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交通事故致身体受伤、残疾或死亡的,其民事诉讼的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交通事故调解是否有期限吗?
针对交通事故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情况,交管部门提醒,当事人应及时向法院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丧失诉讼权,使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证。
据了解,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交通事故当事人可在交管部门交通事故认定书下达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调解申请,期间双方当事人有一方未向交管部门提出申请,交管部门不再受理;双方虽提出调解申请,但通过调解未达成协议可诉诸法院。
该规定实施后,有些交通事故受害人提出过高经济赔偿要求,交管部门调解难达成协议;还有一方当事人在交通事故认定下达10个工作日内,忽视交警告知申请调解期限,因忙于看病等原因错过申请调解时限;此外,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交管部门下达交通事故认定书有异议,交管部门难以进行调解。由于以上这些原因,造成目前当事人通过诉讼渠道解决交通事故经济赔偿案呈上升趋势。交管部门提示,当事人在交通事故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应在法定诉讼时效内,即交通事故受伤或死亡者应在交管部门下达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一年内,交通事故财产损失者应在交管部门下达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两年内,向法院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是否应将车辆撞到宠物纳入交通事故范畴
76人看过
-
交通事故诉讼的有效时限,交通事故的管辖权归谁
65人看过
-
交通事故怎么联系交警,交通事故诉讼时限是多久?
387人看过
-
房屋赠与是否可以归入婚前财产范畴?
156人看过
-
交通事故是否应该被纳入上下班工伤范畴?
114人看过
-
是否可以将侵权赔偿纳入税前扣除范畴?
58人看过
交通事故处理的程序如下: 1、立即停车、保护现场。 2、抢救伤员并报警处理。如果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3、接到当事人或其他人的报案之后,按照管辖范围予以立案。 4、交管部门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 更多>
-
交通事故认定是否属于行政诉讼范畴?山东在线咨询 2024-11-06在法律层面上,针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结果的争议,并不涉及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不允许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具有申请重新审查的权利,我国相关法规规定,如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出具的相关证明存在异议,则可在收到认定书或证明送达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的复核申请。若当事人未能按时提交复核申请,将视为自动放弃,并收到书面通知告知。在提交复核申请时,必须详细注明复核请求、理由以及主要证据等内容。同一事故的复核次数仅
-
交通事故时间限制交通事故时间内可以起诉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15交通事故法院起诉有时间限制。如果是交通事故导致的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
-
交通事故诉讼中保全的房产是否有期限限制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21《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
-
归还彩礼是否有诉讼时效限制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14返还彩礼有诉讼时效要求。对于返还彩礼的请求权,适用普通的诉讼时效,即三年的诉讼时效,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开始起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
-
限制自由是否属于定罪范畴河南在线咨询 2024-11-0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遭到拘押并不等同于构成犯罪行为。在被告人身陷刑事拘役之际,并非必然面临刑事审判和刑罚制裁。经过人民法院严谨审理案件之后,将依据法律规定作出如下判决: (1)若案情清晰明了,证据确凿且充分可靠,根据法律法规可证实被告方存在犯罪行为的,应依法作出肯定其犯罪事实的判决; (2)依据法律规定,若无法证明被告方具备犯罪事实,则应判定被告当庭宣告无罪; (3)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