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收购之立法分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5 16:33:44 395 人看过

上市公司收购是随着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公司重组方式。”世纪末,欧美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公司收购的规模化、证券化、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上市公司收购对于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的能力,推进企业的规模化发展,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上市公司收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尤其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投资者的利益,如何依靠法律来保护这些利益,对维护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为止,我国正式的公司法规或证券法规中还没有关于“上市公司收购”的权威解释,综合学术界的各种理论观点,笔者认为较为全面的阐述是:“上市公司收购指自然人或法人基于获得或强化对某一上市公司控制支配权的目的,购买该公司一定数量有表决权证券的法律行为.’该自然人或法人称为收购者或收购公司,该上市公司称为被收购公司或目标公司。

从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份达到控股也可以实现兼并,如果被兼并的企业是上市公司,而且又是通过公开要约或私下协议方式购买其股份的,则这种控股式兼并就是我国(证券法》规定的上市公司收购。

尽管学术界普遍认为《证券法》仍然是一部阶段性的法律,其中有关收购立法的部分不尽人意,但笔者认为较之于《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证券法》还是为收购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法律环境:

(一)收购主体的限定放宽。《暂行条例》中规定进行收购的主体只能是法人,而《证券法》第41条和第79条将持有公司已发行股票5%的主体称为“股东”和“投资者”,并没有限定是法人还是自然人,说明两者都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这就为自然人收购上市公司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与国际上的做法是一致的。

(二)增持比例提高。收购方从持有公司5%的股权到全面收购上市公司,首先要经过竞价收购阶段,即通过公开市场竞价增持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直至持有该公司30%的股份。(暂行条例)规定每增持该公司2%的股份,应予以公告,公告起两个工作日内不得继续买进或卖出该种股票。

这使得收购方从持有目标公司5%的股份到要约收购启动点,至少需要13次举脾和39个工作日。而(证券法)规定,收购方每增持5%的股份,才需要报告并发出公告。因此只需要五次举牌和15个交易日就可以实现相对控股30%,进入要约收购阶段。这无疑降低了收购人的负担。

(三)要约收购价格由法定价格变为收购方提出收购价。(暂行条例)对要约价格的规定是比较苛刻的,它要求以收购要约发出前12个月内收购要约人购买该种股票所支付的最高价格、在收购要约发出前30个工作日内该种股票的平均市场价格中较高的价格作为收购价格。而证券法对此没有硬性规定,只是要求收购方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送包括收购价格的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这显然有助于降低收购方的收购成本。

(四)收购支付方式从现金向多元支付手段转变。(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支付手段只能是现金,这导致收购方无法运用国际资本市场通行的股权互换方式,解决数额庞大的收购资金问题,从而限制了收购。

而(证券法》完全废除了这一规定,对支付手段并没有做出硬性规定,表明了未来收购的支付方式将趋向于多元化,收购价格完全由收购人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所以,股权互换式和定向发行新股实现绝对控股有可能会成为未来两种主要的收购支付手段,这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一致的。

(五)“失败收购”从有到无。(暂行条例)规定:“要约期满,收购方持股未达到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总数50%的,为收购失败;收购方除发出新的收购要约外,以后每年购买的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不得超过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5%。”这样的规定,使得要约收购一旦失败,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绝对控股收购,一些有收购愿望的公司就因此而放弃了收购计划。而{证券法)中却没有出现“收购失败”一词,这意味着收购方获得上市公司30%的股权后,即或其要约收购没有实现50%以上的绝对控股,他也仍然可以通过相对控股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实现收购的愿望。”

