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强制征收中的公共利益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19 01:51:54 431 人看过

一、房屋强制征收中的公共利益是什么

根据现行法律制度所明确界定,所谓“公共利益”,其具体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六大领域:

首先,国防安全、维护国家荣誉与尊严等外交事务所需;

其次,为满足国防与外交需求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开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等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第三,政府为主导,以科学技术、教育培训、文化传承、医疗卫生、体育竞技、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防灾减损、文物保存以及社会福利保障、城镇公共设施等为主题开展的公共服务事业需求;

再次,针对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及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求展开行动;

第四,依据城乡规划法相关规定,通过政府协调统筹,实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破败落后等特定地区进行旧城区改造的需求;

此外,法律、行政法规中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需求;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在各地区积极执行城市规划期间,即使被征用的土地将用于建造商品房,也应视为符合公共利益的范畴。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二、房屋强制拆迁,是否可以追究违法着的刑事责任

若在政府实施强制拆迁过程中出现诸如暴力执法,损毁财产以及导致人员伤亡等恶劣情况,该行为则有可能触及到刑事犯罪法领域。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明确指出,故意侵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应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倘若对前述条款加以升级,致使受害者受到严重伤害,那么依据情节轻重,相关责任人将承担起三年以上直至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惩罚;对于严重的致人死亡事件或采用特别残忍手段导致受害者伤残的案件,罪犯将面临大规模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的严厉惩戒。《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也做出了重要补充,第二十七条第三款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违规断水、停电、断气以及阻碍道路交通等不合法手段强迫被征地者进行搬迁。同时,法规严格禁止建设单位参与这一系列涉及强制执行的搬迁活动。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款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在房地产强制征用的过程中,公共利益所涉及的范围颇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国防、外交、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推进以及旧城区的改造升级等等即便土地被用于商品房的开发和建设,只要其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同样可以被视为是符合公共利益的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3日 15: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因“公共利益”实施房屋征收透露出的几个信息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征收房屋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也就是说,在当下的征收拆迁中,应是从“公共利益”的需要出发,才能决定启动一个征收拆迁项目。但在实践中,以公共利益之名行商业开发之实的乱象丛生,征收方肆意划定公共利益,侵占农民耕地的举措也常常损害被征收人的利益。那为“公共利益”实施征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拆迁律师来给你说说所谓公共利益包含的几个信息:一、为国防和外交的需要这主要是指因国防设施建设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而使用土地的情形。一般来说,非军事设施用地不能认定为国防需要,不宜通过征收方式实现。外交需要用地也要经我国外事机构批准和相关程序流程来征收土地。现实中因该理由而征收拆迁的,相对较少。在此方面出现的纠纷也就不多了。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基础设施是指为了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它包括能源、交通、水利
    2024-02-01
    437人看过
  • 非公共利益征收的合法依据
    非公共利益征收的法律依据为:非公共利益的需要违法征收土地的,被征收人可以拒绝土地征收,并且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反应情况。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依法进行补偿的条件下,将集体所有土地及其上权利移转为国家所有的行为。土地征收是将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重要制度,许多国家的法律均有相关规定。宽泛的公共利益目的,无序、混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机制的现状分析土地问题是联结农村、农业、农民三个环节的焦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保护耕地与非农建设占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征地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比较突出的,一是混淆了社会公共利益和商业目的,导致征收制度被滥用于商业开发且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规模过大。各种各样的开发区、大学城遍地开花,圈地风屡禁不止。二是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没有给予公正的补偿,安置不落实,造成很多农民失地又失业。一些地方把农民的土地作为生财之道,违法
    2023-07-03
    107人看过
  • 政府征地中公共利益的界定
    周智坚*彭晓云**[摘要]尽快明晰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公共利益的外延,对政府征地权力进行有效的制衡,成为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要件。本文以公共利益的主体多样性角度切入,对公共利益作纵向层次优先等级体系划分,作为政府征地时的价值判断标准,避免公共利益的“异化”和“失真”,力求为公共利益的真实体现,多添一把希望之火。[关键词]公共利益政府征地价值体系“公共利益”是政府征地合法性的基础条件之一。但“公共利益”是多元主体的价值判断,主体利益立场的不同,对其内涵和外延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界定,从而引发征地各方在价值维度上的隔阂,诱发实践层面上的冲突。我国的征地制度显得较为粗略和原则化,特别是在“公共利益”的界定方面,规定得不甚明确,严重损害了原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利益,滋生了行政腐败,破坏了社会秩序。因此,在法律中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构建公共利益价值体系辅之以对应的行政程
