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产假只让休98天不违法。因为国家法定产假为98天,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如何理解女职工产假的“98天”?
产假待遇
日前,女职工生育保险享受的产假由90天延长至98天的新规,迅速成为网上热点话题。
阅读延伸:
女职工劳动保护
生育保险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文公布《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将产假由90天增至14周,生育流产医疗费用由单位支付。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草案将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由90天延长至98天,并规范了相关待遇。
98天产假是少了还是多了
有网友询问:身边不少朋友能休四个月甚至四个半月的产假,98天不是还变少了吗
对此,湖北中和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薇玮说,这是网友的误解,98天是正常生育的基础产假,晚婚、多胞胎生育、难产等特殊情况可再增加,也就是说女职工的产假总数比以前增加了8天。
产假的相关规定
女职工产假分别按下列情况执行(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第十四条)
第一,单胎顺产者,给予产假九十八天,其中产前休息十五天,产后休息八十三天。
第二,难产者,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
98天产假
女员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8天的产假,包括15天的预产假。已婚妇女23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实行晚育的,增加产假30天,难产(剖宫产以及产程中使用吸宫器、产钳等非正常顺产的平产手术者)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举例
根据去年3月发布的《湖北省职工生育保险办法》,难产的增加15天产假及生育津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及生育津贴。另据《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已婚妇女年满23周岁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符合晚育政策的,增加30天产假及生育津贴。产假期间的法定节假日不再另外计算。假设一名26岁的女职工通过剖腹产生育了一对双胞胎,那么她能享受的产假就是98天+30天+15天+15天,共158天。
了解更多劳动知识,请点击劳动法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二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三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
公司只给98天产假违法吗
72人看过
-
产假只批98天违反劳动法吗
325人看过
-
产假158天单位只给休98天
388人看过
-
产假158天单位只给休98天
67人看过
-
只批98天产假合法吗
127人看过
-
产假只给98天合法吗
364人看过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更多>
-
公司只给98天产假违法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3-01-26公司只给98天产假是否违法要看当地的规定。98天产假是国家法定产假,有的省市会延长产假,如果有规定延长的,公司只给98天,则是违法。例如,根据《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陕西省在国家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60天,也就是说可以放158天产假,假如公司只给放98天,则是违法的。员工如果跟公司协商解决不了的,可以收集证据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也可以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
-
-
-
公司只给98天产假是否违法浙江在线咨询 2023-01-25公司只给98天产假是否违法要看当地的规定。98天产假是国家法定产假,有的省市会延长产假,如果有规定延长的,公司只给98天,则是违法。例如,根据《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陕西省在国家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60天,也就是说可以放158天产假,假如公司只给放98天,则是违法的。员工如果跟公司协商解决不了的,可以收集证据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也可以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
-
休98天难产假休前可以休假30天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2可以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也可以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欢迎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