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诉时效法定最高刑怎么规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8 08:31:59 151 人看过

追诉时效法定最高刑规定,就是该犯罪事实的最高量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②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0年。

③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然可以追诉。

上述我国《刑法》所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是根据犯罪的法定最高刑确定的,这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追诉时效期限上的具体体现。因为犯罪的法定最高刑根基于其社会危害性程度,一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可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越高,法律所规定的最高刑就越高。

一、两种追诉时效延长的情况

(一)《刑法》第88条第1款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此种情况下,追诉时效的延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已经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已受理案件。这是此种追诉时效延长的前提条件。

2、行为人实施了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行为。

(二)《刑法》第88条第2款规定: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此种情况下,追诉时效的延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提出控告。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应当立案”是指根据刑法的规定和公认的刑法理论,被控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对其进行立案侦查或者受理案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9日 03: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刑法中追诉时效是怎样规定的,追诉时效有几种期限
    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一、刑事诉讼期限是多久(一)侦查羁押期限1、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不得超过2个月;2、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延长1个月;3、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情形的,可以延长2个月;4、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26条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可以再延长2个月
    2023-02-16
    359人看过
  • 什么是最高犯罪追诉时效法
    法定最高刑的追诉时效规定为如果法定最高刑是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等。一、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是多久?十年有期徒刑追诉期是十五年。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二、怎么才知道寻衅滋事在逃多少年的个人寻衅滋事的,最高刑为五年有期徒刑,因此,经过十年后不再追诉。聚众多次寻衅滋事的,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因此,经过十五年后不再追诉。当然,这一结论以不存在追诉时效中断情形为前提。《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
    2023-03-05
    191人看过
  • 了解最新追诉新罪时效规定
    追诉新罪时效的规定有:1、法定最高刑期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五年后不再追诉;2、法定最高刑期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不满十年的,十年后不再起诉;3、法定最高刑期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十五年后不再追诉;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二十年后不再追诉,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起诉的,应当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法律规定,以下两种情况不受诉讼时效限制:1、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2、被害人在起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追诉重婚行为时效的规定是什么?重婚罪的追诉时效为5年。也就是说重婚罪在经过了5年之后就不能再进行处理。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即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婚姻关系。按照一夫一妻原则的要求,有配偶者只能在婚姻终止即配偶死亡或依法离婚后再行结婚,否则构成重婚。《中华人
    2023-07-02
    281人看过
  • 刑法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及追诉时效如何计算
    刑法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是在追诉期限内又犯新罪,此时前罪的追诉时效中断,其经过的诉讼时效归于消灭,并从所犯新罪成立之日起重新计算。刑法规定追诉时效的计算是从犯罪之日起算的,如果其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的那一日其计算。一、刑法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刑法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后罪成立之日起计算。即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时效便中断,其追诉时效从后罪成立之日起重新计算。因为行为人在前罪的追诉时效期间内又犯新罪,表明其并无悔改之意,前罪所体现的人生危害性并没有消除,从刑罚特殊预防的目的出发,因而对前罪的追诉时效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二、刑法规定追诉时效如何计算刑法规定追诉时效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
    2023-06-05
    60人看过
  •  分析最高刑对追诉时效的影响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不同,因此追诉时效的期限也各不相同,并且规定了长短不一的时间。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不同,因此追诉时效的期限也各不相同,并且规定了长短不一的时间。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追诉时效期限如何确定追诉时效期
    2023-08-26
    237人看过
  • 有哪些法律规定规定了追诉时效?
    追诉时效的法律规定具体如下:1、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起诉期限为五年;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起诉期限为十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起诉期限为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起诉期限为20年。起诉时效是指刑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不同的刑期起诉时效不同,最高20年。追诉时效延长的条件有哪些?追诉时效的延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提出控告。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应当立案”是指根据刑法的规定和公认的刑法理论,被控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对其进行立案侦查或者受理案件。综合上面所说的,追诉权是属于国家所拥有的权利,对于犯了罪而没有接受处罚的人,那么国家就有权利向犯罪者进行追诉。但这个权利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刑期判的越高,所存在的追诉权时间就
    2023-07-05
    475人看过
  • 法定刑为拘役的追诉时效
