》第十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由法官自由裁量。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一般依据加害人主观上是否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等为依据判定数额不等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
离婚是否需要精神损害抚慰金
380人看过
-
精神损害抚慰金责任险是否有保障作用?
171人看过
-
精神损害抚慰金责任险有没有必要买
294人看过
-
精神损害抚慰金责任险的主险是哪些
444人看过
-
抚养权是否可继承精神损害抚慰金?
491人看过
-
精神抚慰金是否应该承担责任?
290人看过
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因受害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格自由权等人格权利益遭受不法侵害而导致其遭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精神反常折磨或生理、心理上的损害(消极感受)而依法要求侵害人赔偿的精神抚慰费用。 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 更多>
-
精神损害抚慰金责任险支付问题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17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同时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商业保险(以下简称“商业三者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同时起诉侵权人和保险公司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规则确定赔偿责任:(一)先由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业三者险的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予以赔
-
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否有没有有效?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3工伤待遇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用人单位存在重大过错责任除外)。工伤保险赔偿属于社会保障法的范畴,具有公法性质。劳动者遭受工伤事故,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既然《工伤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中没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就不能对用人单位提起工伤精神赔偿。延伸解释:如果用人单位在工伤事故或职工职业病中有存在过失或过错的而造成职工或近亲属精神损害的,则可以根据《
-
胎儿能否享有精神损害抚慰金?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3胎儿不能享有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权利。因为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只有具备了民事权利的能力才能参与民事活动。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至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这就是说,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未出生的胎儿不享有民事权利。具体到本案,你虽怀孕八个月,但胎儿未出生,故其不能享有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
任何人身损害是否都可以莸得精神抚慰金?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07哪些情况能够得到精神损害抚慰金呢?根据律师的办案经验,下述情况会得到精神损害抚慰金: (一)面部等外在部位受伤。因为面部等系人身的外在器官,即使受伤轻微,但是它影响着一个人的外在形象,甚至会影响社会对他的评价,这种伤害对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即使受害人面部等受伤并没有构成伤残,也可以得到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 (二)受伤处构成伤残。即受伤的部位构成伤残等级。此时一般按照等级来确定
-
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失,能否要求精神损害抚慰金山东在线咨询 2021-11-06交通事故受害者有精神损害的,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金额由这些因素决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 二、侵权手段; 3、后果; 四、侵权人的经济状况; 五、当地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