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24%就是不合法的,根据现行有效的司法解释,民间借贷利率约定超过24%部分不受法律保护,超过年利率36%部分无效,但如果借款人支付的利息已经超过年利率24%不足36%的部分,借款人已经支付了的无权要求返还,支付的利息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可以要求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所以,借款合同属于合同中一类合同类型,法律上是允许约定违约责任的。另外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规定,“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本身就是一种违约条款,逾期利息即是违约金。所以违约金是可以以事先确定具体数额的形式约定,当然也可以以逾期利息形式出现,因为国家法律法规对于以确定数额的方式支付违约金并无禁止性规定,按照民法意思自治的原则,该种方式法律上是不限制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第二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最多不能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
法律规定
《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五条【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我国对于借款合同中如果一方违反了约定需要支付的违约金是不得超过24%,如果超过了24%的话,那么另一方需要将多出来的钱退还,如另一方拒绝退还违约金额的话,违约方是有权将另一方告上法院,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相关想问题。
-
借款合同中关于逾期还款违约金的约定是否包括逾期利息?
420人看过
-
工程款逾期违约金约定的合同违约金怎么算
258人看过
-
违约金上限的规定合同违约金上限有哪些
130人看过
-
借款合同逾期违约金怎么写,借款合同的内容有哪些?
477人看过
-
违约金违约金是合同上限吗?
256人看过
-
逾期付款违约金最高上限?
440人看过
违约金是指合同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或金钱替代物。在合同违约的情况下,违约金通常是一种违约的惩罚,用于弥补对方因违约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需要注意违约金的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以及是否符合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法... 更多>
-
合同法逾期违约金上限是什么,违约金的相关知识有什么?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281、违约金约定注意事项 1)依据合同总额或其它一定数额为基准,确定一定的比例作为违约金; 2)依据对方逾期履行义务的时间,按照定期固定数额或比例的方式来连续计算违约金。 2、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实践中,经常会出现约定高额违约金的情况,或按照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计算方式计算出天价违约金甚至会出现违约金高于合同本金的情况。 如果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违约方可以要求法院适当降低违约金支付比例,当事人
-
借款合同逾期违约金1% 是否合理上海在线咨询 2023-09-30合同逾期违约金1%是合理的。合同逾期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违约金的标准是金钱,但当事人也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标的物为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违约金具有担保债务履行的功效,又具有惩罚违约人和补偿无过错一方当事人所受损失的效果。
-
合同逾期付款违约金的标准是什么?逾期付款违约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05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有约定,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30%。如果合同中未约定逾期付款责任时,合同逾期付款违约金的标准是什么?一、1999年6月10日~2004年1月1日的逾期付款违约金计算标准为日利率万分之二点一(非万分之四)。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逾期付款违约金应当按照何种标准计算问题的批复》(法释[1999]8号)及其修改批复(法释[2000]34号),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降低存、贷款利率的通知》(1
-
什么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违约金安徽在线咨询 2023-04-28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违约金主要是由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的,但是要注意的是,一般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30%.违约金过高或者过低,当事人都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减少或者增加违约金。 2。
-
违约金的上限怎么规定合同中是怎么约定违约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15没有合同违约金上限的规定,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30%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30%,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