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多躲避债务,债权人可以先刊登公告,以延长诉讼时效,如果债务上设有保证人,可以向保证人主张债权,如果债务人有配偶,且债务是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可以直接要求其配偶偿还,也可以向法院起诉。在追讨债务时,一定要合理合法,保留好欠条、借款合同等证据材料。也可向法院起诉申请支付令,如果法院判决后,债务人依然不履行债务,可申请强制执行,冻结其资金帐户和房产,直至其偿还所有债务。
财产转移到亲戚名下躲避债务怎么处理
(一)申请强制执行,并配合法院协助调查取证。债权人申请执行后,要通过各种途径获悉债务人的财产线索,协助法院执行。如果发现事故发生后债务人转移财产的,可以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民事救济。债务人转移财产的方式一般有四种,即(1)与他人恶意串通以降低债务人赔偿能力为目的转移财产;(2)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3)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4)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收购他人财产。
对第一种方式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确认债务人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之诉,如果造成损失的,债务人和第三人还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对第二至四种方式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民事行为。法院即可执行第三人返还的财产。
(三)刑事救济。《刑法》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刑事处罚措施。
根据《民法典》154条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如果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侵犯第三人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返还第三人。
债务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出于共同的故意损害受害人的利益,属于共同侵权。如果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行为造成肇事方的财产减少无法恢复,债务人和第三人应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四条;申请支付令条件;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
(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第二百一十五条;受理支付令申请;债权人提出申请后,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通知债权人是否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不执行生效判决的被执行人,法院可以依法限制其高消费,被执行人将无法乘坐飞机、豪华客船、出租车等高档交通工具和使用高档通讯工具;不得在星级宾馆、酒楼、酒吧、歌舞厅、夜总会、桑拿浴室、健身房等高消费场所消费;不得购置高档商品、大额生活用品、汽车及租赁写字楼办公;不得购买、新建、扩建、装修房屋;不得出外旅游、度假及为家庭成员支出大额费用;不得出国出境;不得对外投资(包括开办公司、购买股票债券等),只能保留按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的生活费用,其他均属被执行财产范畴。
-
企业如何躲避债务
386人看过
-
逃避债务的夫妻如何应对认定问题?
173人看过
-
公司为躲避债务而注销,债权人如何应对?
257人看过
-
婚内对方躲避债务如何离婚
456人看过
-
个人如何躲避债务责任
124人看过
-
如何举证离婚躲避债务
413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离婚债务规避的问题应如何应对福建在线咨询 2023-10-12一、离婚规避债务的应对 1、发布申报债权公告。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在调查过程中,应注重了解离婚双方对外的债权债务关系。办案人员可在审理期间发出申报债权人公告,但应注意,公告时间须计算在审限内,不能因此而超审限。 2、夫妻双方的债务分担应征询债权人意见。 3、追加债权人为第三人。 二、附
-
婚内对方躲避债务如何离婚河北在线咨询 2023-02-05可以起诉离婚,协议离婚的话需要双方对共同债务的承担问题有一致的意见,如果对方不愿意承担夫妻共同债务,无法协议离婚,起诉离婚时要提供感情破裂及夫妻共同债务的相关证明材料,属于共同债务的,法院会判决由双方共同承担清偿责任。
-
-
婚内债务问题婚内对方躲避是否可以离婚澳门在线咨询 2023-08-23可以起诉离婚,协议离婚的话需要双方对共同债务的承担问题有一致的意见,如果对方不愿意承担夫妻共同债务,无法协议离婚,起诉离婚时要提供感情破裂及夫妻共同债务的相关证明材料,属于共同债务的,法院会判决由双方共同承担清偿责任。
-
如何应对对方非法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问题?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16如果债务人非法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其行为。这指的是债务人在借款后将自己的财产转移给他人,以制造其没有偿还能力的假象。对于债务人非法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的行为,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撤销该财产转移行为。 根据《民法典》第539条规定,如果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这些行为可能会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在这种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