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必然的危害结果放任是什么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5 13:40:18 162 人看过

1、对于必然的危害结果放任是故意犯罪

根据《刑法》

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3、而过失犯罪也有两种

(1)应当预见而疏忽大意没预见导致结果发生,这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2)已经预见但轻信可避免,这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其中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点是,一来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具有可认识的能力,即应当预见;二来,由于因为主观上粗心大意,忽略了对行为后果的认真考虑,盲目实施了这种行为,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特点是,一来,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来,但由于行为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

一、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是怎样的?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

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

(1)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

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

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2)《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存在过失犯罪

(3)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过失犯罪只有在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负刑事责任。如果没有规定的,无论某一过失行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构成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3日 08: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故意犯罪相关文章
  • 城市改革: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
    1、简政放权。要使所有管理经济的政府机关同企业从直接的经济利益联系上脱钩,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2、敞开城门。在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和由城市统一组织城乡的生产和流通的同时,打破封闭和分割。3、搞活企业。1981年开始,经国务院批准,沙市、常州、重庆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1984年4月16日至25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农村城市改革概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有以下内容: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2、所有制: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3、分配制度: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4、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
    2023-07-06
    329人看过
  • 过失犯罪必须出现法定的危害结果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犯罪是一定要有危害结果发生的,如果过失行为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就不会构成过失犯罪。一、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A、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
    2023-02-20
    196人看过
  • 非法经营罪必须要求危害结果吗
    是的。其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它包括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也是少数犯罪的必备条件。犯罪客观条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必要条件,即任何犯罪都必须必备的条件,如危害行为。而另一类是选择条件,即某些犯罪所必须必备的条件或者是对行为构成因素的特别要求。前者指危害结果,后者指包括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特征如下所述:1、犯罪客观方面具有法定性;2、犯罪客观方面以客观事实特征为内容;3、犯罪客观方面是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有所侵犯的客观事实特征;4、犯罪客观方面是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因素。从立法上看,刑法往往把是否具备某种危害结果作为某些犯罪是否加重处罚的根据;从司法实践中看,同一种性质犯罪的不同案件,因为它们所实施的方式、手段以及时间、地点、条件、具体对象的不同而影响它们的社会危害性,从而导致刑
    2023-04-22
    112人看过
  • 危害行为、危害结果
    法律综合知识
    危害行为1、危害行为的概念危害行为,是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客观活动。2.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犯罪行为分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1)作为,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实施的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即不当为而为之。作为是人的身体的积极动作。如果行为人违反刑法禁止性规范,即违反不当为的义务而实施某种行为的,就成为危害行为中的作为。(2)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构成刑法中的不作为,客观方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特定义务是法律上的义务,而不是普通的道德上的义务,其来源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和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行为人虽然具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但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