    2022-04-11
    241人看过
  • 房屋征收过程中能否强制拆迁,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一、房屋征收过程中能否强制拆迁,最新的规定是什么房屋征收过程,可以依法申请强制拆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二、拆迁安置纠纷,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是怎么规定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纠纷可以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在行政裁决书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
    2024-01-25
    404人看过
  • 因公共利益征收红线范围外部分房屋合法吗
    【裁判要旨】整栋房屋的大部分在项目建设用地规划红线范围内,小部分在红线外,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考虑房屋的实用性及社会安全性等因素,将红线范围外的部分房屋一并征收,并给予被征收人合理补偿,契合社会生活事实,符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立法精神。【案情简介】原告杨某部分房屋在某学院取得的房屋拆迁许可证之拆迁范围内,但未能如期拆迁。后政府启动道路建设项目,其部分房屋在该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故政府作出征收决定,征收杨某整栋房屋。杨某不服,在复议决定维持征收决定后诉至法院,以征收决定与拆迁许可证主体和内容冲突以及未提供合理安置补偿方案为主要诉由,请求撤销征收决定。【法院认为】因房屋拆迁许可证已失效,道路建设项目属于新启动项目,征收决定与房屋拆迁许可证两份文件并不存在冲突;因原告部分房屋在道路建设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征收系出于公共利益需要,且房屋地面高于道路地面10余米,不整体拆除将产生
    2022-04-11
    143人看过
  • 房屋强制征收要满足什么条件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达不成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不明确时,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征收人作出补偿决定,这是对征收纠纷处理的第一道程序,如果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寻求司法救济,维护自身权益。被征收人既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补偿决定,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非诉强制措施来达到实现补偿决定、稳定补偿关系、推动征收实施的目的。第一,强制执行以补偿决定为前提。被征收人不搬迁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达成了补偿协议,又反悔不搬迁的;二是作了补偿决定,在决定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第一种情况况,可以由房屋征收部门按照违约之诉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执行。第二种情况,则可以根据有关规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例分析】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8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是有权进行强制执行的唯一合法主体,因此老城区政府作为行政机关,无权强制张某搬迁。第一,有权机
    2023-06-13
    467人看过
  • 根据规定房屋征收是强制的吗
    一、根据规定房屋征收是强制的吗?是强制的,无正常理由拒不配合的房子会被强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二、在哪些情形下才能作出房屋征收决定?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
    2023-06-15
    86人看过
  • :征地拆迁中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不分
    没有区别对待为社会公共利益目的的拆迁和纯商业目的征地拆迁,明确土地征用的目的,仅允许在服务于公益目的时才可征地,公益目的原则由辅以司法解释的一般准则界定或通过实施细则界定。虽然没办法解决得尽善尽美,但解决方案要尽量合理。于社会公共利益目的而进行强制拆迁,应当说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如果为商业性目的而在法院判决前给予强制拆迁,这就有问题了。因为,第一,在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处于弱势地位,行政权力的介入应该保护弱者而非强者。第二,从法理上讲不通,开发商与被拆迁人本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在商业性拆迁法律关系中,双方地位平等,凡双方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应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最终由法院裁决。行政部门事先强行拆迁,是行政权对司法权的粗暴干预。因此,虽然《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被拆迁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可以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但是这一规定毫无道理,既不能保护被拆迁人的
    2023-06-05
    388人看过
  • 征地拆迁应符合公共利益需要,那到底什么是公共利益?
    法律法规概览1相关法律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2、《民法典》的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3、《土地管理法》第2条:“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4、《征收条例》第2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从上述法条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根本法,还是专门调整征地拆迁方面的法律,都明确了土地和房屋征收的前提——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具体是指什么?在此前的法律法规中,虽然经常有“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的说法,但法律一直没有明确何为“公共利益
    2023-06-21
    427人看过
  • 房屋征收过程中能不能强制拆迁
    房屋征收过程中需要依法申请才能进行强制拆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一、不满征地补偿可否行政复议不服征地补偿的情况下,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对于政府征用村民集体土地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二、国有土地征收要走法院强执吗国有土地征收满足条件的要走法院强执。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
