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应按下列标准判刑:
1、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是指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企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一、国有企业渎职罪在法院多长时间判决
我国《刑法》中没有国有企业渎职罪,只有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行为人犯此罪既遂,且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法院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国有企业渎职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什么
国有企业渎职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1、本罪的主体为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2、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间接故意与过失构成;3、本罪的客体是国有企业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4、本罪的客观上表现为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滥用职权罪的概念是什么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以及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达到什么标准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才能立案?
484人看过
-
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既遂的刑法裁量规定
73人看过
-
怎么对刑事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进行量刑和处罚?
193人看过
-
刑法中国有企业渎职罪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
447人看过
-
2024国有企业失职罪立案标准
316人看过
-
国有企业员工失职罪的认定程序和标准是什么?
424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国有公司人员失职罪的量刑标准国有公司人员失职罪既遂江苏在线咨询 2021-10-12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明确规定,国有公司、企业员工严重不负责任或滥用职权,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严重损失,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的国家利益受到特别严重损失,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定金行为,造成国家利益严重损失的,按定金规定处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两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
刑事国有企业失职罪怎么量刑?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11刑事国有公司人员失职罪既遂这样量刑处罚:国有公司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公司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国有公司人员失职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失职或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的行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严重不
-
国有企业失职人员怎么定罪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第一百六十八条【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
-
什么条件构成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23满足以下要件构成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本罪的客体是国有企业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客观上表现为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企业破产或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主观方面由间接故意与过失构成。
-
怎么判断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19侵犯的客体必须是企业财产权益和市场经济秩序;客观要件是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因不负责任而造成企业严重的亏损行为;主体要件必须是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而在主观要件上面为过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