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擅自离职不可以不开离职证明,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一、离职证明模板怎么写
离职证明(居中对齐)
兹有***(姓名)同志于****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间在我公司担任***职务,在职期间,工作努力,无不良工作表现。现因*****原因申请离职,并已正式办理离职等相关手续。以后其一切相关事宜均与我公司无关。
特此证明
****公司单位(盖章)或人事章
****年**月**日
二、离职证明的内容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1、法定载明条款
根据上述条款规定,员工离职证明必须写明以下条款:
(1)劳动合同期限,即劳动合同生效之日至劳动合同终止之日,便于之后用人单位继续计算工作年限;
(2)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即员工离职之日或双方确认的劳动合同解除之日,可参考计算竞业限制期间;
(3)工作岗位,员工离职前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便于新用人单位招聘及离职员工应聘时参考;
(4)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即双方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至解除劳动关系之日的工作年限。
2、建议载明条款
(1)员工的离职性质
离职性质指用人单位与离职员工之间以何种方式解除劳动关系,一般包括协商一致离职、员工主动辞职、单位单方面辞退、经济性裁员等。
(2)员工的竞业限制与保密义务情况
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离职证明中有必要对离职员工的竞业限制及保密义务情况作出明确标明。
-
离职证明不见了可以入职吗,员工离职证明怎么开
247人看过
-
员工擅自离职有工资吗 员工擅自离职怎么办
71人看过
-
员工自动离职后,TA回来要开离职证明,可以拒绝吗?
215人看过
-
公司倒闭自离老员工可以回去开离职证明吗?
223人看过
-
员工未办理离职手续,擅自离开,公司可以起诉吗
110人看过
-
离职员工需要离职证明吗,离职证明公司
79人看过
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必须出具的一份书面材料。 离职证明的作用是用人单位防止就业人员同时兼任两分以上工作,减少公司机密泄露的几率或其他特殊需要;新单位担心你和原单位还有未了结的涉及... 更多>
-
2022年员工擅自离职有工资吗员工擅自离职怎么办澳门在线咨询 2023-03-14员工擅自离职应该有工资但是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员工擅自离职可否办理离职手续?浙江在线咨询 2023-07-25不办理离职手续,就无法结清工资,属于自动离职。自动离职有工资,但是由于没有办理离职手续,所以没办法结算工资。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有的职工因辞职未准或要求解除合同未被同意,便擅自离职或违约出走;有的职工未说明原因不辞而别;也有的受优厚待遇诱惑而擅自“跳槽”等均属自动离职范围。离职与辞职没有本质的区别,从以前的规定看,一般是指尚未丧失劳动能
-
无合同员工擅自离职员工可以报警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1-11-20无合同员工擅自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以从工人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如果扣除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另外,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以上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每月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辟谣】没签劳动合同受伤一定不属于工伤?真相:不是分析:劳动者
-
公司离职员工可以直接开离职证明给公司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3-10-13公司辞退员工可以开离职证明。根据我们国家法律当中规定劳动者无论是自行辞职还是行为存在着过错被应用单位辞退的情况之下,那么用人单位都是需要为劳动者开离职证明,只有这样的话劳动者才能够进入到新的用人单位工作。
-
不开工资怎么办不让离职,擅自离职不开工资湖南在线咨询 2022-09-29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