    一、法定刑为拘役的追诉时效拘役的追诉时效是五年。拘役的期限,一般是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第第一项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可知拘役追诉时效期限为五年。关于拘役法定刑追诉时效,见:《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第八十八条【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
    2023-03-21
    393人看过
  • 虚假诉讼罪的追诉时效怎么规定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虚假诉讼罪最高的处罚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法定最长的追诉时效为经过十年。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虚假诉讼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
    2023-06-01
    215人看过
  • 刑事诉讼对时效如何规定的,追诉期限的计算怎么规定
    刑事诉讼对时效如何规定的《刑法》第八十七条(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第八十八条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刑法》第八十九条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致人重伤的法定刑是3~10年,如果是特别残忍手段造成重伤或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得看具体的受伤程度,
    2023-06-13
    72人看过
  • 追诉时效刑种上的最高刑如何理解
    我国《刑法》中对于追诉时效的规定中提及的刑种最高刑是指依据犯罪情节判处犯罪分子最高的刑罚。对案件的追诉时效只适用公安机关没有立案侦查的案件,若公安机关已经对案件立案侦查的,此时不能在适用追诉时效的认定。刑事案件追诉时效如何计算刑事案件追诉时效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2023-08-13
    485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合同追诉期限与追诉时效
    签订合同产生纠纷的,是属于民事纠纷,在不涉及到犯罪的情况下是不适用追诉时效的,而是适用诉讼时效。根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民法典的赠与合同的法律规定是什么1.赠与合同主要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合同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口头或法定其他形式等。赠与人在一定条件下享有撤销权。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第六百五十八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
    2023-08-14
    243人看过
  • 最高法刑诉法解释31条是什么规定?
    最高法关于刑诉法解释第31条是对检察官回避进行了规定,事实上,包括检察官在内所有公检法的司法人员都有回避制度的规定,其目的不仅是为了防范与案件当事人有关联的司法人员故意或无意作出妨害司法公正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对司法人员的正常工作行为产生误解和偏见,那么,最高法刑诉法解释31条具体是什么规定呢?一、最高法刑诉法解释31条的内容最高法刑诉法解释31条的内容为: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出庭的检察人员回避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休庭,并通知人民检察院。二、包括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在内的司法人员回避制度1、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1)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2)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4)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
    2023-04-17
    373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九对追诉时效期限的规定
    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第八十八条【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第八十九条【追诉期限的计算与中断】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一、根据我国刑法,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决定的1、法定最高
    2023-06-21
    190人看过
  •  刑事追诉时效规定的历史演变
    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不同法定最高刑期的犯罪行为的规定,包括起诉期限和追诉期限的具体规定。根据法定最高刑期的不同,起诉期限和追诉期限也有所不同。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不同法定最高刑期的犯罪行为,其起诉期限和追诉期限有所不同。具体规定如下:1.如果法定最高刑期不满5年,那么起诉期限为5年。2.如果法定最高刑期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那么追诉期限为10年。3.如果法定最高刑期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那么追诉期限为15年。4.如果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那么追诉期限为20年。5.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起诉,则需要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此时仍可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起诉时效期限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严重程度,分别规定不同长度的起诉时效期限。 我国刑事诉讼起诉时效期限相关法律规定刑事诉讼起诉时效期限是指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在法定起诉期限内未向人民
    2023-08-28
    23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法定最高刑追诉时效,有没有法律规定
      西藏在线咨询 2023-12-11
      法律分析 关于法定最高刑的追诉时效标准如下: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最高追诉时效为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最高追诉时效为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最高追诉时效为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最高追诉时效为二十年。
    • 法定最高刑的追诉时效是怎样的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2-02
      我国《刑法》中所根据法定最高刑确定追诉时效的相关规定为:若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则经过五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则经过二十年不再追诉。
    • 最高追诉时效是多长时,法律怎么规定的
      江西在线咨询 2023-10-21
      如果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最高追诉时效是二十年。追但是如果案件已经立案的,则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诉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 刑法过了追诉时效按撤案处理的规定。最高法,最高检的解释。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7
      过时效不是按撤诉,是不予立案,不予起诉,不予受理。
    • 最高人民法院怎么规定诉讼时效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11
      1、不适用诉讼时效抗辩的债权请求权:借款本金和利息、债券、出资等; 2、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或改变诉讼时效属于无效行为; 3、人民法院不得释明或者主动适用诉讼时效抗辩; 4、一审未提时效抗辩除有新证据外二审不予支持; 5、债务分期履行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起算。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