    2023-06-27
    398人看过
  • 论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中公共利益决策机制的反思与重构
    公共利益缺乏明确的界定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政府滥用征地权在近年屡遭诟病。许多学者都试图对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中的公共利益进行明确的界定,但笔者却认为,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这一特质决定了对公共利益决策机制进行研究的重要性。一、公共利益决策困境(一)以公共利益之名——被滥用的土地征收权土地征收作为国家以非市场的方式取得非国有财产的强制性政府行为,是对既定财产秩序的破坏,除了对社会发生更直接的影响外,还间接地影响到财富的分配,因而不应当轻率地使用。[1]从各国的立法实践来看,二战以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宪法中都因应所有权社会化的要求,规定国家可在必要时对私有财产进行征收,并几乎毫无例外地将为公共利益之目的、依法定程序以及给予补偿作为行使该权力的限制条件[2]。尽管新中国的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及至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一些具体规定上存在差异,但也都无一例外地将国家依法对土地征收限制在公
    2023-06-10
    486人看过
  • 公共利益征收补偿策略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征收土地的补偿标准过低,补偿不到位,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建议对补偿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对于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民法典有针对性地对征收的补偿原则和补偿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考虑到各地的发展很不平衡,具体的补偿标准和补偿办法,由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依照本法规定的补偿原则和补偿内容,根据不同情况作出规定。针对现实生活中补偿不到位和侵占补偿费用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必然导致其超越既有的约束和限制,而人是
    2023-07-02
    408人看过
  • 基于公共利益需求征收程序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规定,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必须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广泛
    2023-08-17
    73人看过
  • 征地的起因--公共利益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土地相对于农民不仅仅体现为一个就业途径,更体现为对基本生存的一个保障。所以农民集体的土地一旦被征收,依赖于此土地的农民不仅会失业也会丧失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故此国家征收权不能随便使用,必须给他戴上紧箍咒,以防被滥用,国家征收权的紧箍咒就是公共利益即除非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不能行使国家征收权。至于如何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无论是学界还是实务都没有定论。正因为对公共利益界定的模糊不确定,才导致国家征收权在实践中的滥用。一、征地的批准主体--国务院或省级政府在征地实践中,因征地公告是由县级人民政府盖章发布的,所以很多被征地人误认为是否征地是由县政府说了算,大错特错。必须要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文,否则就是违法征收土地,被征收人有权拒绝。二、征地批文的复议--省级政府或国务院征地批文是由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由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根据《
    2023-03-21
    32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如何理解和使用公共利益房屋拆迁中的公共利益,如何理解公共利益?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15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6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和个人的房屋,并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对规范国家的征收征用制度最为关键。在理解和运用公共利益这个概念时,应坚持如下六条判断标准: ①合法合理性;②公共受益性;③公平补偿性;④公开参与性;⑤权力制约性;⑥权责统一性。我
    • 专利权的公共利益强制许可具体细节是什么?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0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的规定,专利权的强制许可是指,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以公道的条件请求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而未能在公道长的时间内获得这种许可时,国务院专利行政部分根据该单位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该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3年后,任何单位均可以依照专利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请求国务院专利行政部分给予强制许可。或者是指在国家出现
    • 什么是拆迁中的“公共利益”?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12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6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和个人的房屋,并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对规范国家的征收征用制度最为关键。在理解和运用公共利益这个概念时,应坚持如下六条判断标准: ①合法合理性;②公共受益性;③公平补偿性;④公开参与性;⑤权力制约性;⑥权责统一性
    • 强制征收房屋的程序
      福建在线咨询 2021-12-14
      一、发布房屋征收决定 二、选定评估机构并进行现场评估 三、签订补偿协议 四、不签协议则作出补偿决定 五、拒不搬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中的为公共利益的需要,这公共利益是指那些,包括房地产开发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1
      公共利益的法律定义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界定,学理上是与私益相对称的一个概念。刘俊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