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审判工作中遇见这样一个案例:当事人刘某在某区三和家具厂工作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四级伤残。该厂未给刘某办理工伤保险,事发后也拒不支付任何工伤赔付费用。另查,该厂虽有价值近百万的设备,工人数十人,但其工商登记的性质却为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为邹某。故刘某以邹某为被申诉人向劳动仲裁委提请仲裁,要求邹某支付工伤保险赔偿金。刘某在提请仲裁后,调查到邹某又正在它县开办一家具厂,规模更大,即将投产。但该厂工商登记的性质仍为个体,经营者的姓名换成了其丈夫兄弟的名字陈某,且了解到现在的三和家具厂厂房租期还有半年,有停产迁移的迹象。如此,也就是说作为用人单位的三和家具厂,为了逃避有可能的数十万赔偿金,出现了转移财产的迹象。如果没有该厂的财产作为赔偿的保证,对于刘某权益的保障将是非常不利的,极有可能到时得到的是数十万的空头支票一张。为此,刘某在他人指点下想到了财产保全,只要能对三和家具厂的现有财产进行保全,就不怕被诉人邹某变更工商登记、转移财产。但当真正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的时候却出现了难题,劳动仲裁委以无权实施保全措施为由将当事人转到法院,我院立案庭也从为处理过类似保全案件,即便是实施,也确实找不到相关的法律依据,一时不知从何下手。财产保全,是指遇有有关的财产可能被转移、隐匿、毁灭等情形,从而可能造成对利害关系人权益的损害或可能使裁判机关将来的裁判难以执行或不能执行时,根据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而对有关财产采取保护措施的制度。其意义关键就在于维护利害关系人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保证裁判在社会实践中能得到真正的实现。法院审判实务中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财产保全包括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两类。但无论哪一类,都有一个大前提是,保全争议纠纷的处理单位必须是人民法院,即或是诉前财产保全,法律也规定在保全措施采取后15日内利害关系人必须起诉,否则解除财产保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适用仲裁法的规定。也就是说在商事仲裁领域也有与民事诉讼法类似的关于财产保全的规定,对于利害关系人权益的保障能够达到同民诉法相似的效果。但是纵观我国有关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及其解释中,却找不到任何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如何适用、能否适用财产保全措施的规定。由此才导致了本文中的当事人刘某出现欲提出财产保全却申请无门的窘境。首先,本案的情况不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中财产保全的规定,此案并未由法院受理,其现尚处于劳动仲裁阶段。另外,本案也不可能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因为法律明确规定了15日的期限,而处于仲裁阶段的案件审结还有一个过程,除非刘某以15日为限不断重复向法院提出申请,这虽不违法但根本不具备现实操作性。再者,本案的情形也没有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基础,因为对于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处理,自有一套专门的规定。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劳动仲裁程序中是不可能类推适用仲裁法的。综上,本案中就出现了一个法律适用和当事人权益保护的强烈冲突,也可以说反映出了法律规定和司法实务的一个空白。1993年颁布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作为沿用至今的处理劳动仲裁纠纷的主要法规,制定之初就未予考虑财产保全的问题。当然,九十年代的劳动争议,一般都不会涉及多大的财产纠纷。而且那时的私营企业较之现在少,发生一些工伤赔付方面的纠纷,如用人单位是国有企业的情况下也能得到较合理的解决,所以保全需求的冲突还不是十分明显。然而,我国的经济体制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丰富之后,用人单位的种类也发生了明显的多样化。公司法人、企业法人、非法人单位、个体户等,都成了劳动法规所调整的用人单位,而且数量并不在少数。虽然法律明确规定这些单位都应该为劳动者办理强制工伤保险,但现实的数据是缴纳了相关社会保险的务工者不到总数的一半,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尤甚。一旦发生工伤事故,赔偿义务承担者就不是社会保险基金,而是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企业的所有者、投资者。特别是那些作坊似的小工厂、个体户,极易发生抽逃资金,转移财产等情况。因为,依照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未办理工伤保险的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按照条例规定计算出的保险赔偿金将全部由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劳动者。而这笔赔偿金有时数额是巨大的,动辄十万、数十万。像本案中刘某的情况,医疗费加上各种赔偿金,有近50万元。这样一笔巨款,对于一个个体户来说,这也许就是他资产的全部,要他自觉的履行可谓难上难。所以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逃避赔偿义务的行为,这已成为了工伤保险赔偿纠纷中的一个惯有难题。如果不再在劳动争议仲裁纠纷中引入财产保全机制,将会使用人单位在仲裁程序中转移财产、逃避赔偿责任的行为游离于法律之外,使受伤职工应有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特别是现在农民工权益保障成为关注重点,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更应通过法院、劳动等各个部门的协调,统一认识到紧迫性。建议借鉴仲裁法的规定,尽快合理地解决存在的这一问题。重庆市潼南县人民法院程增祥
诉前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
1、需要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必须具有给付内容,即申请人将来提起案件的诉讼请求具有财产给付内容。
2、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可能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失。
3、由利害关系人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利害关系人,即与被申请人发生争议,或者认为权利受到被申请人侵犯的人。
4、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申请人如不提供担保,人民法院驳回申请人在起诉前提出的财产保全申请。
诉前保全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申请通过,采取诉前保全的案件必须是给付之诉的案件,并且案件的情况比较紧急,案件的利害关系人提出诉前保全的申请,诉前保全的申请人需要提供担保。
-
对于劳动仲裁案件中适用财产保全的思考
426人看过
-
劳动仲裁案件中对井喷问题的思考
452人看过
-
哪些案件适用于劳动仲裁?
206人看过
-
劳动仲裁适用于哪些案件?
84人看过
-
劳动仲裁案件如何申请财产保全
212人看过
-
仲裁中财产保全的条件
369人看过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 更多>
-
什么是仲裁中的财产保全,适用仲裁中的财产保全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08仲裁中的财产保全,是指在仲裁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仲裁机构提请人民法院,对争议的标的或当事人的财产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限制其对财产进行处分或转移的一项法律制度。 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必须由仲裁当事人提出申请,而且应当根据法律的现定在仲裁机构受理仲裁申请后,对仲裁案件作出仲裁裁决前,提出财产保全申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
-
劳动仲裁案件适用范围新疆在线咨询 2021-07-14仲裁的适用范围是指哪些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哪些纠纷不能以仲裁来解决,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争议的可仲裁性”。 《仲裁法》的第2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这里明确了三条原则:一是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必须是民事主体,包括国内外法人、自然人和其他合法的具有独立主体资格的组织;二是仲裁的争议事项应当是当事人有权处分的;三是仲裁范围必须是合同纠
-
劳动仲裁适用于哪些方面的劳动争议案件北京在线咨询 2022-06-08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以下劳动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其他。
-
仲裁前财产和行为保全的适用条件青海在线咨询 2022-06-09仲裁前财产和行为保全的适用条件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
-
劳动仲裁申请财产保全的条件海南在线咨询 2022-01-29你们申请财产保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 第四十四条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二)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 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的,可以不提供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