笔者认为宽松的法律环境表明,我国政府当局不但对证券市场的收购行为持十分积极的态度,而且还鼓励个体投资者和优势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收购,应当说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收购行为的政策倾向与态度是积极支持的。上市公司收购之立法分析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9日 22: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上市公司收购相关文章
  •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理论与案例分析
    管理层收购是公司原有股东或所有者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与寻求股东利益最优化,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道德风险和降低监督成本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解决方案。MBO实施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公司所有权的明晰,在此之上MBO能够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并带来公司绩效的改变。一、管理层收购(MBO)的概念、主要特征与效用分析1.MBO的概念。广义的杠杆收购是指一种利用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以达到控制、重组该目标公司的目的,并从中获得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有效金融工具;狭义的杠杆收购定义是一小群投资者主要通过大量的债务融资,收购公众持股公司所有股票或资产,一般上市公司转为非上市公司时通常应用这种手段。MBO是在杠杆收购(LBO)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目标公司的目的,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2
    2022-11-08
    335人看过
  • 外资间接并购上市公司法律问题分析
    (一)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问题外资间接收购上市公司遵循审批主义原则。普通的国内股权转让合同原则上采取成立生效主义,合同成立之日即为合同生效之日。但根据《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规定,股权转让合同遵循批准生效主义。即使外商受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合同已经签订,但未经批准,仍然不能生效。这里的“批准”部门,过去主要指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在国务院机构调整后,则主要是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二)审批程序问题目前,虽然外资介入上市公司并购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经形成,政策与法律的基本障碍已经消除,但是外资并购的牵涉面十分巨大,具体工作繁多细致,而目前此类行为的主体依据是各部门规章,此类规章往往由各部门从自身管理的角度制定出台的,从体系上看,没有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并购配套制度,缺乏明确细致的并购法定程序。所以,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部门之间的扯皮与推诿现象。(三)审批权限问题我国
    2023-06-09
    401人看过
  • 海外上市公司收购管理之借鉴
    在上市公司的收购活动中,收购者的收购行为总体上会导致被收购公司控制支配权的转移。因此其本身的特殊性可能会影响到收购人、被收购公司董事及大小股东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平衡。各国都制定专门的公司收购法律法规,对公司收购行为进行必要、适当的管理和干预,以平衡各方的利益。收购行为中的信息披露收购中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前提,是防止证券欺诈、内幕交易等滥用权利行为的最有效措施。现今世界各国都将信息披露制度作为收购立法的重点。信息披露的重点有三个方面:收购前的股东持股信息及收购主体;收购要约的内容、有效期限;被收购公司董事会的情况。股东持股达到一定比例时即成为大股东,往往是收购的先兆,因此大股东负有披露义务,使市场察觉,以防止大股东暗中操纵市场,进行偷袭。大股东持股信息披露的关键点是持股的比例、持股期限与股份变动数额。显然,披露持股比例启动点越高,期限越长,越有利于潜在的收购者,反
    2023-06-09
    387人看过
  • 地产上市公司并购避税案例分析
    企业集团在涉及并购等资本运作时,应该注意节约成本,在充分理解国家税收政策的情况下,应该合理避税而不是逃税。这是一个上市公司收购的真实案例,为了避免纠纷,隐去公司名字。本案例只讨论所得税问题,忽略交易中的其他税。情况介绍如下:甲公司为房地产上市公司,收购了某港资公司持有的A公司100%股权。A公司为房地产开发公司,有一个楼盘两期开发项目,一期销售完毕,二期开工,预计竣工,投资总额1亿元。31日。A总资产6000万元,净资产5000万元,应收账款40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主营业务利润-10万元。根据评估公司的评估,该公司总资产1.1亿元,总负债1000万元,净资产1亿元,总共增值5000万元,增值率100%。,甲上市公司以评估价格直接收购港资公司持有的A公司100%股权。据甲公司测算,该项目二期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实现税后净利润8000万元。此案例中,上市公司原来按公允价值(评
    2011-05-02
    466人看过
  • 对我国《公司法》中上市公司反收购相关规定的评析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03条的规定,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事项由股东大会决定,董事会仅能拟订相应的方案报股东大会审议。可见,我国有关公司合并的提议权属于董事会,而决定权则属股东大会。如果我们把公司合并视为公并视为公司收购可能导致的结果,那么可以由《公司法》关于合并的规定中推论出,我国对反收购决定权的归属所采取的是股东大会决定模式。根据我国《公司法》第59条和第123条的规定:董事、经理应当遵守公司章程,忠实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利益,不得利用在公司的地位和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不得利用在公司的地位和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可见,我国公司法规定了董事和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的诚信义务。因此,目标公司经营者采取反收购措施的,应当受其对公司诚信义务的限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公司法》中规定的这种董事和经理的诚信义务是相对于公司言的,而不是相对于股东而言的,这是否意味着目标公司经营者为了公司的利
    2023-06-09
    252人看过
  • 区分上市公司收购与股份转让的不同之处
    股份收购与转让的不同点在于:(1)转让的股份可以是上市公司的股份,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的股份,收购通常是针对上市公司的股份;(2)股份转让不一定以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为目的,而股份收购通常以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为目的;(3)股权转让是“一对一”的谈判,不需要在特定的交易市场进行,股份收购是在证券交易所这个公开市场上进行的,收购人是特定的,出售股份的人是不特定的。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与种类一、上市公司收购的定义上市公司收购,是指为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在证券市场上购买上市公司有议决权股票的行为。其股票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称为“标的公司”或“目标公司”。二、上市公司收购的种类依据不同标准,可对上市公司收购的种类作如下划分:1.协议收购与公开收购。协议收购,是指收购人与标的公司的个别股东订立股份转让协议,以实现收购目的的上市公司收购方式。公开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公开向标的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购买其所持股票的
    2023-07-08
    491人看过
  • 非上市公司之间可以互相收购吗
    可以。除了国家有特别规定的之外,任何公司都可以收购其它的公司。非上市公司当然能收购其它公司了。凡是购入其它公司股份,从而控制该公司的,就是收购,两家公司合为一家公司,才叫公司合并。一、非上市公司收购要注意什么问题1、在收购的前期准备阶段,收购双方签订独家谈判协议,就收购意向、支付担保、商业秘密、披露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事项进行初步约定。这样即可避免并购进程的随意性,又在收购前期谈判破裂的情况下保障了收购双方的利益。2、尽职调查:收购方在目标公司的协助下对目标公司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进行资产评估,对目标公司的管理构架进行详尽调查,对职工情况进行造册统计。在收购股权时,必须审核标的公司的历史沿革情况,确保收购标的的合法性。在决定购买公司时,要关注公司资产的构成结构、股权配置、资产担保、不良资产等情况。非上市公司在收购时,收购流程主要可以分为前期准备、双方洽谈以及最后工商变更三大部分,一共
    2023-03-04
    141人看过
  • 依公司法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的差异分析
    一、主体和客体不同股权收购的主体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股东,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股权。而资产收购的主体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资产。二、负债风险差异股权收购后,收购公司成为目标公司控股股东,收购公司仅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目标公司的原有债务仍然由目标公司承担,但因为目标公司的原有债务对今后股东的收益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股权收购之前,收购公司必须调查清楚目标公司的债务状况。对于目标公司的或有债务在收购时往往难以预料,因此,股权收购存在一定的负债风险。(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而在资产收购中,资产的债权债务状况一般比较清晰,除了一些法定责任,如环境保护、职工安置外,基本不存在或有负债的问题。因此,收购公司只要关注资产本身的债权债务情况就基本可以控制收购风险。三、税收差异在股权收购中,纳税义务人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而与目标公司无关。除了合同印花税,根据《关于企