    2023-04-22
    133人看过
  • 离婚是出轨的必然结果吗?如何应对?
    因为男方出轨离婚的话,双方可以先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到法院起诉离婚。一般法院会先进行调解,如果经调解,发现双方感情确实已破裂,没有和好的可能,会准予离婚。法律有明确规定,如果因为一方出轨导致离婚,对于无过错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老公出轨要离婚我不同意怎么办一般情况下,老公出轨要离婚女方不同意的,按具体情况来处理。男方出轨要离婚女方不同意,但男方坚持离婚的,那么女方可以先和男方协商,协商不成,确认双方感情已无法挽回的。那么女方可以请求律师协助处理,争取最大权益。女方需要向法官提交男方出轨,导致感情破裂,婚姻结束的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诉讼离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
    2023-07-02
    81人看过
  • 死刑是否是故意杀人罪的必然结果?
    故意杀人处死刑的情况如下:1、出于赚钱、奸淫、嫁给他人等动机;2、杀害亲属、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特定对象,造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杀人;3、杀人,造成多人死亡,导致被害人亲属精神障碍等严重后果;4、民愤,群众强烈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案件类型有哪些第一种,谋财型杀人案件:指作案人为非法获取公私财物而实施杀人的犯罪案件。这类案件包括抢劫杀人案件、盗窃杀人案件、谋财害命案件等。第二种,复仇型杀人案件:指作案人为了发泄内心的积怨而实施杀人的案件。包括私仇报复杀人案件、报复社会杀人案件等。第三种,情欲型杀人案件:指作案人为了满足个人性欲或感情纠葛引发矛盾而实施杀人的犯罪事件。包括强奸杀人案件、奸情杀人案件、恋爱婚姻纠纷杀人案件、性变态杀人案件等。第四种,遗弃型杀人案件:指因
    2023-07-02
    307人看过
  • 危害结果的概念
    犯罪构成
    我国刑法理论上对危害结果概念的争议很大。有的认为,危害结果是特指危害行为给客体造成的损害;有的认为,危害结果就是犯罪行为已经造成实际损害结果或者具体的物质性的损害结果;有的认为,危害结果是指犯罪行为通过影响犯罪对象而对犯罪客体造成的法定现实损害及具体危险事实。我们认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和有关的刑法原理,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危害结果,是指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广义的危害结果有两种分类:(1)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直接结果,是指由危害行为所直接造成的侵害事实,它与危害行为之间不存在独立的另一现象作为中介。比如,行为人向被害人开枪致其死亡,被害人的死亡就是行为人的枪击行为的直接结果。间接结果,是指由危害行为所直接造成的侵害事实,它与危害行为之间存在独立的另一现象作为联系中介。比如,行为人诈骗了被害人大量钱财以后,被害人因悔恨而自杀,被害人的死亡就是
    2023-04-22
    417人看过
  • 犯罪未遂与危害结果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犯罪未遂的话是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犯罪未遂的认定标准是:(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犯罪行为进入了实行阶段。(2)犯罪未得逞。通常表现为没有发生犯罪结果,但并不是凡是发生了犯罪结果的都是犯罪已经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主要包括三种情况:抑止犯罪意志、抑止犯罪行为和抑止犯罪结果。我国《刑法》第23条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可以从轻处罚的情形(1)已满十四周
    2023-06-26
    394人看过
  • 实害结果犯危险结果犯有什么区别
    实害犯是以造成法定的实害结果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而结果犯,“行为犯”的对称,又称“实质犯”,是指犯罪行为必须造成犯罪构成要件所预定的危害结果的犯罪。即以发生法定的有形的危害结果作为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犯罪。大陆法系刑法以处罚既遂为原则、以处罚未遂为例外,刑法分则以既遂为模式。1、内容不同实害犯,亦称侵害犯。危险犯的对称。对侵害客体已发生实际损害的犯罪。实害犯以对客体发生实际损害为成立要件。实害犯是以造成法定的实害结果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犯,“行为犯”的对称。又称“实质犯”。是指犯罪行为必须造成犯罪构成要件所预定的危害结果的犯罪。即以发生法定的有形的危害结果作为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犯罪。2、划分不同结果犯依行为与结果的关系所划分的犯罪类型。如果只有一定的危害行为而无法定的危害结果,那么,对于故意犯罪来说是犯罪未遂,对于过失犯罪来说则不构成犯罪。实害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必须对刑法所保护的客体
    2023-06-25
    372人看过
  • 开除公职是否是免于刑事处罚的必然结果?
    免于刑事处罚是确定了犯罪行为但是未予刑事处罚,不会直接开除公职。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因涉嫌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予以开除公职的行政处罚。因此,免于刑事处罚的,不会开除公职。《刑法》第三十七条【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免除刑事处罚会被开除公职吗免除刑事处罚会不会被开除公职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当事人需要被免除刑事处罚,但有其他严重违纪行为的,也有可能被开除公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行政机关对其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依法被判处刑罚、罢免、免职或者已经辞去领导职务,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行政机关根据其违法违纪事实,给予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第二十八条严重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
    2023-07-03
    247人看过
  • 醉驾负全责是必然的结果吗
    不是,醉酒驾驶不是必然全责。事故责任由交警勘察现场后,根据双方违反交法行为予以认定。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酒驾所负的行政责任分两种,一是酒后驾车要扣证并罚款;二是醉酒驾车不仅要扣证罚款,约束至酒醒后还要处以行政拘留。饮酒后营运机动车的,相应的责任就更重,对于一年内醉酒
    2023-03-02
    168人看过
