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了用人单位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为本单位职工的工资总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将其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对于养老保险负担较重的省份,确实需要超过20%的,需要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用人单位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为本单位职工的工资总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将其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目前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较重,确实需要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的,需要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最新规定: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上限是多少?
根据最新规定,企业工资总额的20%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然而,这一比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受到地区、行业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企业应当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和用人单位每月应当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因此,企业工资总额的20%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例,但具体数额可能会因地区、行业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企业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将其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企业工资总额的20%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但具体数额可能会因地区、行业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
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对象有哪些,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如何确定
58人看过
-
职工养老保险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
116人看过
-
降低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具体措施
235人看过
-
养老保险的缴纳保费比例及年限规定有哪些
114人看过
-
职工养老保险缴费金额比例及养老保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91人看过
-
我市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缴费基数有哪些调整规定?
65人看过
养老保险是劳动者在年老退出劳动岗位以后,由政府提供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社会福利制度。 政府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并以税收优惠的形式负担部分费用,职工和用人单位按工资收入的不同比例,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费。... 更多>
-
职工养老保险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湖南在线咨询 2021-10-25社会保险的月缴费标准为最低档(40%),一档(60%),二档(80%),三档(100%)四个档次。其中,最低收费金额共548、57元,一级(60%)月收费金额为692、37元,二级(80%)月收费金额为835、97元,三级(100%)月收费金额为979、77元。
-
职工养老基金的缴费比例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4按照职工工资,单位和个人的承担比例一般是:养老保险单位承担20%,个人承担8%;医疗保险单位承担6%,个人2%;失业保险单位承担2%,个人1%。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
-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是什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是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18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中的一个险种,基本养老金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在我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基本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目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及领取等
-
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如何处理?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08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第二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
-
职工不能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情况有哪些安徽在线咨询 2023-01-171、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 2、被判刑劳教或收监执行期间; 3、办理外埠户籍进京之前; 4、办理本市户籍农转非之前; 5、国家及我市规定的不允许补缴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