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力待定合同成立后如是否可以主张权利看是否追认,因行为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欠缺而使合同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有待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承受人进行追认,追认之后即成为有效合同则可以主张权利,不予追认则为无效合同自始至终无效则不能主张权利。
效力待定合同构成要件有以下这些:
一是合同有成立效力,但无效果效力;
二是合同存在缺陷但可以修正;
三是必须属于法律规定的三种情况,与附期限附条件、可撤销可变更合有严格区别。
效力待定合同的判定标准:
1、无行为能力人所订立之合同;
2、限制行为能力人缔结的合同;
3、无代理权人以被代理人名义缔结的合同。
效力待定的合同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二是无权代理人以本人名义订立的合同;
三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而订立的合同。
此三类合同分别是由于有关当事人缺乏缔约能力、缺乏定立合同的资格或缺乏处分能力造成的,如果给有关权利人赋予承认权,使之能够以其利益判断做出承认而使合同有效或者拒绝而使合同无效,往往是有利于权利人的利益,有利于促进交易的。因此,将这类合同规定为效力待定合同,是符合权利人的意志和利益的。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除可以订立某些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细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合同外,对其他的合同,必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订立。一般来说,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除细小的日常生活方面以外的合同,必须经过其法定代理人事先允许或事后承认才能生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
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规定
86人看过
-
民法典:合同的效力待定问题
282人看过
-
民法典中未签居间合同要怎么主张权利
227人看过
-
民法典中哪些情形下的合同效力待定
470人看过
-
民法典中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相关法律规定
108人看过
-
民法典买卖合同纠纷是否可以主张利息
153人看过
-
合同终止的效力待定和约定在民法典中一样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26效力待定合同是撤销,而不是解除。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
民法典规定合同违约可主张期待利益赔偿的情形云南在线咨询 2024-08-30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2、可预见规则可预见规则的主体只能是违约方,预见对象是违约后的损失范围,即期待利益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
-
民法典规定效力待定的合同追认期一般是多久台湾在线咨询 2022-12-09效力待定的合同追认期是一个月。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或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或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
-
民法典中什么情况下可以主张认沽合同利息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30可以主张。《民法典》规定:定作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报酬。对支付报酬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定作人应当在承揽人交付工作成果时支付;工作成果部分交付的,定作人应当相应支付。同时《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规定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补救措施,第五百一十一条规定了合同约定不明确时的履行,根据上述法条,承揽合同的酬劳可以后期达成补偿协议,承揽人针对自己的损
-
民法典中祖父母可以主张监护权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29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不具有监护能力,祖父母可以主张监护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