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在下列情况下不给孩子抚养费:
一、双方协商一致,由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负担孩子全部的抚养费,不要求对方支付的。
二、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
三、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再婚,其配偶愿意承担孩子全部的抚养费的。
另外如果给付方因违法犯罪被收监改造或被劳动教养,失去了经济能力的也可以暂时不支付抚养费,但等其恢复自由后仍然要继续支付抚养费。
一、起诉老婆出轨有抚养费吗
起诉老婆出轨是否有抚养费要看女方是否是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如果离婚后女方不直接抚养孩子,则需要支付抚养费。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二、男方不给小孩抚养费怎么起诉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双方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向法院起诉要孩子的抚养费的方式是:1、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2、交到孩子父亲居住地法院,缴纳立案费20元左右;3、然后等待开庭审理;4、开庭前准备好证据,离婚协议书或判决书;5、如果您准备请律师,最好在一开始就去找律师咨询。也就是说,男女双方离婚后不给孩子抚养费的,抚养孩子的一方可以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也可以向法院起诉对方。
-
可以不给吗,什么情况下离婚能不给抚养费?
171人看过
-
离婚一方不给抚养费吗哪些情况下离婚能不给抚养费
424人看过
-
有抚养权的情况下属于什么情况下不给抚养费
436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抚养费可以不给?
212人看过
-
在对方不给抚养费的情况下,能不能不让他看孩子
434人看过
-
离婚可以不给抚养费吗什么情况下可以拒付抚养费
111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没给抚养费的情况下,离婚时孩子能不能要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23一般在离婚后会给抚养费的。但是对于离婚孩子抚养费没给的应该让法院进入强制程序时,一般需要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根据执行工作规定第十九条,对已发生法律效率的具有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内容的法律文书、民事制裁决定书,可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执行。也就是说对具有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也可以不经申请,由法院依职权直接进入强制执行程。 强制执行的办法:一是提取、扣留被申请人的储蓄存款或工
-
什么情况下离婚时对方不给孩子医疗费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231、离婚孩子抚养费标准是: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2、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因此,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抚养费
-
什么情况下可以增加抚养费,抚养费不交给孩子四川在线咨询 2021-11-18一般不增加抚养费。根据我国法律,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来确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通知,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支付。承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没有固定收入的,可以根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确定抚养
-
有多个孩子的情况下离婚怎么给抚养费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15离婚有多个子女抚养费给付如下: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
在孩子的抚养期内,什么情况下离婚孩子可以判给男方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1-05离婚婴儿可以在下列情况下判给男方: 一、母亲患有严重疾病.不履行抚养义务,导致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二、由于其他原因,子女确实不适合与母亲同住; 三、其他可由父亲抚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