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将至,贵州省老年学学会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底,该省共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500余万,其中空巢老人约有150万人,占全省老年人总数的30%以上,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农村。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无人倾诉对空巢老人来说则是更大的伤痛。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1.85亿老年人,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如何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越来越成为老龄化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就是说,以法律的形式将精神赡养固化为一种权利与义务,但在现实执行中仍然面临着困惑。
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物质赡养日趋富足,但精神赡养一直处于被冷落的境地。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包括3个方面,即自尊的需求、期待的需求和亲情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往往被人们视而不见。因缺少精神寄托和情感交流,老年人常常在孤独、寂寞中忧郁成疾。
让每一个老年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因而,即使精神赡养已被写入法律,但如何让其不停留于制度,需要在社会及家庭方面切实贯彻与执行。常回家看看,不应只是一句口头禅,应该从歌声里、法律文本中走出来,成为社会和家庭成员共同的自觉行动,使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得到尊重和维护。
有关部门也应当重视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为老年人多提供文体健身的场所,例如创办老年大学,成立老年志愿者协会,为老年人发挥余热创造更多的机会,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与此同时,应加大老年人权益法的宣传教育,司法机构积极介入老年人精神赡养诉讼案件的审理和调处,使精神赡养更加清晰起来,让尊重老人、爱护老人真正成为家风和社会风尚。
-
养老,呼唤精神赡养
500人看过
-
什么是精神赡养?
431人看过
-
缺席是否影响赡养方案判决?
247人看过
-
给付赡养费的案件能否缺席
213人看过
-
老人因一声爸妈被骗暴露精神赡养缺位
440人看过
-
精神赡养也是义务?
247人看过
共有,是指某项财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共同享有同一所有权,换言之,是指多个权利主体对一物共同享有所有权。按照一物一权主义,一物之上不得存在多个所有权,数人不得对同一物各自享有完整的所有权。 但一个所有权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享有。各... 更多>
-
缺乏精神赡养怎么办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13审判实践中,许多老人是赢了官司,却输了情感,法院判决支持了其诉讼请求,但诉讼的最终目的并未实现。精神赡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沟通、慰藉,即便是强制执行,对于解决纠纷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解决老年人缺乏精神赡养的最好办法还是赡养人与被赡养人互相尊重、理解。法院作出每月探望几次这样的判决只是无奈之举,双方之间重新建立良好的亲情,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才是最终目的。
-
赡养案一审能缺席判决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02赡养案件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能缺席判决。我国 法律依据 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是负有赡养、抚育、扶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如果被告经2次传唤拒不到庭,法院可以拘传被告出庭。没有特殊的情况,赡养案件不能缺席判决。
-
赡养孩子要不要缺席判决陕西在线咨询 2021-11-07一般情况下,赡养案件不能缺席判决,原被告必须出庭。被告不出庭的,人民法院可以拘留其出庭。赡养案件是与人身关系密切相关的案件,原被告应当出庭应诉。
-
精神赡养是指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10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就是不对老人制造精神痛苦或精神虐待,包括: (1)、在行为上不伤害老人(如侮辱行为和动作),更不能殴打老人。 (2)、在言语上不伤害老人(不讽刺挖苦老人),更不能辱骂老人。 (3)、不能限制老人生活自由和人身自由。如老人再婚,找伴侣、交朋友,参加文艺体育活动,以及对其他精神生活的追求,都不能进行限制。从其性质看,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主要是法律层面的。也就是说,不作为的精神赡
-
赡养缺席判决书上如何定义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13赡养缺席判决判决书要视情况而定,但在正常情况下双方一定都要出席。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扶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如果被告经2次传唤拒不到庭,法院可以拘传被告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