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个试用期已过3个月被辞退有赔偿吗
3个试用期已过3个月被辞退,如果符合无过错性辞退等情形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向其支付经济补偿;如果单位是违法辞退的,则劳动者可要求继续与单位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向本人支付赔偿金。如果劳动者自身有重大过错的,则没有赔偿和补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二、被辞退赔偿金包括社保吗
包括。补偿金包含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基数,也包括奖金、加班费这些。经济补偿金等于补偿时间乘以离职前的12个月的平均工资,平均工资的算法:是当月所有的应发工资数,就是扣个人保险及公积金以前的那个数。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经济补偿的基数是劳动者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三、辞退了工资什么时候发
辞退用人单位应当在办理解除合同手续时一并结清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n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n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试用期3个月正常吗
51人看过
-
试用期三个月,没签合同,第二个月被辞退,有赔偿吗
396人看过
-
员工入职3个月辞退要赔偿么
194人看过
-
干了3个月被公司辞退有多少补偿
174人看过
-
3个月正式员工被辞退补偿有多少?
292人看过
-
三个月试用期被辞退(辞退金是钱吗?
483人看过
-
辞退试用期3个月后可以提前三个月辞退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13。建议先协商,协商不成,可以搜集证据,去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
-
被大企业辞退了,有3个月的试用期,能得到赔偿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4-02根据劳动法规定,试用期不超过六个月,如果你公司没有超过,应该说双方均可以在试用期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且不赔偿。但你可以根据原来已签订的三个月试用期合同为证据,三个月期满后应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公司未与你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为由,要求公司赔偿一个月工资标准的补偿,以及其他损失。公司对你所提问题必须举证三个月期满后仍在试用的的证据,由于没有书面的证据,公司对此举证很难,因此你要求补偿的要求就有可能得到支持
-
过了试用期被辞退了已经过了试用期被辞退有赔偿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25如果在试用期证明不合格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没有补偿,如果试用期过后,劳动者又没有过错,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可以要求二倍于经济补偿的赔偿,协商不成,可向劳动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
-
试用期3个月了被辞退有什么赔偿呢?单位不肯赔偿怎样办?广东在线咨询 2023-04-03(一)递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 (二)申请书符合要求的,仲裁委员会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自做出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决定不予受理的,说明理由,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四)劳动争议仲裁公开进行,但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