    2023-02-26
    162人看过
  • 收购必须在上市公司之间进行吗
    不一定非上市公司也可以被收购根据收购方是否占多数,可以将其分为独立收购方和多数收购方。独立购买者也称为“独立购买者”或“单一购买者”。独立购买者和其他购买者之间没有实际的或法律上的协同作用,但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购买。共同收购人是指相互合作或者合作收购上市公司并采取一致行动的人。共同购买者也称为“一致行动人”。外商投资企业合并或者分立,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遵循自愿、平等、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收购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如下:(1)收购人有大量债务,(二)最近三年有重大违法行为或者涉嫌重大违法行为(《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条)的;(三)在证券市场上有严重失信行为的近三年来(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条)
    2023-05-07
    62人看过
  • 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暂停上市的情形如下:1、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2、公司不按照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可能误导投资者;3、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4、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5、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的其他情形。关于执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的补充规定发布部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文号:证监公司字[2003]6号各上市公司:2001年11月30日我会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证监发[2001]147号),在执行中反映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保护投资者权益,我会制定了《关于执行的补充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现就《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执行中的有关问题补充规定如下:一、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虚假记载,公司主动改正或被责令改正,对以前
    2023-07-12
    141人看过
  • 收购上市公司有限公司
    1、作出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收购人在发出收购要约前,必须事先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送和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上市公司收购其他公司需由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收购人的名称、住所;关于收购的决定;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名称;收购目的;收购股份的详细名称和预定收购的股份数额;收购的期限、收购的价格;收购所需资金额及资金保证;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时所持有被收购公司数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等事项。2、要约书的发布和效力收购人在依照法律规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之日起15日后,公告其收购要约。收购要约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过60日。在收购要约的有效期限内,收购人不得撤回其收购要约;收购人需要变更收购要约中事项的,必须事先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证券交易所提出报告,经获准后,予以公告。收购要约的不可撤回,指在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但其中的灵活规定也充分兼顾了我国证券市场
    2023-02-25
    252人看过
  • 上市公司市场化收购
    在最新通过的《证券法》修改的决定中,删去了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等内容,将第八十九条第一款中的事先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修改为公告;将第九十条中收购人在依照前条规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之日起十五日后,公告其收购要约。在上述期限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发现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应当及时告知收购人,收购人不得公告其收购要约。的内容彻底删除了,只保留了要约收购的有效约定期限;将第九十一条在收购要约确定的承诺期限内,收购人不得撤销其收购要约。收购人需要变更收购要约的,必须事先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证券交易所提出报告,经批准后,予以公告。修改为在收购要约确定的承诺期限内,收购人不得撤销其收购要约。收购人需要变更收购要约的,必须及时公告,载明具体变更事项。这些删改很明显地删除了证监会事前审批的事项,减少行政干预市场化收购的行为,而要求用公告信披的方式来广而告之,证
    2023-04-24
    263人看过
  • 另一家上市公司被上市公司收购
    上市公司收购有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要约收购:(1)持股比例达到30%.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或者协议、其他安排持有或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30%(含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2)继续增持股份。在前一个条件下,投资者继续增持股份时,即触发依法向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的义务。只有在上述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才适用要约收购。釆取协议收购方式的,协议双方可以临时委托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保管协议转让的股票,并将资金存放于指定的银行。釆取协议收购方式的,收购人收购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收购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转化为要约收购。上市公司收购与合并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84条的规定,公司合并有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如果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而被吸收的公
    2023-07-06
    108人看过
  • 不再云遮雾罩——析《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
    中国证监会2002年9月份发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于12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落实两《办法》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了五个与之配套的文件。其中,《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6号———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对上市公司收购人,即上市公司未来当家人,作出较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规定。以往上市公司收购行为中,信息披露的主角大多只是上市公司本身。投资者可能由于无法获得上市公司未来控制人的详实资料,而难以作出判断。对此,《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出台,无疑将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收购人到底是谁按照《办法》,收购人是指取得或者可能取得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或者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收购行为主体。作为上市公司未来的当家人,收购人的实力是极为重要的。《报告书》第二节收购人介绍对此有了明确要求。收购人(包括股份持有人、股份控制人以及一致
    2023-06-09
    248人看过
换一批
#证券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法定方式,取得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发行在外的股份,以实现对该上市公司控股或者合并的行为。 它是公司并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实现公司间兼并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公司收购过程中,采取主动的一方称为收购人,而被动的一方则称为被... 更多>

