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国外发生、国内尚未发生的传染病或者国内新发生的传染病,进行监测。
难民证回国有什么危害
关于难民证回国有什么危害的问题,根据我国宪法和世界常规,在国外申请难民回国,外方政府会照会本国住外方大使馆,然后把人交给本国使馆,大使馆再与本国公安机关,商务部,及出入境海关联系审查核实,如果不属于偷渡或别的违法活动,身份合法的话就由大使馆将其遣返回国。否则将面临起诉或犯罪服刑。
申请难民以后的影响有:
1、申请难民后你的账户存款会一直被监视,也就是说,你的账户存款不能高于几千美金,否则国家没收的。
2、申请难民后以后就算想回来也不容易,会给你的亲友如果今后进国企等带来许多不便。
3、申请难民对中国影响也不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第十七条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国外发生、国内尚未发生的传染病或者国内新发生的传染病,进行监测。
-
中国放宽入境政策
175人看过
-
无锡入境人员最新隔离政策
398人看过
-
多国加强中国月饼入境监管18个国家禁止邮寄入境
404人看过
-
外国人入境政策
357人看过
-
加强出入境中介活动的管理
225人看过
-
黔南出入境管理政策
89人看过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 医疗机构免责的条件主要有患者在诊疗活动中,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限于当时的... 更多>
-
食盐是否继续实行国家专控政策?广东在线咨询 2024-11-23我国对食盐品种类进行了严格管控。这主要是因为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其摄入量相对稳定。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食盐都是含有碘元素的调和食用盐,其质量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如果政府没有进行监管,那么质量参差不齐的食盐产品可能会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世界各国都对食盐产销制定了相应的严格标准和管理措施。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对食盐实行定点生产制度管理。
-
艺术加入中考的政策江西在线咨询 2021-12-16艺术加入中考还未在全国进行推广,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已经有了雏形。目前全国有4个省份全面启动美育中考,6个省份12个地市启动了美育中考,下一步会加大试点工作的推进力度,不断丰富和完善美育中考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争取尽快推广美育中考,并力争到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
国家调控政策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112013年2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议确定了五项国务院再出“国五条”抑制投机投资购房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称为“国五条”)。2013年2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楼市调控“国五条”。会议不仅再次重申坚持执行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调控政策,坚决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还在继2011年之后再次提出要求各地公布年度房价控制目标。自2009年
-
加强环境保护财政投入应在哪些方面实现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29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保障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特别是近些年来,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总的来看,投入比重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投入水平。各级政府要
-
强制隔离对戒毒人员实行什么管理上海在线咨询 2022-12-071、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的性别、年龄、患病等情况,对戒毒人员实行分别管理。 2、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有严重残疾或者疾病的戒毒人员,应当给予必要的看护和治疗;对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措施;对可能发生自伤、自残等情形的戒毒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3、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不得体罚、虐待或者侮辱戒毒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