  •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法。因果关系作为客观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人们主观为转移法。2﹑因果关系的特定性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一个为原因,另一个为结果法。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定性表现在它只能是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法。3﹑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法。原因必定在先,结果只能在后,二者的时间顺序不能颠倒法。在刑事案件中,只能从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危害行为中去查找原因法。4﹑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刑法因果关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法。在刑事案件中,危害行为能引起什么样的危害结果,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法。因此,查明因果关系时,一定要从实施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具体情况出发作具体分析法。5﹑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以上文章由刑法整理所得,如果有刑事诉讼方面的问题可以详细咨询北京刑事辩护律师辩证唯物主义
    2023-06-01
    179人看过
  • 扣分是限行处罚的必然结果吗?
    开车当天限号车辆通过限号区域,违反禁行标志,处罚3分,罚款20-200元,一般罚款100元。但也有一些限行城市不扣分,比如在北京,京牌限行违规罚款100元,不扣分,非京牌罚款100元,扣3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不同的城市来确定。无限行规定的车辆如下:(一)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援车;(二)公共电车、省际长途客车、大型客车、出租车、小型公共汽车、邮政专用车、持有市交通管理部门颁发的旅游客车营运证件的车辆、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的单位班车、学校校车;(三)车身喷涂统一标识并执行任务的行政执法车辆和清障专用车辆;(四)环卫、园林、道路养护专用作业车辆、殡仪馆殡葬车辆;(五)悬挂使字头号牌车辆和经批准临时入境的车辆。兰州限行处罚在兰州违反限行规定,依法处罚处理;因路况不熟造成轻微交通违法行为的,首次可只予警告处罚。具体根据现场交警要求执行。每天限两个号,以周为循环,星期数对应车牌号最后一位数字
    2023-07-04
    461人看过
  • 罚款是不合格产品的必然结果
    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包括没收这些不合格商品,没收销售不合格商品的利润,并根据不合格商品的货值的倍数进行处罚。《产品质量法》的具体规定如下:第四十九条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产品质量不合格该如何处理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二条【产品生产者责任】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二百零三条【被侵权人请求损害赔偿的途径和先行赔偿人追偿权】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2023-07-06
    44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什么叫危害结果?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吗?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2-21
      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的必要组成部分,如结果犯罪、过失犯罪、行为犯罪等。犯罪的四个要素是:对象要素,即刑法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主要要素、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
    • 什么是危害结果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2-21
      危害结果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后所导致的事实性的客观损害以及主观的社会危害。危害结果是定罪的主要依据之一,是由刑法规定的,是导致某人或某物遭受损害的事实,是由实行行为所造成的。一般来讲,“危害”是指社会对某一犯罪行为的知道范围、普遍评论和恐惧程度,一般而言知道范围越广说明危害越严重,普遍评论越恶劣、社会恐惧程度越高也能说明危害越严重。“结果”是指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客观的损害,比如说:致人死亡、致使公私财产
    • 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犯罪直接客体造成的什么或什么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6
      没有危害行为,就没有构成犯罪的前提。四要件说是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模式。 1、犯罪客体就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在刑法中,各种具体犯罪的主体情况尽管千差万别。 4、说明犯罪主体实施犯罪时主观心理状态的要件、说明犯罪是由什么样的人所实施的要件,因此,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要件。 2、说明犯罪是在什么样的客观条件下,用什么样的行为,使客体受到什么样危害的要件,在刑法学中称之为
    • 故意伤害罪中的必然因果关系是什么?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3-24
      重伤是指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评定损伤程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伤情,具体分析。《刑法》已明确解释了重伤的定义。重伤,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 (一)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 (二)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 (三)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法,经法定程
    • 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的,是故意犯罪还是间接故意犯罪,有什么区别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5
      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即行为人表述的心理态度,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为间接故意。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