    #上市公司收购
    相关咨询
    • 上市公司收购必须在收购公司之间吗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9-14
      收购不是必须要在上市公司之间的,也可以收购未上市的公司。
    • 如何区分公司之间的收购和收购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21
      公司兼并与收购的区别在于: 1、包含兼并的广义合并中参与合并的企业或被兼并企业就将丧失原有的法人资格;而收购中,被收购企业作为经济实体仍然存在,被收购方仍具有法人资格,收购方只是通过控股掌握了该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和经营决策权。 2、购买式兼并中兼并方在完成兼并的同时,需对其债务进行清偿;吸收股份式兼并被兼并企业所有者与兼并企业一起享有按股份分红权利和承担债务义务。而收购中,兼并企业作为被兼并企业的新
    • 《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是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02
      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的管理办法是,非上市公众公司需要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中进行股份收购交易,并遵守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使股权清晰,机制健全,依法履行收购信息披露义务。
    • 2019上市公司收购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0-29
      收购上市公司有两种方式: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向目标公司(即公开收购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持有人以市值价格购买自己想收购的股份,在达到法定比例时,向目标公司全体股东发出书面意思表示,并按照其依法公布的收购要约中规定的收购条件、收购价格、收购期限等规定事项收购目标公司股份。要约收购无需事先征得目标公司管理层的同意。协议收购是指收购方根据协议规定的收购条件、收购价格、收购期限等规定
    • 上市公司变更分析怎样的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28
      根据相关法律,关于上市公司变更分析如下 有限责任公司如果想上市,首先要变更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如果变更,当然需要更名,但这不是在上市之后的,而是在上市之前。 除了公司性质的变更需要在公司名称中得以体现以外,其他关于所在地、字号、主营业务在公司名称中的字样都没有变更要求,是否变更完全看公司老板个人喜好。 上市之后,变更公司名称与上市本身无关,变更之后应相应地到交易所进行登记,其他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